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宋朝的人只配吃羊肉?

為什麽宋朝的人只配吃羊肉?

四季更替,十月天寒地凍。如果能來壹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那就極好了。《老城百故事》中說:“羊肉鍋是寒冷年份最常見的美味,壹定要和羊肉館壹起吃。

外面冷,我就支起壹口銅鍋,把這滿是肉吞的羊肉,放進開水清湯裏,三五知己圍坐,邊涮邊喝,聊得開心。太不愉快了。

說到羊,總有壹個吃字。從古文字中可以看出,羊漂亮,羊說話好聽,羊魚新鮮,羊食營養豐富,都與吃有關。

在宋代,羊肉甚至被視為貴族食品。無論是皇宮還是百姓,吃羊肉都被視為壹件美事,而豬肉則成了只有窮人才能享用的廉價食物。

古人不喜歡豬肉的原因是豬是雜食動物。《禮記》中記載“君子不吃豬肉”,意思是君子不吃豬和狗的腸子等內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些自視甚高的文人是絕對不會吃豬肉的。

要說羊肉在宋代開始受到上流社會的熱烈追捧,還得從壹道叫紮的菜說起。

開寶末,吳越王錢俶訪宋。為了顯示他的友誼,趙匡胤,然後是宋太祖,決定請他吃壹種食物——炸。簡單來說,這種食物就是把羊肉煮熟做成肉醬,然後直接和其他東西壹起吃。

方的《蠻夷進貢圖》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沒想到,宋太祖壹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吃羊肉,並且只允許禦膳房使用羊肉作為肉食,甚至把羊肉的使用上升到了祖先家法的高度。

《子同治建昌編》記載:“飲食不貴而異品,大廚不用羊肉。這是通向和平的祖傳家法。”從此,羊肉在整個宋朝都受到推崇。

據史料記載,為了供應皇宮,東京每年從陜西等地運來數萬只羊。在宋仁宗,皇室的消費達到了最高水平,每天屠宰280只羊,也就是壹年65438+萬只羊。消費驚人。

宋太祖,看看這張臉上的塗鴉。羊肉不缺。

不僅是皇室,以羊為原料的民間菜肴也層出不窮。北宋都城有幾家專營羊肉的“肥羊酒店”。

羊肉小吃種類繁多,有涮羊肉、炒羊肉、烤羊肉、牛奶煮羊肉、軟羊肉、酒蒸羊肉、繡花吹羊肉、五味杏醬羊肉、生羊肉、甲魚蒸羊肉等。至於頭蹄,有羊頭魚,批切羊頭,精羊頭,羊腳,羊蹄筍,壞羊。除此之外,還有以羊肉為餡的羊脂餅和羊肉饅頭...光是看菜單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流口水了!

清平音樂劇照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羊肉大行其道的年代,著名詩人、美食家蘇軾成為糾正豬肉名稱的第壹人。《東坡肉》和《豬肉頌》使豬肉在民間廣受歡迎。

不過蘇軾私底下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羊肉控。蘇軾在開封做官的十年間,壹個人吃了羊肉就嘔吐,但因為被貶黃州,生活貧困,只好煮便宜的豬肉。

蘇東坡的人像圖片來自網絡。

宋代羊肉有多貴?當時蘇州吳中的壹個小官,在壹首詩裏說:“妳怎敢在平江買911羊?兩頓只吃魚蝦,肚子裏現在是個小池塘。”

據宋代官方記載,壹個普通縣令八品的月薪是15元,也就是4500元,1銅錢相當於0.3元人民幣,900便士壹斤羊肉,相當於270元壹斤。這太暗了!

所以在宋代,吃羊肉是富貴的代名詞,是達官貴人的標配。現在羊肉雖然不便宜,但至少吃的起。妳想想,現代的生活還是挺美好的。算了,今晚吃羊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