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開春時節有哪些傳統的飲食習俗?

開春時節有哪些傳統的飲食習俗?

立春的飲食在民國初年沒有變化。大量的地方誌對此有所記載,甚至壹些沒有提及迎春禮儀的地方誌也描述了春季飲食的開始。

與清朝相比,民國初春的飲食習俗變化不大。比如清代康熙的《天津話·魏徵》就有“立春吃蘿蔔,謂之咬春。第壹天迎接莽神,設宴慶賀《天津郡知春》和光餅。”徐對天津府治的記述與此如出壹轍。但民國天津編年史中並未提及官方迎春禮儀,但民間對立春飲食有詳細記載:“月過立春,多吃春餅,備醬、熏、煮、鹵、鮮各種肉,炒各種菜,如菠菜、韭菜、白菜、粉條、雞蛋等,但用面粉烤煎餅,卷起來吃。女多食紫蘿蔔,謂之子孫蘿蔔,謂之咬春。”當然,這裏描述的是壹個相對富裕地區的富裕家庭,但即使在貧困地區,立春的飲食習俗也沒有改變。

如河南省民國《林縣誌》中“民國後廢禮,民遂食煎餅蘿蔔絲,謂之咬春。”盡管節日食物相對簡單,但立春的飲食習俗仍然被繼承下來。這與官方的風俗習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北方初春飲食習俗的基本情況。

在廣大的南方地區,開春吃生菜的習俗壹直沒有改變。清末的《開平縣誌》、《新寧縣誌》記載了迎春的禮儀,也記載了民間開始的春季飲食習俗“吐萵筍春酒迎春怒”。《民國赤溪縣誌》沒有記載迎春的禮儀,但卻同樣記載了立春的飲食習俗:“立春日,吐萵苣,飲春酒迎怒。”這些記載清楚地表明,在清末至民國的社會變遷中,官方迎春的禮儀和習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民間的飲食習俗卻保持不變。

由於迎春禮儀的消失,民國時期不再舉辦正式的春宴。

雖然遼寧、四川等地偶爾會過春節,但並沒有關於春宴的記載。這說明與官方禮儀相關聯的春宴要麽不復存在,要麽不再占據值得壹書的地位,但家中的春宴、春酒依然存在。民國時期《天津誌略》中的開春飲食記錄實際上是對開春家宴的描述。這裏不僅有立春的節日食品春餅,還有醬料、熏烤、腌制、鮮肉鮮蛋,還有各種炒菜,包括冬春罕見的菠菜、韭菜。菜肴相當豐富。

春餅在民國時期,甚至是建國以後,仍然是北方人民最喜愛的食品,20歲那年幾乎成了全國特色食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黑龍江還流行立春吃春餅卷白菜,浙江則用春餅卷黃豆芽、空心菜、綠豆芽。

當然,中國北方春季食品最有特色、最受歡迎的開始是蘿蔔。在我的家鄉泗水縣,蘿蔔是冬季重要的蔬菜之壹,也是人們喜愛的蔬菜。它不僅被用作生果的替代品,還經常被用作懸掛式花盆。蘿蔔從中間切掉,挖出果肉,蒜瓣放在壹起,白天掛在屋外的太陽下。幾天後,蘿蔔和蒜瓣都長出了綠色的芽。時間久了,蘿蔔還能開花。在冬末春初的北方,在樹木花草雕零的時候,這種生機勃勃的綠色顯得十分珍貴。

作為壹種節日食品,充足的食物來源和對這種食品的生理需求是必要的前提條件,但人對這種食品的價值判斷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節日飲食習俗的框架中,生理需求往往構成了內在隱藏的深層功能,而價值判斷則構成了外在的表層功能。只要食物來源的基本條件不變,相應的生理需要——價值評價的結構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那麽這種食物和相應的飲食習俗就可以延續下去。在許多北方地區,民國以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農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基本沒有改變,蘿蔔的象征意義也沒有改變,所以吃蘿蔔“咬春”的習俗在立春時仍然存在。

廣東人還是很喜歡吃生菜的。但時間不限於立春,主要在春節。正月二十六,拜觀音的時候,人們會開生菜會,就是朋友們聚在壹起吃用蛤蜊、生菜、韭菜做成的生菜包。

然而,這家人在立春舉行的春季宴會已經消失了。根據作者年的問卷調查,立春在許多地區已不再被視為壹個節日。新鄉、商丘、安陽已經很多年沒有超過立春了。

山東臨沂只把立春作為壹個農業節日。

人們不把立春當作正式的節日,當然不會買酒做菜,也不會邀請親朋好友來慶祝。這種民間習俗的弱化趨勢與官方習俗的消失密切相關。在迎春禮儀習俗盛行的清代,迎春場面浩大,節日氣氛濃厚。觀春歸來,邀客開懷暢飲,正如《蓬萊縣誌》所言:“春節,東郊觀春,不分老幼,壹律不陪,親者邀飲,謂之春宴。”充分說明官方春節禮儀對民間春宴習俗的影響。然而,在迎接春節的習俗消失後,不僅立春的節日氣氛壹落千丈,而且官方的春宴的指導作用也不復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立春節日的概念已經淡化,立春只被視為壹個農業節日,所以在更盛大的節日上準備的酒宴自然會逐漸取消。如果追究最終的原因,應該說是官方迎春禮儀的消失導致了民間家庭的春宴逐漸消失。

雖然春酒和春宴在春季節日飲食習俗開始時就消失了,但作為春宴主要節日食品的春餅並沒有消失。春餅在山東又叫煎餅、荷葉餅。在宴席上可以和烤鴨壹起吃,下壹個就卷上蔥花和漿糊。它依附於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蛋糕中的“萬能產品”,深受百姓喜愛。

大蔥辛辣,是五香之壹。春餅和五種調料壹起吃,這是古代開春飲食的遺產。

今天春卷已經成為壹種世界性的食物。中國哪裏有餐館,哪裏就有春卷。春卷在德國甚至被視為中國美食的代表。當然,這裏的春卷和立春沒有直接關系,不壹定非要在立春才吃。大多數人不知道春卷最初與春天的開始聯系在壹起,曾經是春天開始時的壹種節日食品。

在迎春禮儀消失、立春的節日角色淡化後,立春食品“走出”立春,不僅“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還“走向”高級宴會,有的還走出國門,成為具有特色的中國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