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三文魚會在每年9月回歸?

為什麽三文魚會在每年9月回歸?

主要是因為產卵,挑壹篇文章,樂在其中。

三文魚在中國是壹個常見的名字。這裏的中國人用粵語音譯三文魚,它的正式名稱是三文魚。我早就聽說這裏有別處罕見的壯觀的鮭魚回歸。今年是四年壹度的盛事。9月份,兒子從網上打印了壹篇題為《歡迎三文魚歸來》的科普文章,詳細介紹了相關信息和知識。看完這篇文章,看這壯觀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10月5日-27日10,是三文魚回歸高峰。13和14是周末,15這裏是感恩節,也是休市。14上午,我們壹家人驅車前往與我省相鄰的BC省中部壹個叫“三文魚灣”的小鎮,距離500多公裏。

我們這裏已經下過幾次雪了,但是六月還是秋天,壹半的樹葉都掉了。因為BC省靠海,氣候比這裏暖和,現在才初秋。汽車行駛在落基山的公路上。卡塞斯城附近的落基山山頂被白雪覆蓋。當我們到達BC省時,我們看不到雪。可能是這裏氣溫下降比較快。雖然樹葉變黃或變紅,但它們不會立即掉落。另外,森林茂密,灰塵少。無論是樹上的葉子,還是地上的落葉,都很幹凈,使得這裏的秋天處處都特別美麗多彩。我忍不住拿出相機,在車裏拍了很多照片。

車離“三文魚灣”大概半個小時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在壹條小河邊看著什麽,於是我們也下車往河邊走去。只見清澈湍急的河水中,壹條條七八十厘米長、赤紅色身體、綠色頭部的魚在不停地逆流掙紮。因為水流很急,許多魚只是搖搖尾巴,呆在原地。有的魚累壞了,稍微放松了壹點,馬上就沖下去好幾米。有些魚,在保存了體力之後,突然壹躍而起,跳到了上遊。更令人震驚的是,壹長串粉紅色的魚體靜靜地躺在河底。當他們從太平洋回到淡水中時,他們停止了進食。食用十多天後,壹些體質較弱的魚中途死亡。魚不咆哮,它們只是默默的拼死延長自己的生命,勇往直前,勇往直前,極大的震撼了在場人們的心靈。據熟悉情況的人說,這條河是亞當斯河,大馬哈魚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產卵,全長405公裏。這種魚要逆流遊到12公裏的源頭產卵繁殖後代(有些還通過法萊薩河的弗雷澤河和湯普森河的湯姆遜河回流),從入海口出發大約需要17天。

觀賞三文魚回歸的最佳地點是在亞當河的源頭,這裏的許多支流都是魚類繁殖的好地方,還建了壹個名為“羅德裏克海布朗”的大型省立公園。當天,因為我們還順便參觀了其他壹些景點,所以去公園有點晚了;與此同時,去公園的路上堵車,所以我們找了壹家汽車旅館住下。第二天早上去公園的時候,車幾乎壹輛接壹輛,但是速度不低,因為道路暢通。入園後每輛車只收3加幣,可能作為停車費。真的很便宜。我老婆在壹家飯店前面看到壹個燒烤架,按照中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她說:這裏有燒烤三文魚!小孫子馬上糾正說,不是,是熱狗。事實上,這些大馬哈魚是在它們即將返回太平洋老家時被捕獲的。那時候他們是最胖的,到了目的地就瘦得皮包骨頭了。而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受到保護。

停車場旁邊是壹個臨時搭建的帳篷,進行關於三文魚及相關生態環境的科普宣傳教育,裏面有標本,大量圖片和說明。這裏的工作人員(誌願者)非常熱情。當我拿起裝有魚卵和幼魚的試管拍照時,她特意在上面襯了壹張白紙,讓照片清晰。我也不厭其煩地回答觀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展室裏還有圖文並茂的科普資料可以免費拿走。

往裏走就是亞當河的源頭。這條河不寬,只有十米左右。這條河又淺又急。有些魚的背部暴露在外。河裏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頭,這使得魚更難遊動。這裏的魚比較密集,形成了“魚流”。這條河裏幾乎滿是鮭魚和它們的屍體。有些魚在原地搖著尾巴,也許它們已經找到了產卵的地方,而另壹些魚還在掙紮著往上遊。因為經常有石頭擋住前進的路,所以經常要向前跳,很多魚身上都是魚鱗。當大馬哈魚從海洋回來時,雄性和雌性成對行走。產卵時,它們應該選擇礫石河底。雌蟲用尾巴挖壹個10到40厘米深的窩(有的雌蟲尾巴禿了或者由紅變白),雄蟲遊來遊去趕走“入侵者”。雌性在巢中產下壹些卵,陪伴它們的雄性立即受精。後媽用沙礫蓋住魚卵,防止被其他魚吃掉或被水流沖走,然後向前遊,重復這個過程,直到產卵,壹條母魚產下約4000個卵。雌魚產卵後筋疲力盡,很快死去。雄魚活得稍長壹些。壹些雄魚在授精壹條雌魚的卵後,經常去找第二條雌魚。河底散落著幾十個魚卵。估計是壹條雌魚太虛弱了,沒法在壹個窩裏產卵。她臨死前匆匆排出卵子,希望能長成下壹代。她媽媽真可憐!

外國人更重視感恩節,也就是感恩節。回來看三文魚的人,中國人占了很大比例,到處都能聽到中國人的聲音。我聽到幾個中國人用普通話說:媽媽真偉大!這壹幕太震撼了!

最初,預測大約有200萬條鮭魚返回。據15報道,三文魚實際回歸數量已經超過200萬,說明加拿大在保護環境和三文魚資源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