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谷雨節氣的活動及養生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谷雨節氣活動
禁殺五毒
谷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壹邊進田滅蟲,壹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壹習俗在山東、山西、陜西壹帶十分流行。
谷雨貼,屬於年畫的壹種,上面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遲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文字說明,寄托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走谷雨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喝谷雨茶
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谷雨這天不管是什麽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壹些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
漁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因此,谷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舊時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壹到,漁民便擡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擡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谷雨食香椿
北方則有谷雨食香椿的習俗,谷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賞花
谷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還於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
谷雨祭祀文祖倉頡
據說,“谷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至今陜西的壹些地方還保留此風俗。
洗澡消災避禍
在西北地區,舊時,人們將谷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谷雨節人們以“桃花水”洗浴,舉行射獵、跳舞等活動慶祝。
谷雨養生小常識
1、晨起喝杯水
暮春氣候復雜,不過絕大多數地區都多大風天氣,此時人體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隨之下降,容易誘發、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這個時候,“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壹夜春眠之後,人體內水分消耗較多,晨起喝水不僅可補充因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洗滌已排空的腸胃,還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喝水量以250毫升為宜。
2、少吃燥熱物
春季應選擇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包括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暮春時節,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3、多飲茶
春雨增多,氣溫攀升,茶葉枝豐葉滿肉厚,春茶品質好。“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從古至今就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茶的保健功效,以及茶文化在中國深入人心。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以及氨基酸對人體都有好處,按制作程序,分為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清茶等等。綠茶屬於不發酵茶葉,如龍井、碧螺春等,綠茶據報道有較好的預防腫瘤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葉,如錫蘭紅茶、祁門紅茶等,紅茶由於經過發酵,比綠茶對胃的刺激性降低,比較適合平時胃腸功能偏寒、消化不良的人群;還有常見的普洱茶,屬於黑茶的壹種,茶多酚含量高,可減肥消脂,調節內分泌功能。谷雨過後根據不同體質、不同喜好,飲飲茶,踏踏青,對身心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4、防過敏
谷雨過後,雨水增多,春風亂絮,草長鶯飛,百花齊放,外感風邪,內有濕邪,容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素有過敏體質者更應該註意避風避濕防過敏。中醫學治療過敏性疾病大多采用祛風除濕止癢,可見風和濕裏應外合是中醫認為過敏的主要機理。出門註意戴口罩,少接觸花粉,雨天風天少戶外活動。
5、防感冒
谷雨過後,氣溫逐日上升,北方多風,風勁則寒,風弱則暖,故溫差大;南方多雨,雨水潮冷,故氣溫時高時低,忽冷忽熱,體弱者添減衣服不及時,就容易感冒。故平素應註意避風防寒保暖。
谷雨節氣有哪些調養藥膳
參蒸鱔段:
[配料]鱔魚1000克,黨參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姜、大蔥、味精各適量,清雞湯500克。
[做法]黨參、當歸洗凈浸潤後切片備用;鱔魚剖後除去內臟,清水洗凈再用開水稍燙壹下撈出,刮去粘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蔥洗凈切片、段備用。
鍋內入清水,下入壹半的姜、蔥、紹酒燒沸後,把鱔魚段倒入鍋內燙壹下撈出,裝入湯缽內,將火腿、黨參、當歸、放於面上,加入蔥、姜、紹酒、胡椒粉、食鹽,再灌入雞湯,用綿紙濕浸封口,上蒸籠蒸約1小時至蒸熟為止,取出啟封挑出姜、蔥加入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溫補氣血,強健筋骨,活血通絡。多用於風寒濕痹引發的腰膝酸痛。
菊花鱔魚:
[配料]粗活鱔魚1斤(兩條),白糖2兩,番茄醬1兩,幹澱粉1兩,黃酒、白醋、食鹽、蔥、姜、濕澱粉、麻油、蒜泥各適量,花生油2斤。
[做法]鱔魚宰殺、剖腹去內臟,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長片塊,用刀頂頭斜批成兩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條狀(壹頭不切斷)加黃酒、鹽、蔥、姜浸漬起來,然後再逐個排上幹澱粉;將番茄醬、白糖、白醋、濕澱粉壹起放入碗內,加適量水調成芡汁。
燒鍋置旺火上燒熱,鍋內倒油1斤,燒至八成熱,將鱔魚抖散入鍋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鍋內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調好的芡汁燒沸後淋入麻油,起鍋澆在菊花魚上即成。
[功效]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對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痔瘡等患者尤為適宜。
三色湯:
[配料]黃豆芽2兩,姜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澱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將鍋內放入雞湯,姜絲,燒開後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後,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註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