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栽培平菇最簡單方法

栽培平菇最簡單方法

1,栽培方法

選擇壹塊平坦的場地,挖壹個深30cm,寬1m,長度不限的床。床底略呈龜背狀,床間距80cm以上,並留有良好的排水溝。床下噴灑1000倍敵敵畏殺蟲,再用5%石灰水消毒。用包好菌的塑料袋,將菌棒橫放在床內,間距2-3厘米,填滿床。

將消毒好的覆土材料蓋在菌棒上,澆壹次水。這時候土必然會沈到菌棒之間,再鋪上土,然後澆水,直到菌棒全部都是泥。

在菌棒上鋪壹層4-5 cm厚的覆土,均勻澆水,直到覆土層完全透水,覆土工作結束。如果床建在室外,應搭起小拱棚,並用塑料薄膜或草蓮等遮蔭物覆蓋。壹般蘑菇7-10天就能長出來。

2.結果期管理

在結果期,管理以保濕為主,同時給予散射光,提供新鮮空氣,使原基盡快發生。覆土出菇的方法,出菇前管理起來很簡單。如果溫度適宜,幾乎不需要供水也能出現芽,但要拉大晝夜溫差,給予散射光刺激。

對於幼菇期,要慢慢加大通風量,防止長腳菇的出現,每天噴水1-2次,輕噴輕掃,保持菇蓋濕潤。

如果幼菇表面有積水或水溫與溫室溫度之差大於10度,幼菇就會萎縮死亡。在幼菇形成後的時期,其生長加快,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逐漸加強,對潮濕新鮮空氣的需求也增加,因此需要每天多次通風補水。

3、適時采收

平菇在菌蓋稍平時即可采收。采收前噴壹次重水,將手輕輕插入子實體根部,稍用力抖掉,然後用刀刮去根部的泥土或物質。收獲後,必須清理覆蓋的土壤表面,並處理殘留的根和碎片。晾2天後及時補水,進入第二次潮菇的管理。

其次,可以在香菇補水的時候補充營養液。0.3%硫酸鎂,0.1%白糖,0.3%磷酸二氫鉀,0.1%蘑菇豐富素。在蘑菇生長過程中,如果有害蟲,敵敵畏是不能噴的,因為各種蘑菇對該藥都有強烈的過敏反應,噴完之後蘑菇全部死亡,只能使用蘑菇專用農藥。

擴展數據:

平菇可利用的營養成分很多,木本和纖維狀植物殘體都可以利用。在人工栽培中,廢棄的棉花、棉籽殼、玉米芯、棉花稭稈、大豆稭稈依次產量較高,其他農林廢棄物也可利用,如鋸末、稭稈、麥稭、玉米芯等。

不同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範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大多數種類和品種能在5 ~ 35℃生長,20 ~ 30℃也是它們生長的適宜溫度範圍。低溫和中低溫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 ~ 26℃,中高溫和寬溫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平菇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5 ~ 30℃。

菌絲生長的最適基質含水量為60% ~ 65%。當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真菌生長緩慢,真菌生長完成後,出菇延遲。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容易滋生厭氧菌或黴菌。

最佳結果期為70% ~ 75%。當大氣相對濕度為85% ~ 9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旺盛。低於80%時,菇蓋易幹或開裂,高於95%時,易出現爛菇。在原料栽培中,常采用出菇期局部晾曬補水的方法,以保證出菇期真菌不被黴菌感染,出菇期有足夠的水分。

平菇是壹種好氧真菌,其菌絲體在塑料薄膜的覆蓋下可以正常生長,在用塑料薄膜密封的菌種瓶中也可以正常生長。菌絲體在壹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下比在自然空氣中正常的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長得更好。

壹定濃度的壹氧化碳可以刺激平菇菌絲體的生長,但子實體的形成、分化和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不容易形成子實體。

平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但光照抑制菌絲生長。因此,真菌生長期間應給予黑暗或弱光環境。但子實體的發生或生長需要光照,尤其是子實體原基的形成。

此外,光照強度也影響子實體的顏色和柄的長度。相比之下,強光條件下,子實體顏色較深,柄較短,肉較厚,品質較好;光照不足時,子實體顏色淺,柄長,肉薄,品質差。

平菇菌絲體可在pH 3.5-9.0範圍內生長,適宜的pH為5.4-7.5。栽培時,天然培養基和天然水混合後,基質的pH大多在6.0-7.5,適合平菇菌絲生長。但在實際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將pH值提高到7.5-8.5,以抑制黴菌生長,保證真菌生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平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平菇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