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神的供品是什麽?“上帝說好話”是指小年期間,竈神會上天述職。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給竈神送貢品,希望竈神說點好話。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壹下竈神的供品是什麽。
竈神提供什麽?1
首先提到的是所需的供品:香(九柱)、煙(壹盒)、菜(九碗、冷熱肉、九菜或壹鍋菜可分九碗)、饅頭(九個)、筷子(九雙)、黃表(三十只)、金元寶(三十錠)、三寸寬紅布(壹件,按人頭)
具體操作如下:
第壹:擺放供品。
九碗菜,上面九個饅頭。用紅色或朱紅色在饅頭上打點,在紅點上插壹面紅旗。註意紅旗的形狀。筷子放在碗的旁邊,大頭對著神仙,小頭對著自己。
第二:奉上香煙和熏香。
煙和香都是用火爐點燃的。香煙燃盡,香不續,香滅,祭祀完畢。在燒香的過程中,嘴裏念著吉祥的話或禱文。
第三:燒香祭品。
按煙數燒供品,壹次三支,壹般是壹柱香四支,但也要看香的長短。
第壹次,看香煙。註意妳是否吸煙。同時燒紅布。
第二次,燒紅旗。
第三遍,燒黃表和金元寶(煙頭抽到壹半就可以燒,不抽煙的煙頭不用燒)
註意:是否抽煙是關鍵,是指是否請了廚神;獻祭後,供品必須由家人食用;茶和飲料灑在窗外祭拜土地;香味無窮請繼續抽。
竈神提供什麽?2 1,廚房糖果。
煮糖是民間祭祀最常見的壹種祭品。主要有兩種方法:壹種是用麥芽糖,壹種是用糯米粉和焦糖。很多地方把竈糖做成空心的南瓜形狀,所以也叫“糖瓜”。老北京人稱竈糖為“關東糖”,說其做法來自關東地區。江蘇商業發達,習慣將竈糖制成元寶,稱為“糖元寶”。此外,還有壹些制作成各種形狀的雞、小鴨或葫蘆和菱角的烹飪糖果。其實用糖做祭品有兩層意思。除了我們前面說的,吃甜食是甜的,還有壹個有趣的事情。用來做竈糖的材料不僅甜,而且很粘。人們認為竈神吃了這種糖之後,嘴巴就卡住了,自然就說不出它的壞話了。可見中國人的很多信仰其實都是功利的,不像西方的壹些宗教,對神靈壹樣的尊崇。
2、糖糕
除了竈糖,很多地方還會為竈神準備糖餅。根據地方不同分為面餅和年糕兩大類,應該和不同的產品有關。比如在陜西潼關,有壹種糖粉餅叫“竈火屯”,是當地竈臺必備的供品。在廣東的壹些地方,用糯米和糖做成的年糕和餅用來祭竈。
3.餃子和餃子
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出門要交子回家”的說法。竈神作為普通人的“壹家之主”,出門遠行前需要壹碗餃子,所以餃子也是北方廚房竈臺很常見的祭品。比如山東聊城,晚上祭竈的時候,要拜壹三碗睡覺,碗上放幾雙筷子。在江浙壹帶,飯團被廣泛用作祭竈的供品。當然,飯團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例如,在江蘇省的壹些地方,在臘月的晚上用米粉和紅糖包餃子,當地稱之為“瑪瑙球”。祭祀的時候要堆四個餃子。有的地方把米面做成雞、小鵝等小物件,壹起煮著祭祀。在浙江湖州林爽壹帶,祭祀竈神時,會做壹種“送竈餃子”,用糯米和南瓜、黃泥做成,有的做成元寶。
4、各種蛋糕、包子
各種糕點、饅頭也是祭祀竈神的常見供品。如陜西、陜西、甘肅、山東等地區,祭竈時常用壹種棗山饅頭,其實就是壹個包著紅棗的大饅頭。最大的特點就是壹個字:大!大壹點的直徑半尺,壹尺多高,十多斤重!當然,壹些精致的地方會為包子打造各種造型,比如以大紅棗為中心的雲紋、如意紋等。山西有些地方也有“老虎上山,山羊下山”的造型。老虎上山不吃人,羊下山表示已經平安回家。這些都是吉祥的期待。在壹些地方,會做各種各樣的蛋糕作為祭品。各地的原料不壹樣,但無壹例外都是黏糊糊的,估計和黏糊糊的糖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