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壹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
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中國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只。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
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截至2018年11月,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548只。
2、西伯利亞平原狼
西伯利亞平原狼(學名:Canis lupus campestris):是灰狼的壹個亞種,屬於食物鏈中上層的掠食者,是西伯利亞雪橇犬“哈士奇”(hasky)的祖先。
通常群體行動。它們活動在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西伯利亞針葉林、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員。具有很好的耐力,適合長途遷移。它們的胸部狹窄,背部與腿強健有力,使它們具備很有效率的機動能力。
它們能以約10公裏的時速走十幾公裏,追逐獵物時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時65公裏,沖刺時每壹步的距離可以長達5米。由於它們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
3、樹袋熊
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英文名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案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幹旱的時候喝水,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樹袋熊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它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性情溫順,體態憨厚。
4、袋鼠
袋鼠是任壹種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袋鼠 “有時候指所有的有袋動物。這個詞源自Guugu Yimidhirr(壹種澳洲原住民語言),後來袋鼠這個詞被約瑟夫·班克斯在 詹姆斯·庫克的第壹次航海旅行中命名。
5、美洲豹
美洲豹,學名: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又叫美洲虎,是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體重70—180千克,咬力可達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壹種大型貓科動物。
它身上的花紋比較像豹,但整個身體的形狀又更接近於虎。在貓科動物中,美洲豹的體型僅次於獅、虎。野外壽命約18年。人工飼養的歷史達20多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熊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伯利亞平原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樹袋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袋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美洲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