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只幹凈的蝸牛勝過壹只鵝。蝸牛的藥用價值不可小覷。中醫認為,螺螄肉味甘,性寒,能清熱利濕,明目,可治黃疸、水腫、通淋、口渴、痢疾、痔瘡、毒腫。《本草顏回》說:“螺螄為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腸之藥”。
蝸牛的吃法有很多種:先將蝸牛放入清水中滴些植物油後再吃,浸泡1至2天,使蝸牛腮、胃、腸內的汙物完全排幹,去土腥味,然後切尾,洗凈,用蔥、姜、醬油、料酒、糖炒熟;也可以煮螺螄,挑出螺螄肉,可以拌,可以喝,可以爛,可以煨。或者做“臘肉蒸田螺”、“蹄花燉田螺”等菜肴。
五香蝸牛
這道菜是把蝸牛的尾巴切掉,用五香調料燉。菜做好後,五香濃郁,味道鮮美,再配上酒和菜就更美味了。適合:黃疸水腫、惡心痢疾等患者。
材料:田螺600克、色拉油60克、糖20克、醬油35克、精鹽1克、料酒35克、雞精2克、蔥10克、姜末5克、茴香2克、蒜瓣5克、鮮湯75克、胡椒粉1克、香油65克。
烹飪方法:將白糖、蒜瓣、鮮湯煮沸,再用中火慢燉約15分鐘,至湯汁幾乎耗盡,再加入雞精、胡椒粉,淋上香油,盛於深盤中。
1.將田螺用清水浸泡3天,然後取出,在尾部剪去3圈,用清水搓洗,沖洗幹凈,加入5克料酒攪拌,去除腥味。
2.把鍋洗幹凈,放在大火上。當色拉油加熱到70%時,加入茴香、蔥和姜末。香的時候放入田螺,快速翻炒。蓋上料酒,小火煨。然後,揭開蓋子,加入醬油和精鹽。
關鍵:
1,蝸牛買回後壹定要在清水中浸泡2天去除汙垢。
2、煮的時間不宜過長,煮的時間過長,其品質會變老,難以吸出。
牛奶湯蝸牛
這道菜是把蝸牛的尾巴切掉,然後和雞湯、竹筍、火腿片壹起煮。煮後螺肉鮮嫩,口感醇厚,湯色乳白色。適合:黃疸、水腫、痘疹患者。
原料:田螺600克、熟筍40克、火腿片15克、料酒25克、精鹽10克、雞精5克、蔥20克、蒜片5克、姜片5克、色拉油75克、雞湯750克、胡椒粉1克、香油。
烹飪方法:1。將蝸牛用清水浸泡2天,取出,在尾部剪去3圈,用清水搓洗幹凈。
2.鍋洗凈,放在中火上。當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時,加入田螺翻炒。加酒蓋蓋,微煨,使香味滲入螺內,去腥。然後開蓋,放入雞湯、蔥、姜、蒜、竹筍、火腿片,大火燒開,中小火煮約15分鐘。當湯白如牛奶,蝸牛肉能吸出來時,放雞精,去蔥姜,加胡椒粉,倒香油,放入湯碗中。
3.用開水燙壹下,去掉腥味。燒開時,壹次加足熱水。中途加水,會影響湯的醇香。
關鍵:
1,蝸牛買回來後壹定要在清水中浸泡2天,去除汙垢。
2、煮的時間要掌握好,蝸牛肉時間太長很難吸出來。另外,不能中途加水,否則會影響湯的醇厚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