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年鑒,華景產業研究所編。
近年來,由於飼料原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環保投入增加,養兔成本大幅上升,整個養兔行業利潤率下降,導致國內養兔規模減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兔業影響較大,但下半年以來產能有所恢復。然而,近年來,全國的兔肉消費量開始逐漸上升,專業的兔肉餐廳不斷出現。與此同時,休閑兔肉制品和真空包裝兔肉制品也迅速增加,使得兔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預計2020年,全國兔放流數量將達到319443萬只,期末兔放流數量將增加到218486萬只,兔放流和飼養數量基本呈正增長。
資料來源:華景產業研究所編制。
相關報告:華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養兔業市場供需格局及行業前景報告》;
二、兔業的產業結構
目前國內養兔業主要分為肉兔、毛皮兔和獺兔,其中肉兔業規模最大,約占國內養兔業的67.5%。目前,內需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兔業也逐漸從傳統的外銷轉向內銷。特別是獺兔和毛兔由於出口市場萎縮,產值明顯下降,而近年來各地毛兔養殖發展較快,抑制了兔毛市場的反彈。同時,由於兔皮鞣制的限制和兔肉需求的上升,壹些獺兔養殖戶直接轉向肉兔養殖。即使是仍在進行獺兔養殖的兔場,也從原來以銷售兔皮制品為主、兔肉為輔的格局,轉變為以銷售兔肉為主、獺兔皮為輔的格局,未來肉兔產值占比有望進壹步提高。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整個產業鏈的利益來看,養殖環節所占比重相對較小,農民在利益分配中處於弱勢地位。所以雖然國內的兔肉消費量逐漸增加,但是養殖戶的收入並沒有增加多少,2015以後兔肉的產量甚至逐漸下降。在全國範圍內兔肉消費量沒有上升的時候,我國兔肉的主要生產和消費區域集中在四川、重慶、廣東、福建等少數地區。其中,四川是全國兔肉消費量最大的省份,年消費量超過3億只,需要從外省調運兔肉供本地食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逐漸成為出口企業的貨源基地。肉兔除供應出口外,大部分運往南方和川渝銷售。隨著夜間經濟的發展和年輕消費者對多元化飲食以外的需求日益增長,兔肉已成為許多城市的重要肉類消費品,涵蓋休閑食品、宵夜等領域。從兔肉市場來看,兔肉行業在2015年末進入上升通道。即使面對近年來的多重沖擊,兔肉價格仍保持波動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中國兔肉產量將反彈至47100噸。
資料來源:中國農村統計年鑒,華景產業研究所編制。
三。兔子產品的進出口
在出口市場上,長期以來,我國兔產品的貿易格局是兔肉以出口為主,基本不進口。兔皮以進口為主,很少出口。兔毛以出口為主,但近十年出口量呈下降趨勢。隨著國際毛皮市場的低迷促進了肉兔養殖的穩定,歐洲和中國對毛皮質量的需求增加,肉兔毛皮的相對競爭力不強。曾經的肉兔市場因為沒有了皮的炒作,波動趨於平穩。2015-2020年,中國兔毛出口量從560.3噸銳減至106.9噸,不到原來的五分之壹;但兔毛加工紡織品出口額從2065+05年的65,438+09,255,438+00,000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65,438+0,665,000美元。兔毛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兔毛加工品與其他動物毛皮相比競爭力不強,替代效應非常明顯。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晶工業研究所。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晶工業研究所。
四、未來中國養兔業的市場前景
目前,兔肉消費仍是國內兔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從小龍蝦的例子來看,國內兔肉消費促進潛力巨大。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網絡營銷的作用得到了體現,越來越多的網絡名人產品將有效帶動兔肉消費的增長。另壹方面,國內養兔區轉移到新疆、陜西、貴州等地。中西部壹些飼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養兔業優勢明顯,但這些新產區的肉兔銷售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在加工領域,現有的兔肉加工產品多為粗加工,僅限於炒、熏、烤等中國傳統類型和風味肉幹。產品高度同質化,缺乏競爭力。方便烹飪的兔肉半成品或方便儲存的多樣化優質產品在市場上還非常少見。此外,加工產品保鮮技術落後,質量等級和附加值不高,難以適應市場競爭。在兔肉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相關肉類加工企業可能面臨更廣闊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