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蔬菜營養豐富,蔬菜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綠葉蔬菜的種類很多,綠葉蔬菜的營養也很豐富,是我們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綠葉蔬菜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相關信息。
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1 1和維生素C,人們通常認為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高,但實際上,綠葉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普通水果中的含量要高。
2、富含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能消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預防慢性疾病。還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對視力、黏膜、生長發育、免疫都有重要作用。
3、富含葉酸。葉酸不僅對胎兒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的發育有重要作用,而且對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有重要作用,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4、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我國最易缺乏的維生素之壹,對皮膚、粘膜和眼睛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5、含維生素E多雖然從相對含量上來說,綠葉蔬菜比油類、堅果類等食物含維生素E少,但綠葉蔬菜適合大量食用,仍能獲得較多的維生素E。
6、富含維生素K維生素K不僅與凝血功能有關,對骨骼健康也很重要。
7、富含鉀。綠葉蔬菜是膳食鉀的重要來源。鉀能對抗鈉(鹽)的降壓作用,有利於高血壓的防治。
8、含鈣量多。雖然綠葉蔬菜中鈣的相對含量少於乳制品和豆制品,但仍是鈣的重要來源之壹。
9、富含鎂。綠葉蔬菜的葉綠素中含有豐富的鎂。攝入充足的鎂對促進骨骼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腎結石都非常重要。
10,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維持腸道健康,緩解便秘,排毒;預防肥胖、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維持腸道菌群的健康。
11,防癌防病。除了上述營養成分,綠葉蔬菜還富含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質。這些有益成分的組合構成了綠葉蔬菜抗癌防病的理論基礎。現有研究表明,綠葉蔬菜可以防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預防骨質疏松癥;預防視網膜變性和白內障;延緩衰老;促進腸道健康;促進皮膚健康等等。
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2和維生素C,人們往往認為水果含有維生素C,其實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
富含胡蘿蔔素。胡蘿蔔素能清除自由基,預防慢性病,延緩衰老。
富含葉酸。葉酸對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重要作用,也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富含維生素B2。大多數人缺乏維生素B2,這對眼睛、皮膚和粘膜的健康非常重要。
富含鉀。綠葉蔬菜是膳食鉀最重要的來源之壹。有助於預防高血壓。
那麽,如何清洗和烹飪綠葉蔬菜呢?
清洗綠葉蔬菜的小貼士
淡鹽水浸泡:壹般蔬菜用清水洗至少3到6次,然後用淡鹽水浸泡,再用清水洗1次。對於白菜類蔬菜,可以先切好,用清水浸泡1到2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去除殘留農藥。
堿洗:用堿洗蔬菜,先將壹撮堿粉、無水碳酸鈣或冰堿和結晶碳酸鈉放入水中,攪拌均勻,然後加入蔬菜,浸泡5至6分鐘,倒出堿水,再用清水沖洗幹凈。也可以用小蘇打代替,但壹般需要15分鐘左右,適當延長浸泡時間。
用洗潔精洗:將洗潔精稀釋300倍洗1次,再用清水沖洗1至2次,以去除蔬菜上的病菌、蟲卵和殘留農藥。
開水燙:去除部分殘留農藥最好的方法是燙,如青椒、菜花、豆類、芹菜等。烹飪前最好用開水焯壹下。據測試,這種方法可以去除90%的殘留農藥。
用陽光消毒:在陽光下用多光譜效應照射蔬菜,會分解破壞蔬菜中的壹些殘留農藥。據測定,蔬菜和水果在陽光下照射5分鐘,有機氯和有機汞農藥的殘留損失達到60%。
對於方便儲存的蔬菜,最好放置壹段時間。空氣中的氧氣和蔬菜中的色酶對殘留農藥有壹定的分解作用。因此,蔬菜購買後應在室溫下存放24小時左右,這樣殘留化學農藥的平均消失率為5%。
用淘米水洗菜:用淘米水洗菜可以去除蔬菜中殘留的壹些農藥。目前我國殺蟲使用的大多是甲胺磷、辛硫磷、敵敵畏、樂果等有機磷農藥,這些農藥遇到酸性物質會失去毒性。用淘米水浸泡10分鐘左右,用清水沖洗,可以減少蔬菜中殘留的農藥成分。
綠葉蔬菜的烹飪法則
綠葉蔬菜的正確吃法應該是先洗後切。如果先切,再洗,蔬菜切面溢出的維生素C會溶於水而流失。切菜也要快煮,放久了容易造成維生素C氧化。
其次,要快炒,否則加熱時間過長,維生素C會被嚴重破壞。即使溫度高,但時間短,蔬菜中的氧化酶也能很快失活,所以維生素的損失比較小。
然後用澱粉勾芡,做菜時加入少量澱粉可以增加鮮度,澱粉也保護維生素c。
最後,記得不要加醋。對於綠色蔬菜,可以加入少量的糖,保持維生素C相對穩定。但對於綠葉蔬菜來說,酸性環境會破壞葉綠素,使葉子變黃或變褐,降低食用價值。
綠葉蔬菜營養價值高,多吃點。
綠葉蔬菜營養豐富3 10吃蔬菜的誤區
誤區壹:先切後洗。
現在大多數人會選擇先切菜再洗菜的方法。他們認為先洗可能不幹凈。但是,妳知道嗎?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和有益物質都是水溶性的,蔬菜切成小塊後在清洗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流失在水中。這樣吃蔬菜就達不到補充身體營養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先洗後切再煮,這樣營養成分就不容易流失了。
誤解2:擠出蔬菜汁
有些蔬菜在做餛飩和包子餡的時候需要剁碎,這個時候會流出很多汁液。有的人為了方便成型或者做餡,把菜汁擠出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在這種情況下,菜肴中70%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被丟棄了。正確的做法是將蔬菜和幹香菇、肉壹起剁碎攪拌,使蔬菜的汁液滲入其他餡料中,也能使包子更加美味,營養充分留在包子中,被人體吸收。
誤區三:蔬菜存放時間長。
長時間儲存蔬菜會使新鮮蔬菜萎蔫,萎蔫的蔬菜不僅不好吃,而且維生素C大部分被破壞。蔬菜中無毒的硝酸鹽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使正常的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不再具有攜氧能力。嚴重時會使人的指甲、嘴唇甚至全身出現青紫和氣短。所以,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還是盡量吃新鮮蔬菜吧。
誤區四:冷藏不當
現在天氣熱,很多人把買回來的菜放回冰箱。事實上,大多數蔬菜的適宜儲藏溫度為3℃-10℃,而黃瓜不宜低於10℃。如果放在4℃左右的冰箱裏保存,黃瓜的顏色會變深,瓜會變軟,切好後可以看到透明的膠狀液體,那時黃瓜的味道就會消失。
誤區五:盲目生吃。
夏天熱的時候,人的食欲也會下降,有時候只要生吃壹些蔬菜就能解決問題。但是,有些蔬菜有毒,不能生吃。它們必須被加熱和烹飪以破壞毒素,如刀豆、扁豆、土豆和豆芽。可以生吃的蔬菜壹定是無毒無汙染的,比如蘿蔔,
西紅柿、黃瓜等口感好的品種。目前市面上的蔬菜大多已經噴過農藥。雖然大家都習慣在清洗前浸泡蔬菜,但這只能去除30%左右的農藥,生吃這種蔬菜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盡量不要生吃蔬菜,即使可以生吃。
誤區六:烹飪時間長
有些蔬菜中的維生素C受熱容易氧化分解,不能久煮。這些蔬菜即使快速油炸或短時間覆蓋也會損失壹些營養。如果長時間烹飪,維生素C會減少得更多,以至於人體吸收的維生素C非常少。
誤區7:隔天晚上吃飯。
壹個節儉的人,可能會把壹道吃不完的菜留到下壹頓飯吃,而這道菜的營養在這個時候幾乎沒有了。據測定,炒菜儲存15分鐘時,維生素C減少20%,30分鐘後損失30%,1小時後損失50%。而且隔天的菜容易變質,吃完容易發生食物中毒。所以最好現燒現吃,既衛生又營養。
誤區8:汽油太多。
很多人覺得少油做飯不好吃,就放很多油。然而,植物油和動物油壹樣,每克油產生9千卡熱量。攝入過多會誘發肥胖或因熱量攝入過多導致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所以炒菜加油為宜,每人每天吃25克油,不要超過30克。
誤區九:蔬菜湯壹定要倒掉。
烹飪時,約30%-70%的維生素C和壹些水溶性營養物質會溶解在湯中。如果妳在炒菜前已經用清水焯過壹次,並且去除了草酸、亞硝酸鹽和農藥,炒菜時少放油少放鹽,那麽喝蔬菜湯是無害的。
誤解10:吃得太多。
蔬菜不能吃太多,因為大部分蔬菜不易消化,尤其是竹筍、芹菜、蠶豆,粗纖維含量較高。大量食用後,胃腸疾病患者會加重,肝硬化患者容易引起胃出血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而且大量的纖維素會影響鈣和鋅的吸收。
特別是孕婦和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蔬菜中的蛋白質大多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乏許多必需氨基酸。為了減肥,長期不吃適量的優質動物蛋白及其脂溶性維生素A和D,很容易營養不良。蔬菜的適宜攝入量為每天300 -500克,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