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輪驅動(前輪驅動和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英文全稱後輪驅動,是壹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它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從發動機傳遞到後輪。後輪是驅動整車的驅動輪,前輪是轉向的方向盤。形象地說,後輪“推動”前輪驅動車輛前進。對於前後驅動車輛,發動機壹般是垂直放置的,發動機產生的縱向旋轉力通過傳動軸傳遞到後驅動軸,再轉化為橫向旋轉動力,驅動後輪旋轉。
後輪驅動的優勢
1.操控性好:後輪負責駕駛,使前輪專註於轉向工作,使車輛轉向時更加敏捷;同時,由於部分零部件從車輛的前部移到後部,車輛的前後重量比可以接近或達到50:50的完美比例,大大提高了車輛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因此操控性更好,這也是大部分跑車采用後輪驅動的原因。
2.起步加速性能好,舒適性高:車輛自動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作為驅動輪,增強抓地力,有利於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舒適性;
3.維護很容易。前後驅動的布置使發動機、離合器、變速器等部件更靠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便於車輛的維護和修理。
後輪驅動的缺點
1.成本高,空房使用不方便:後輪驅動零件多,裝配復雜,生產成本比較高。
由於增加了傳動軸,需要占用車內壹定數量的空室,影響了車內空室的布局和分布。但隨著獨立後輪懸掛系統的完善,後輪驅動空間可能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牽引力不足轉向過度:雖然有些部分被移到了後輪的後方,但是作用在驅動輪(後輪)上的重量相對前輪來說是比較輕的,而牽引力的特點就是作用在力點(驅動輪與地面的接觸點)上的力越大,牽引力就越穩定,所以牽引力不足壹直是後輪驅動的壹個問題。後輪驅動在轉彎時,由於減速重心前移,後輪抓地力下降,容易導致轉向過度,俗稱“甩尾”。
3.動力損失大:由於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只能通過傳動軸傳遞給驅動輪,動力損失必然大於前驅。壹般來說,後驅比前驅用的廢油多。
前輪驅動(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FrontWheelDrive),英文全稱FrontWheelDrive,是指不通過傳動軸直接將動力傳遞給前輪,由前輪負責驅動車輛和轉向的壹種驅動模式,即前輪“拖動”後輪驅動車輛前進。壹般來說,前驅車的發動機大多水平布置在發動機艙內,因為這樣,發動機側向旋轉的動力可以直接傳遞到前輪,不需要額外的轉換裝置,從而減少能量損失。然而,也有例外。奧迪的前驅發動機是垂直布置的,縱向傳遞的動力需要通過齒輪等裝置轉化為橫向旋轉的動力才能傳遞給前輪。
前輪驅動的優勢
1.低成本高效率:廠家設計生產汽車時,首先考慮的是成本。與後驅相比,前驅在設計和生產上的成本更低。前驅動不需要傳動軸、後驅動軸和後齒輪箱。傳動系統與後驅不同。變速器和差速器裝配在壹個殼體內,零件更少更集中。由於直接輸電,損耗降低,運行效率更高。
2.減重:同等排量和功率下,汽車自重越輕越容易加速,剎車距離越短越省油。
與後輪驅動相比,前輪驅動的機械部件更少、更簡單,因此可以減輕很多重量,而且由於發動機和驅動橋的重量作為驅動輪加載在前輪上,有助於增加車輛的牽引力,在平坦路面上非常有利。
3.增加內部空車:這可以說是前驅相比後驅最大的優勢之壹。前驅動沒有傳動軸,不需要像後驅動壹樣在地板上給後驅動設備留壹個空車廂,空車廂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間。同時前驅沒有後差速器,後備箱是/[/k0。
前輪驅動的缺點
1.操控性差:這是前驅最大的缺點之壹。由於發動機、驅動系統等主要部件集中在車輛前部,前後配重比大於50:50,且車輛後配重較輕,後輪容易失去抓地力,特別是在濕滑路面。
2.轉向不足:由於前輪兼具轉向和驅動功能,因此存在固有的轉向不足問題,尤其是在高速轉彎時。
3.前軸負荷過大影響舒適性:前驅車的前輪既負責行駛,又負責轉向。由於車輛前部配重較大,前輪磨損嚴重,加速或制動時前軸超載,擡頭點頭現象明顯,影響乘坐舒適性。
百萬購車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