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佛經記載,佛陀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另壹說為30成道,弘法49年。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佛教的開啟者。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壹說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壹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之人,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的了知,剎那之間,世間萬物,時時相應,遍照無余,普照十方三世壹切人和事物,無有壹毫謬誤,故世尊所說法皆契合真理,壹方面解說宇宙法理,另壹方面又是測查聞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機感。
民間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稱呼佛祖、如來佛祖、小佛如來或釋迦佛等。在佛教中記載著農歷的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教祖釋迦牟佛誕辰日。
擴展資料:
釋迦牟尼,名字叫做悉達多,是古印度釋迦族人。當時印度這個領土上有二十多個小的國家,釋迦族就是其中的壹族。傳說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是他母親站著將他生下來的,他出生的第七天母親摩耶夫人就去世了。當時就有人預言釋迦牟尼最後壹定會成佛。
釋迦牟尼在年少時期過了壹段非常荒唐的生活,還娶了壹位妃子,生下了壹個兒子。有壹次,釋迦牟尼出城時,在路上看到老人、死人和病人,之後回到王宮的他壹直被生與死的問題所困擾,最後終於選擇出家去尋求結果。
釋迦牟尼出家問道,到了摩揭陀國,被當地的國王挽留,並允諾給他壹支軍隊,後來又多次挽留。但是釋迦牟尼壹直堅持禪修和苦行,到了伽椰城的釋迦牟尼已經成為了佛陀。
後來釋迦牟尼在深山修行,在壹棵菩提樹下參悟佛道,經過許多天的苦修,終於釋迦牟尼從陽光透過菩提樹葉透下來的光,成功悟道,成就了金身。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究竟悟出了什麽。用今天話來說就是釋迦牟尼感悟到了微觀世界。他說壹粒沙裏與三千世界,壹粒塵裏亦有三千世界,所以世界上無論任何渺小的事物,都是自成三千世界的,而且他們是獨立且獨特的。
就像德國的壹個哲學家說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所以事物是獨立且不同的。釋迦牟尼在兩千年前就發現了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而且認為他們是獨立的,那麽就是每個微塵裏的世界可以是平行的,而且是不會相互影響的。
那麽人類的靈魂也是壹個獨立的微觀世界,即使有壹天肉體不在,那麽他也會形成壹個獨立的三千小世界。那麽人就實現了永生。悟到了永生法門的釋迦牟尼終於頓悟,開始成立 了佛教,四處傳道。
兩千年前釋迦牟尼說到的壹粒沙裏三千世界,在今天用科學的眼光看來就是微觀世界的粒子,這些粒子是獨立存在,而且是獨壹無二的,這就在壹定程度上佐證了平行世界的存在。那麽對於靈魂的是否存在,在現代亦是壹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兩千年前,釋迦牟尼用心感悟,發現了壹粒沙三千世界的微觀物質,到了多年後我們才能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出來。今天我們的意識也可以感受時間的流失,更可以感受微觀世界的美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