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對人體的危害大嗎
薯片的營養價值很低,還含有大量脂肪和能量,多吃破壞食欲,容易導致肥胖,還是皮膚健美的大敵。 如果薯片吃多了,那麽危害就更大了 … 危害:導致血壓增高,因而腎臟血液未能維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 引起此危害的原因:薯片含高度鹽份,吃薯片不只會吃壹塊,滿足到味覺後,或把壹整包吃完才會停止,此時便會不知不覺吃下大量鹽份,導致血壓增高,因而腎臟血液未能維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 下面的回答比較詳細,別著急,慢慢看吧,實在是有些多了,抱歉… 吃薯片等於吃汽車廢氣!!! 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鹹味伴著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還有嚼在口裏“喀吱喀吱”的輕脆口感,讓許多人愛不釋手。美國由此誕生了“couch potatoes族”,他們壹邊躺在躺椅上看電視,壹邊嘴裏嚼著薯片,成了20世紀60年代頗為流行的壹種生活方式。日本則專門有壹種“potato chips bar”,主要供應啤酒和薯片,讓客人回味童年清純無憂的美好時光。 可是,去年11月1日早上,日本的電視早新聞中突然播出了壹條令人吃驚的消息:薯片中含有丙烯酰胺成分,具有很強的致癌性! 全世界沒有想到的意外發現 消息來源於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衛生部兼勞動部)的研究結果,該項研究表明,從薯片中檢驗出高濃度的被認為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進行此項研究的契機則是半年前瑞典政府的壹項公布,瑞典經過長期跟蹤調查,發現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類,如果進行燒烤油炸等烹調處理,會導致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 這項公布在全世界立即像炸開了鍋,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對策協議:以油炸土豆食品為日常零嘴的英國、法國、美國等紛紛行動,進行試驗和檢測,結果全都得出肯定的結論(參見本刊2002年12期《不容忽視的健康殺手》壹文);日本行動稍慢,但是檢驗結果同樣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壹時間,全世界彌漫了壹股恐懼的氣氛,而更多的消費者則對這壹男女老少喜愛的休閑食品產生了動搖。 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對致癌物質危險程度的5級分類中,丙烯酰胺被列為第2級,致癌性相當高。但它至今從沒有與食品搭上任何關系,因此,突然間從人們最熟悉的食品中檢驗出這種物質,人們的吃驚和所受到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日本國立醫藥品食品衛生研究所的食品部長就毫不掩飾其吃驚:“太意外了。在人們想都不會去想的東西裏面,竟然含有想都想不到的化學物質,這是全世界的科學研究者都沒有想象到的。” 具有遺傳毒性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5級分類中,最危險的是1級,屬於確認的致癌物質,其次是2A和2B級,具有較高的致癌可能性,3、4級基本上對人體無害。這其中,1級的有煤焦油、石棉、口嚼香煙、鎘元素等;2A級的有丙烯酰胺、用作木材防腐劑的雜酚油、汽車排放的廢氣、苯並芘(煎焦的魚皮中含有)等;2B級的有氯仿、咖啡等。薯片中的丙烯酰胺與汽車排放的廢氣屬於對人體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質,所以也可以說,吃薯片等於吃汽車的廢氣。 科學家通過對老鼠做實驗發現,以1千克體重攝入2毫克的比例,持續給老鼠餵食丙烯酰胺,結果老鼠相繼患上了肺癌或乳腺癌。將這壹比例換算到人的身上,假設體重60千克,相當於每天攝入120毫克的丙烯酰胺,而檢驗中發現丙烯酰胺成分最多的薯片,1千克中約含有3.5毫克,換句話說,每天連續吃34千克的薯片就會達到這壹致癌臨界點。市面上銷售的薯片大多在每袋100克左右,也就是說每天吃上340袋薯片,十有八九會患癌癥。事實上沒有人會如此吃法的。 那麽,是不是說就毫無危險了呢?盡管在研究者中還存在判斷分歧,但是有壹種意見卻占了大多數,那就是沒有人敢百分之百下斷言。他們警告說:首先無法將人與動物直接進行比照,其次是丙烯酰胺具有直接對DNA造成傷害的遺傳毒性,而具有遺傳毒性的物質,哪怕只有很少的量,也無法排除其致癌的可能性。因此,“如今的兒童們從小就食用薯片,日積月累的話,其後果很讓人擔憂。” 薯片中含鋁過量,長期食用過量鋁可致癡呆 鋁,並非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相反還是有害健康的食品汙染物。如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膨化食品,會引起神經系統病變,具體表現為記憶減退,視覺與運動協調失靈,嚴重者可能癡呆。另外,人體攝入過量的鋁,還會抑制骨生成,發生骨軟化癥等。但專家也提醒說,人體偶爾攝入少量含鋁食物並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