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脂肪肝如何消除?老中醫溫陽化氣、疏肝健脾,躲開肝硬化、消得快

脂肪肝如何消除?老中醫溫陽化氣、疏肝健脾,躲開肝硬化、消得快

脂肪肝呈全球流行趨勢,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第壹大慢性肝病,因其具有全身代謝紊亂和肝臟病理進展的雙重危害,是當前肝病重點防治的新領域。生活方式幹預對早期和輕度的脂肪肝有肯定效果,但當出現減重不良、肝酶異常、代謝紊亂時需要藥物治療,目前全球尚無針對性治療的藥物,從中醫藥中尋找脂肪肝治療的有效辦法成為迫切需求。

在中醫古代文獻中,並沒有脂肪肝病名的記載,根據其癥狀可以歸屬肝癖、脅痛、積聚等範疇。然而,良性的單純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通常是無癥狀的,這給主要依賴臨床癥狀進行辨證的中醫藥治療帶來困難。中醫藥治療脂肪肝主要從脾虛、痰濕、瘀血論治,取得壹定成效,成為脂肪肝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脾主散精認識脂質的生成和代謝

脂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需。中醫對人體新陳代謝的記載源於《靈樞.五癃津液別》"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膏"和脂質均屬於中醫學認識的精微物質範疇,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對於精微物質的消化吸收,《素問靈蘭秘典論》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素問經脈別論》進壹步闡明飲食入胃後精氣輸布的過程"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內經》諸論較系統地認識到飲食物進入胃腸道後經胃受納腐熟,小腸受盛化物、泌清別濁,精微物質在脾的運化下,升清散精,使"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維護機體正常生理功能。

從脾主散精失調認識脂肪肝的發生發展

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停聚成痰,留於肝臟而致脂肪肝。中醫學認為精微物質的布散由脾的功能完成,因此脾不散精是脂肪肝發生的關鍵病機。

臨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過食肥甘厚膩、過度安逸、睡前加餐、工作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險因素,中醫認為這些因素均可損傷脾胃。

《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飲啖過度,好食油面豬脂,以至脾氣不利,壅塞為痰"。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必然加重脾運化散精負擔。

《素問.太陰陽明論》曰:"陽道實,陰道虛",李東垣批註"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余",脾陽受損,其散精功能不足,氣化不利,精微溢於外則皮肉膏肥,余於內則膏肓豐滿,膏聚於肝,不及消散,遂成脂肪肝,正如《靈樞.百病始生》說"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成矣"。

脾陽虛在脂肪肝發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研究發現,脾陽虛痰濕中阻是脂肪肝最常見的復合證候,證候積分與脂肪肝的嚴重程度正相關。脂肪肝病位在脾,早期以氣虛為主,陽虛是中重度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基礎。

溫陽化氣是治療脂肪肝的基本法則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認為對於脂肪肝的治療,當以溫陽化氣為基本法則,恢復脾氣散精功能,使"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精微得以輸布,痰飲得以消散。《名醫方論》就有"陽之動,始於溫,溫氣得而谷精運"之說,葉天士也有"太陰濕土,得陽始運"論述。溫陽化氣治療脂肪肝,可能拓展脂肪肝治療的新思路,形成脂肪肝治療的新方法。

溫馨提示:

總之,今天把這些中醫的知識總結出來,供大家來對照自己。如果懷疑自己證屬此類,也不要急著應用,壹定要在專業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確認無誤之後再進行運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誤病情。畢竟,中醫講究辯證施治,壹人壹方,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所有肝病患者看到

最後,我還想提醒各位朋友, 健康 人生拒絕疾病關註中醫祝會君,每天鎖定這裏,關愛肝臟 健康 從閱讀壹篇有價值的中醫知識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