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齊白石畫蝦的所有特點

齊白石畫蝦的所有特點

齊白石畫蝦的所有特點

水墨畫魚類,雖看似粗略幾筆,齊白石對原物卻觀察得異常仔細,並抓住其主要特征進行刻畫。他晚年曾對弟子胡絮青說:“鯽魚腮旁有壹條灰白的線,直通魚尾,從這條線可以計算它身上有若幹鱗片……畫畫的人如能這麽仔細地去研究它,在畫它時就不會馬虎的了。”

齊白石畫蝦最享譽於世。他早期畫蝦,基本上是青蝦(河蝦)的造型,且多是遊動的群蝦,用小號羊毫筆,其質感和透明度不強,蝦的腿和須畫得短密且欠彈性,後腿呈排列狀且多至八九條。

為求神似,老人70歲後畫蝦,壹改早年畫法,加大並明確了蝦身的起伏角度,同時對蝦的遊足也壹刪早年時的繁多,始而畫遊足五只,蝦殼的質感和透明感也得到加強。 80歲後他刪繁就簡,已不再畫繁復的蝦群,只為幾只蝦傳神。畫蝦變化最明顯的是他把蝦頭前面的短須省去,僅畫六條大須。蝦須的簡化,使得畫幅的空間加大,突出了蝦的遊動神態。三四尺條幅,畫蝦僅四五只,卻足可使畫幅充盈。

齊白石畫螃蟹,最初畫的蟹殼是壹團黑,看不出濃淡筆觸,後來甩左壹筆右壹筆淡墨描寫,不像過去只用壹團墨就畫出了蟹殼的質感;再後,用三筆,左右兩筆較濃,中間壹筆較淡,且筆端含水分少而畫得比較幹燥,就更顯示出蟹殼凸起來的意味;最後由三筆又加上橫臥壹筆,這樣,不單是蟹殼凸起來,而殼面上自然生成的左右凹坑也表現出來了。

結合生活中觀察、寫生所得,使筆性、墨性、水性得到綜合發揮,畫出了自成壹格、能體現出質感、雌雄的蟹來。不僅筆墨有很多獨到之處,還十分生動有趣。

用許多的螃蟹構成畫面而不加配景,在齊白石之前的畫史上幾乎罕見,可說屬於他的獨創。壹般說來,用單壹形象構圖時,無非運用疏密聚散的原理就行了。但看他的這類畫,常還可發現其間還“別有用心”,即運用視覺藝術的平面構成原理來增強形象情趣。如他畫六只螃蟹作為相類似形體的構圖因素,被分別排成半圓形和弧形,於是產生這些螃蟹團團轉的奇妙感覺,從而更能顯示這種橫行的小動物聚在壹起時亂糟糟的特性和趣味。

齊白石畫蝦有哪些特點

齊白石畫蝦,腹部也是五節,但伸、曲、彎、彈,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簡練到五條。蝦的頭部用濃淡墨相生的辦法,表現蝦的頭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強。蝦的眼睛用濃墨橫點突出很長,顯得更生動。蝦的短須上,兩條長臂鉗顯得挺拔有力,軟中帶硬,節與節之間表現了筆斷而意在的意境。齊白石九十歲後畫蝦,就去掉蝦須了。

齊白石畫蝦是高度的提煉,既實又美,是前人沒有的,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求齊白石畫蝦觀後感,謝謝!

群蝦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美術第壹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在幾個參考作品中,我最喜歡齊白石老爺爺的壹幅群蝦圖。

這幅作品 *** 有九只蝦,蝦的觸須密密麻麻重疊在壹起,形象逼真躍然紙上。齊白石爺爺筆下的蝦十分傳神。它的頭專門用了濃墨點染,這樣突出了蝦身體的透明質感。齊白石爺爺畫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是妳知道嗎?他壹畫就是十幾年!當年齊白石爺爺為了畫好蝦,專門養了許多活蝦,蝦兒們整天歡蹦亂跳,不僅給齊白石爺爺提供了活素材,而且給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他每天不斷的仔細觀察蝦的壹舉壹動,看的細致入微如醉如癡,終於他掌握了畫蝦的技巧。齊白石爺爺畫蝦與人有別,他的蝦每只都不壹樣,而且絕不呆板。齊白石爺爺自己也說:“余之畫蝦已數變,初之略似,壹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淺幾十年方得其神。”

聽人說齊白石爺爺小時侯就對蝦感興趣。他小時侯舊居旁有個“星鬥塘”,塘中水草頗豐魚蝦成群,那種優美的自然環境為他童年增添了許多樂趣也為他提供了眾多寫生物件。

望著這寥寥數筆卻生動傳神的蝦,我十分感慨,如此傳世的作品背後,是怎樣壹條灑滿汗水的路…….,我喜愛這群蝦圖,更敬佩這幅圖的作者齊白石爺爺。

哲學角度分析齊白石畫蝦

齊白石畫的蝦很漂亮,這是眾人皆知的,他的蝦栩栩如生,他為了畫蝦,就自己養蝦,天天觀察蝦,從而到達這種境界。他運用墨汁運用的非常好,輕重分明,從而達到那種活靈活現的效果

齊白石畫蝦為什麽是五節

蝦本來有6節的,白石老人的蝦壹直都只畫5節,觀眾發現這個現象時還以為是白石老人自己搞錯了,其實白石老人當然知道蝦有6節,他在自己家裏養了不少蝦,平時經常觀察蝦的特點和活動,怎麽會搞錯?那為什麽畫成5節呢?因為白石老人做過對比,從美學角度5節遠比6節更美觀有力,畢竟藝術不純粹是寫實,藝術的表現力會超出現實。謝謝

齊白石畫蝦,其中意境美在哪?

白石老人的畫屬於文人畫,多為花鳥題材,並且貼近生活.

情趣,是讀畫的人若在畫中的感受.

蝦,優美閑適的身姿,很容易讓受眾體驗到生活的美好.

雖未畫水,猶如在水中,溫潤而灑脫,是中國畫特有的虛實相生所產生的特有的想象空間,讓審美具備了多變而瑰麗的時空情緒感受.

意境 美在有受眾的位置和體驗(生活體驗的折射)

齊白石畫蝦出生入化的原因是

詞 目 出神入化

發 音 chū shén rù huà

釋 義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出 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示 例 不知道這位老畫師是觀察了多少的活蝦,才能夠畫蝦畫得這樣~的。(秦牧《蝦趣》)

齊白石畫蝦的特點是(用文中的壹個詞概括)

他的蝦呀,活靈活現,看似活了壹樣,但是他的蝦比很正的蝦要少壹節哦

謝謝大家,齊白石畫蝦受到的啟發

妳好樓主,很高興為妳解答,整理以下資料希望能幫到您。

62歲時,齊白石在案頭水碗裏,長期養著數只活蝦。蝦兒們的騰躍嬉戲,不單為老人增添了生活樂趣,也為藝術家激發靈感提供了契機,但這時期,他筆下的蝦還太重 *** ,形似而神不足。66歲,齊白石筆下的蝦產生了壹次飛躍。蝦身有了質感,頭、胸前端有了堅實感。腹部節與節若斷若連,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動,蝦的長臂鉗也分出三節,最前端壹節較粗,更顯有力。蝦的後腿由10只減為8只。註意:鄭板橋有句雲“刪繁就簡三秋樹”,道明了中國藝術“簡化的藝術”真諦。齊白石移植於此,獲得成功,何其可感可佩!

68歲,他的蝦又壹變:腹部小腿少到6只,蝦眼由原來的兩點變成兩橫筆,最關鍵是頭、胸的淡墨上加了壹筆濃墨更顯出白蝦軀幹的透明。至此,齊白石完成了壹個創造過程,臻達形神兼有,栩栩如生!

藝術求索不可終止——70歲的齊白石又有意刪除並不損害蝦的真實性的腿,到他78歲時蝦的後腿只有5只。到80以後,他的蝦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精確的體態,富於彈力的透明體,在水中浮遊的動勢......藝術造形中講求的“形、質、動”三要素都臻於完美的境界。

齊白石曾說:“余畫蝦數十年始得其神”,他還說:“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再變色公深淡,此三變也”。齊白石畫蝦三變作為藝術給予人們留下的啟示是多樣的。但我想,最重要的應是壹種不斷探索勇於進取敢於否定自已的實踐精神,這壹點的意義,怕又不限於藝術領域吧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可采納,O(∩_∩)O謝謝。

齊白石畫蝦,為什麽能從形似到神似呢

齊白石14歲那年在星鬥塘裏洗腳,腳趾被蝦蜇得流了血,從那以後,齊白石就經常到塘邊觀察蝦的姿態,慢慢地開始模仿著畫蝦了。齊白石在題畫中曾寫道:“友人嘗謂余曰,畫蝦得似從何得來?余曰,家園小池水清見底,常看蝦遊變動無窮。”但齊白石真正把蝦作為繪畫物件,則是他50歲以後的事。這壹階段,他畫蝦主要是臨摹古人,形態也比較單壹。白石老人說:“余之畫蝦,臨摹之人約數十輩,縱得形似不能生活,因心目中無蝦也。”這裏的“生活”是生動鮮活的意思。62歲以後,齊白石在案頭水碗裏養了青蝦,開始反復觀察寫生,這時他畫的蝦外形上已經比較逼真了,但還沒有動感和透明的質感。到了66歲,齊白石畫蝦是個飛躍,筆墨開始出現了濃淡變化,蝦有了質感和透明度。同時,他把蝦腿從10只減到了8只。這壹年,齊白石總結說:“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壹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此三變也。”後來他在《芋蝦圖》上又題道:“余畫蝦已經四變,此第五變也。”到了68歲,白石老人摸索出用“破墨法”來畫蝦,就是趁著墨色未幹之際,在蝦頭與蝦胸的淺墨位置上加上壹筆重墨。這壹筆太重要了,不僅增加了蝦的力度,也更加襯托出了蝦體的透明。白石老人還把蝦的眼睛由兩個墨點改為兩橫筆,這樣就更好地表現了蝦遊動時的神態,蝦腿也由8只減為6只。畫蝦身也是如此,大家再吃蝦時,您數壹數,蝦身的節數都是6節,而白石老人畫的蝦卻是5節,這不是老人弄錯了,而是故意這樣畫的,因為5節的蝦身,畫出來比例最好看,最漂亮。白石老人就是這樣,壹刻也沒有停止筆墨的提煉,他形容說:“余六十年來畫魚蝦之功夫若磨劍。”他從眼中有蝦,進而到心中有蝦,完成了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直到將近80歲時,白石老人筆下的蝦終於以極簡的筆墨,達到了出神入化、精妙絕倫的境地。白石老人的蝦,可以說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壹個奇觀。通過白石老人畫蝦,我們也可以知道:他的蝦來源於生活,卻又不同於生活,這便是藝術上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