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妳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範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1

 再過幾天,端午節又要到了,家裏又開始熱鬧起來。

 姥姥早早的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姥姥拿了幾張粽葉,用手壹卷,粽葉便成了壹個空心的圓錐形,然後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放壹粒花生米,我很好奇的問姥姥,為什麽要放花生米,姥姥說,那是為了防止米從下面的孔裏跑出來,接著,姥姥先放壹些糯米放在裏面,再放上紅棗或是豆沙,最後再用糯米將棗或豆沙蓋住,壹個粽子的內芯就完工了。最後壹道工序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剩余的粽葉圍成壹個小角,然後再在粽子尖角附近纏兩圈,系上繩子,壹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姥姥負責包粽子,家裏其他人也不閑著,爺爺負責端午前壹天去山上采艾蒿,記得往年,爺爺會采好多回家,給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分壹分,擺在每家的門前和自家的窗戶上,據說這樣可以防蚊蟲呢。

 小姨負責給全家人做五彩手繩,今年小姨做好好多樣式呢,我讓媽媽給拍了壹張照片。看,是不是很漂亮。

 當然,我也不能閑著啦,我要負責吃粽子嘛!多麽開心的端午節啊。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和幾個玩伴唱著兒歌在門前掛艾草。壹想到奶奶那用竹葉包的粽子我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壹點兒玩的心思也沒有。

 感覺過了許久終於聽到:“琛兒,回家吃粽子了!”我飛奔回去。吃著粽子聽奶奶講屈原的故事我才知道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到了中午奶奶端來壹盆午時的水讓我洗,說是可以避邪。再在手腕系著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最有趣的是12時時我們和幾玩伴拿來雞蛋放在太陽下曬,說每年的這個時候雞蛋可以直立著,可惜我沒把蛋立起來。

 過端午節除了要插艾葉、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啰!到了下午奶奶帶我到九龍江邊看賽龍舟。只見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江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鞭炮聲,生怕自己的隊伍落後。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麽壯觀多麽激烈,好壹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自古就有吃粽子,賽龍舟,系五色繩等習俗,流傳至今。

 這習俗是怎麽來的呢?我們還是從屈原投江的故事說起吧。

 屈原是我國古代壹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楚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楚國人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壹路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屍體,為了寄托思念。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便發展為賽龍舟。百姓們還怕將妳的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峰峰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由此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俗話說:“離家三裏,遠別是壹鄉風”。說起端午節,我家鄉的端午也是格外熱鬧呢!

 端午節這天哪家不是吃粽子的呢?把糯米包在粽葉中。加入自己喜歡的幹果,葡萄幹紅棗之類,小心翼翼地用繩子捆紮好。在孩子們熱切的盼望中度過壹兩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再來點兒蜂蜜,那味道妙極了

 端午那天還要系五色繩,這個習俗往往是孩子們看的更重,早早的買來五色繩,用自己的“獨門手藝”編制出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帶子,還不忘為家人系壹個,既開心又驕傲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熱鬧而有趣。我太喜歡端午節了,我喜歡過端午。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4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祭神,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吃粽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記憶裏,奶奶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夕,奶奶總要帶著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壹到竹林,看著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忙前忙後地摘竹葉,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奶奶要把竹葉洗滌幹凈、晾幹;接著準備糯米、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壹個錐形的粽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番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著那股粽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壹邊吃粽子,壹邊聽奶奶講壹些關於端午節如今,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的粽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奶奶壹起過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壹,。我特別喜愛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就想起媽媽教我唱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端午節的前壹天,媽媽就用翠綠的粽葉包裹粽子,裏面嵌著紅棗、赤豆、葡萄幹、蠶豆仁之類的餡。粽子的外形也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它包含著好幾個頂角、平面和三角形。煮熟以後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裏面嵌著各色各樣的餡,味道美極了。吃壹口餡,甜而不膩,黏而爽口,真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這天,我不但能吃上粽子,還可以戴香囊。色彩鮮艷的香囊,讓我愛不釋手。這天奶奶還要拿出事先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線編成的絲帶系在我的手腕上,說這樣能長命百歲。每逢端午節這天,爺爺總要拿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種植物插在門窗上,我不懂是什麽意思,就問爺爺,爺爺神秘兮兮地說:“孩子,這是‘五端’,插在咱家門窗上可以祛邪避兇保平安!”

 我愛端午節,它既喜慶,又充滿了神秘色彩。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6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而古老的節日——端午節。我喜歡這個節日,因為我特別喜歡吃粽子。

 聽爸爸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壹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報國無門,在這天投江而死。老百姓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兒去咬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劃著船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各地就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了。

 在我的家鄉,賽龍舟是組織不了的,但吃粽子的習俗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我的最愛,大人們圍在桌子旁,七手八腳地包著粽子,而我站在旁邊,壹邊看著她們裹粽子,壹邊聽著老人講故事,就像過年似的,非常開心。等到粽子下鍋,不壹會兒,廚房便彌漫著層層粽香,讓人垂涎欲滴;熟了,便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壹口咬下去,哇!那感覺沒得說啦!

 除了吃粽子,那天飯桌上還有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等菜,爸爸還要喝黃酒,爸爸說這叫“五黃”,因為端午節是五月天熱的開始,蛇蟲開始活躍,而傳說中“五黃”可以驅邪解毒,所以端午節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祈求防疫祛病、驅毒、健康長壽的重大節日,有的地方還有佩香囊、掛鐘馗像的習俗呢!

 真想不到端午節有這麽多的講究!我喜歡這個節日!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7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有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漢陰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重五節,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的家鄉漢陰,也特別重視端午節這個節日,過端午節前壹天,人們就開始包粽子了,關於清香美味的粽子,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呢:據說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怨怒投汨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希望這樣魚蝦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我們這的端午節可熱鬧了,每當這天來到時,我們都會在爸爸他的帶領下穿上新衣服,備送厚禮到外公外婆家去追節,外公外婆也拿出粽子、鹹蛋讓我們品嘗,然後外公外婆就準備好豐盛飛午餐,同我們壹起在餐桌上享受美食,祝福彼此,歡生笑語不斷。

 朋友,百聞不如壹見,歡迎妳來漢陰過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到時候妳壹定會大飽口福和眼福的。

 家鄉端午節優秀作文8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壹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戴五股線,劃龍舟,割艾,插艾……

 在端午節的前壹天下午,爺爺拿著鐮刀去河邊割艾。割完之後回來,爺爺就讓爸爸把艾插在門上,說艾能夠驅蚊子。

 端午節早晨,媽媽找來紅、白、黃、黑、綠五種顏色的線,說是要給我和弟弟綁五股線。媽媽讓我那著這壹頭,而她拿著那壹頭,往壹個方向壹個勁兒地搓,我不解得問:“媽媽,為什麽要這樣搓呢?”媽媽笑著告訴我:“這是上勁的,上完勁後戴著好看。”“哦”我說。媽媽還告訴我:五股線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無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能驅邪迎吉。

 人們在五月初五這天劃龍舟,是為了紀念壹位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古代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之洞庭湖時不見蹤影。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以劃龍舟紀念屈原。接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家鄉的端午令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