六種吃雞蛋的方法是致命的:
1,生吃
有些人認為食物壹旦煮熟,就會失去營養價值。同樣,有人認為吃生雞蛋比熟雞蛋能獲得更多的營養價值。但實際上,生吃雞蛋很可能把雞蛋中含有的細菌(如大腸桿菌)吃進肚子裏,引起腸胃不適,腹瀉。
而且值得壹提的是,雞蛋蛋白中含有親和素,需要通過高溫加熱破壞,否則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引起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除眉等癥狀。
2.隔夜吃
雞蛋其實可以煮熟,第二天再加熱再吃。但是,半熟的雞蛋過了壹夜就不能吃了!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煮熟,在保存不當的情況下很容易滋生細菌,比如腸胃不適、脹氣等。同時,也有人認為雞蛋煮的時間越長越好,這也是錯誤的。
由於雞蛋煮熟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質中的硫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的硫化亞鐵,難以被吸收。煎蛋過度老化,邊緣會被烤焦,蛋清中含有的高分子量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量氨基酸,在高溫下往往能形成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
3.吃得過多
眾所周知,雞蛋含有高蛋白。如果吃多了,會導致代謝產物增加,同時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腎功能受損。因此,老年人每天吃1 ~ 2個雞蛋為宜。
中青年人,從事腦力或輕體力勞動者,每天可吃2個雞蛋;從事重體力勞動、營養攝入較多者,每天可吃2 ~ 3個雞蛋;孩子身體長,新陳代謝快,每天要吃2 ~ 3個雞蛋。孕婦、產婦、哺乳母親、身體虛弱的人和大手術後恢復的病人需要更多的優質蛋白質。他們壹天可以吃3-4個雞蛋,但不能更多。
4.加糖和豆漿吃
很多人在做各種食物的時候都喜歡用糖煮雞蛋。其實雞蛋和糖壹起煮,由於高溫,兩者之間會生成壹種叫做糖基賴氨酸的物質,破壞雞蛋中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成分。值得註意的是,糖基賴氨酸具有凝血作用,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危害。
所以要等雞肉食物涼了再加糖。此外,許多人喜歡在早餐時吃壹個雞蛋、壹條面包和壹杯豆漿。事實上,大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降低兩者的營養價值。
5.空腹吃飯
空腹吃雞蛋不太好。空腹吃太多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肉類,蛋白質會“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滋補作用。同時,在短時間內,蛋白質的過度堆積會在分解蛋白質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尿素、氨等有害物質,不利於健康。
6、煎蛋、茶葉蛋
很多人喜歡吃煎蛋,尤其是那些有金色邊的。這時候就要註意了,因為蛋清中含有的高分子量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量氨基酸,在高溫下往往能形成致癌的化學物質。
另外,茶葉蛋也要少吃。壹方面,茶葉蛋的營養因為反復熬煮而被破壞了。另壹方面,在這個過程中,茶葉中含有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結合,刺激腸胃,影響腸胃功能。
紅糖煮雞蛋是壹種由紅糖和雞蛋制成的健康飲品,對女性月經的順利非常有幫助。能溫暖身體,增加精力,激活氣血,加速血液循環。
紅糖雞蛋是女性坐月子時經常吃的食物之壹。紅糖是壹種常見又經濟的保健品,是女性經期、月子、大寒期間的良好保健品。
紅糖煮雞蛋補血的作用:
1,補血活血紅糖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可治療痛經或寒腹痛。
2、治虛補虛紅糖能有效治虛補虛,特別適合身體虛弱、大病初愈的老年人食用。
3、治療血管硬化紅糖可以治療血管硬化。
4、潤心肺紅糖能潤心肺,可治肺熱咳嗽、心肺及大小腸熱。
5、護膚紅糖可以美容護膚,有助於減少色素沈著。
擴展數據:
雞蛋以不同的方式被吸收:
煮雞蛋營養豐富,脂肪少。很多人喜歡早餐吃壹個煎蛋,感覺外嫩裏嫩,味道還不錯。在煎炸過程中,雞蛋的營養成分被大大破壞,油脂攝入過多不利於健康。所以,健康營養的早餐雞蛋,就是煮壹個雞蛋或者“躺”在面湯裏吃。番茄和青椒是最好的搭配。
從營養吸收和消化率來看,水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煎蛋為98%,老煎蛋為81.1%,開水加牛奶的水煮蛋為92.5%,生雞蛋為30% ~ 50%。從這個角度來說,煮雞蛋是最好的吃法,但要註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
但是對於小孩和老人來說,蒸雞蛋湯和蛋花湯是最合適的,因為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分解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
建議老年人每天吃1個雞蛋。雞蛋中的膽固醇壹直備受關註。專家特別提醒,1雞蛋含膽固醇約300毫克,達到普通成年人每日攝入量。所以,根據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雞蛋的食用量要有所不同。
兒童、孕婦、乳母和運動量大的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比普通人高,每天可吃1-2個雞蛋。正常成年人和老年人壹天可以吃1個雞蛋。血脂異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議每周吃2-4個雞蛋,避免膽固醇攝入過多。
參考資料:
人民網-6種吃法雞蛋變“毒”?怎麽吃才健康
百度百科-紅糖雞蛋
百度百科-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