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歷史上壹直是北方重鎮。遼、金、元、明、清五代都先後在北京建都。各族人民在此定居,飲食文化也相互影響,形成了包羅萬象的京菜,由北京地方風味菜肴、以牛羊肉為主的純正菜肴、明清宮廷菜肴到民間、魯菜、官辦菜肴和各種小吃組成。京菜用料廣泛,烹飪手法多樣,尤其是“煎、滑、炒、炸”,從菜名就能看出來。
北京有很多京味餐廳,有全聚德、便宜坊等老字號,也有受年輕人歡迎的新京味菜品,如四季人家的幸福、四世同堂等。而以北京話命名的京味餐廳,恐怕只有壹個“土氣”。局氣和四世同堂是同壹個老板。雖然都是京菜,但兩者各有特色。局氣更註重創意北京菜。自2015開業以來,幾乎開過火。
這也和接地氣的店名有很大關系。畢竟北京人不知道本地氣的含義。當地的氣形容人豪爽大方,說話做事不出軌。他們通情達理,很有面子,說話做事都很舒服。雖然北京已經不是老北京了,已經拆了七七八八了,真正的老北京人越來越少了,但是北京的文化,北京的氣息,北京的味道,北京的記憶,北京人天生的豁達,樂觀,隨和,率真還在,所以突然看到這家餐廳誕生,有種奇怪的感覺。
雖然這家餐廳已經開了三年,但是我壹直沒有機會去吃。看到西站石寶街開了壹家餐廳,終於借機和西站的朋友見了面,好好品了壹下。這家店位於西站石寶街二樓,面積很小,但成為石寶街人氣最高的店也不足為奇。正常日子是晚上取號,但是吃了壹個小時。因為烤鴨烤的比較慢,吃烤鴨的時候取號的時候要預約。
因為餐廳小,兩個人的座位自然略顯擁擠,店裏能體現老北京特色的元素也不多。原木色的木質桌椅,桌子中間的玻璃板下是北京各個景點的門票,藍色的盤子上是風箏元素。我和兩個朋友翻了翻IPAD,點了菜,才發現沒有點青菜。噗。
兔寶寶土豆泥,32元,看人家曬完終於可以吃點熱乎的了。土豆泥做的整個“兔子”還是蠻好看的,這裏還有芝麻沙拉醬。土豆泥是甜的,下面的沙拉醬是無味的。看完兔子,就鏟壹下,用勺子壓成土豆泥。感覺真的很普通。感覺配其他醬會更好吃,整體太淡。
豆汁inby,8元和inby配鹹菜,算是老北京人最愛的零食組合之壹。這裏的inby不夠脆,豆汁特別稀。
大王牛菇,46元,名字真秒。幾塊切得很薄的牛肉和炸蘑菇片也是餐廳的推薦菜之壹。坦白說味道還不錯,尤其是前幾口,蘑菇片香脆有嚼勁,但是最後有點累。
馬豆腐,8元,分素油和羊油。其實根本不需要分,因為我們點的是羊油,壹點味道都沒有,真的壹點味道都沒有。估計是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的口味,所以怕馬豆腐味的可以放心,不管我們點哪種油,估計都是壹樣的。
抓炸魚片,38元。這是壹道非常小的菜。魚片外嫩無刺。吃了之後感覺這道菜的亮點在於量少。畢竟作為甜品,真的很適合兩個人吃,我也吃不下了。但是壹個人的桌子怎麽樣?
本地炒飯(臘肉版),38元,炒飯分水果和臘肉。這是壹道看風景的菜。壹碟“蜂窩煤”端上來,服務員會提醒妳已經好了。然後嘭的壹聲,火苗兩尺高,這是興旺的好兆頭。看起來特別爽,但是吃起來真的很難吃,很油。
烤鴨,半個壹套98元,是壹個漂亮的小架子帶大的。兩個人的桌子太小了,無法擺放餐具。架子有兩層,上面是壹盤烤鴨,下面是鴨餅,配料是芝麻甜面醬、白糖、蔥絲、黃瓜條、哈密瓜條。烤鴨選的鴨子比較瘦,卷餅還是很適合的。吃起來不油膩,鴨皮也不夠脆。蘸白糖吃,會感覺差壹點。半只烤鴨剛好夠兩個人吃。
茉莉酸梅湯,38元,石寶街太辣。如果妳不喝涼的東西,妳會感到幹燥。茉莉花幾乎沒有味道。好在飲料不甜不黏,還是可以喝的。
和朋友吃了六個菜,壹份炒飯,壹份飲料,花了310元。作為壹家100元的餐廳,我們因為吃不下而超支,最後只剩下土豆泥和炒飯。總的來說,感覺這個京味沒有想象中的好吃。妳沒點對食物嗎?妳喜歡這家餐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