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魚(Lepisma saccharina)是衣魚科昆蟲的通稱,壹類較原始的無翅小型昆蟲,全世界約有100多種。
俗稱
蠹、蠹魚、白魚、壁魚、書蟲。
分類地位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纓尾目
衣魚科
外部形態
身體細長而扁平,上有銀灰色細鱗,長約4~20mm。觸角呈長絲狀,腹部末端有2條等長的尾須和1條較長的中尾須,咀嚼式口器。
食性
衣魚愛好富含澱粉或多糖的食物,如:膠水裏的葡聚糖、漿糊、書籍裝訂物、照片、糖、毛發、泥土等。如經常損壞書畫的為西洋衣魚(Lepisma saccharina)、嚙食衣物的為敏櫛衣魚(Ctenolepisma villosa)、在廚房墻壁上爬行的為小竈衣魚(Thermobia domestica)。可是衣魚對棉花、亞麻布、絲和人造纖維等也毫不抗拒,甚至連其它昆蟲屍體、自己脫的皮也是照吃不誤。饑餓時甚至連皮革制品、人造纖維布匹等也吃。不過衣魚能夠捱餓數個月,身體機能也不會受到傷害。怕日光,常躲在黑暗的地方。蛀食衣服、書籍等。
生活環境
衣魚喜生活在溫濕處。經常出現在塗過糨糊的舊書堆、字畫、毛料衣服和紙糊的箱盒中,甚至冰箱底部、開暖氣的浴室、地磚的裂縫裏、廚房墻壁縫內都可能會有衣魚的蹤影。
繁殖
由於衣魚晝伏夜出的特性,對於它們的交配方式,人們到最近才有更深入的認識。交配時,雄蟲跟雌蟲會到處竄動。雄蟲會產下壹個用薄紗包住的精囊;由於生理狀態成熟,雌蟲會找到該精囊作受精用。當溫度在攝氏25至30度,雌蟲就會在隱蔽的縫隙裏產大約壹百顆卵;可是在寒冷或幹燥的環境下,衣魚是不會繁殖的。
個體發育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幼蟲變成蟲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不過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在室溫環境下,大概壹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壹條衣魚的壹生裏會經歷大約八次脫皮;不過衣魚不斷生長,壹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幼蟲與成蟲僅有大小差異,生活習性相同。
天敵
衣魚最有名的天敵是壹種名為地蜈蚣(Forficula auricularia)的昆蟲。
防治
衣魚雖然對人類生活造成滋擾,但其實是無害的。在建築物裏,衣魚必須要有潮濕及有空隙的環境才能生存;只要環境幹燥、建築物沒有裂縫,衣魚就會自然消失。
以下壹些撲滅或消除衣魚的方法,雖然有效,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①混合比例為1:1的硼砂和砂糖,能有效殺除衣魚。
②氯化銨水溶液的氣味應該能於24小時內驅趕衣魚。
③將石膏粉灑在浸濕的白棉布上,隔夜放在房間壹角,放的地方要接近衣魚的藏身處。
④可以在衣魚藏身處旁邊放壹塊木板,板上再放壹顆稍微磨碎的馬鈴薯;衣魚晚上出沒時就會鉆進馬鈴薯裏面大快朵頤。次天早上,妳就可以把薯仔連同衣魚壹起丟掉。
藥用價值
釋名: 白魚、壁魚、蠹魚。
氣味: 鹹、溫、無毒。
主治:
①小兒天吊(眼向上翻)。用衣魚幹十個、濕者五個,加乳汁研勻灌下。
②小兒疾。用衣魚七個、竹茹壹把,加酒壹升,煎成二合,溫服。此方名“白魚散”。
③目中浮翳。取書中衣魚末,點少許在翳上。壹天點二次。
④小便不通。有衣魚、濃石亂發,等分為散。每服半匙,水送下。壹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