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 ~ 846)是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先居太原(今山西),後遷居下托(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毅遺腹子、左贊善大夫。後來,由於上述要求,刺死丞相吳的兇手被嚴厲逮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鮑莉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又任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歌語言很受歡迎。和元稹被稱為“白元”,劉禹錫被稱為“白柳”。有《白常青集》。
原文
壹個孩子撐起小船,偷偷地把白蓮摘了回來。
他不知道如何隱藏蹤跡,水面上的浮萍在蹤跡上留下了壹條船。
白話翻譯
壹個孩子撐船,偷偷摘白蓮。他不知道如何隱藏痕跡,壹只小船劃過水面上的浮萍。
擴展數據:
主要成就
官場
翰林學士
前期是濟世時期,後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29歲,秀才。歷任省校書記、校助、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他被留作拾遺,寫了大量的諷刺詩,包括《秦中吟名篇》十首,《新樂府詩》五十首,令達官貴人咬牙切齒,悲痛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精神失常在長安去世。按照當時的規矩,白居易回老家守孝三年,辦完喪事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當大夫左贊善。
江州司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四十四歲時,宰相吳和欽差大臣鐘誠裴度遇刺身亡,吳當場死亡,裴度身負重傷。對於這麽大的事件,當時當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都保持冷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非常生氣,於是上書敦促嚴懲兇手,以懲戒法律。但掌權者非但不稱贊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的官員,在諫臣面前談論國事是擅闖的行為。所以他被貶為州刺史。
王婭說,他媽媽在看花的時候掉進井裏,死了。他寫了關於花和井的詩,傷害了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所以貶為江州司馬。其實他得罪的原因就是那些諷喻詩。江州(今九江)的降級對白居易打擊很大。他說自己是“消除了表面上的煩惱和快樂,消除了胸中的是非”,他早期的佛道思想也隨之成長。三年後,在好友崔群的幫助下,升任中州刺史。
杭州秘書處
元和十五年,唐憲宗在長安猝死,唐穆宗繼位。穆宗愛才,召回長安,先後做了外交大臣、大夫、博士、國學。但當時朝鮮壹片混亂,大臣爭權奪利,內鬥不斷;穆宗在政治上懶惰,不聽勸告。所以他請求釋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
他在杭州任職期間,看到杭州周邊的農田經常受到幹旱的威脅,但官員們卻拒絕用西湖的水來灌溉農田。於是他消除了許多障礙和非議,動員民工加高湖堤,修建堤壩和水閘,增加了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今杭州)和嚴觀(今海寧)之間幾十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白居易還規定,農田不灌溉時,西湖的大小水閘、鬥門要及時關閉;如果有漏水現象,要及時修理。白居易還組織群眾修復了唐代杭州刺史李弼在錢塘門、湧金門等地挖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條件。
文學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壹位影響很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和創作,突出強調通俗性和現實主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九書·同元》中,他明確地說:“仆從旨在助二者,其為獨立。永遠服務的是道,發明的是詩。稱之為諷刺詩,也是誌在助人;叫閑適詩,也不錯。”由此可見,在白居易的諷諭、閑適、感傷、雜法四種詩中,前兩種體現了他的“服而常善”,是最受重視的。
同時,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要寫得合時,歌詩要寫得物。”他的詩歌思想主要建立在早期諷刺詩的基礎上。早在元初,白居易就表現出壹種強調現實主義、通俗性和諷喻性的傾向:“今褒今貶若無考證,懲勸之道有所欠缺;如果《美人刺》這首詩不考政治,那補考的意義就廢了。.....以炯戒諷賜辭賦,雖質野,采而獎之。
詩歌的作用是懲惡揚善,彌補時政。詩歌的手段是贊揚和批判,是訓誡諷刺。所以他主張:“立集詩之官,開諷之道,察其得失,通其情懷。”(詩六十九)他反對單純追求“高宮律動”和沒有內容的“奇筆”,更反對齊梁以來“諷風弄花弄草”的華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寫詩的標準是:“其言之質與徑,欲見者易辨;他的話直截了當,想聽的人都深以為戒;它的事是有核的、真實的,所以采用它的人可以傳信;它的身體很光滑,可以在音樂歌曲中播放。"
這裏的“質與徑”、“直與切”、“芯與實”、“順與順”分別強調語言要樸實通俗,論述要直白外露,文筆要絕對虛假純粹,形式要流暢通順,具有歌謠的色彩。換句話說,詩歌必須真實可信,通俗易懂,易於傳唱,才能被認為是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的上述要求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彌補時政。於是他接著說:“總之,為君、為臣、為民、為事、為物,而不是為文。”(《新樂府序》)在《九書同元》中,他回顧了自己早期的創作情況,說:“自來朝後,年紀漸長,讀的東西也多了。每次和別人說話,他都多問時事;每讀史,多求真與道,方知文章寫在時,歌詩寫在物。”
做給時間看,第壹件事就是做給國王看。他還說:“惟傷民病,不知何時避”(關於唐曲的兩首痛詩之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刺詩,但總的方向是“惟歌使人病,望帝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在天庭聽到了民情,皇帝開門,達到了民情,政治才會趨於平靜。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加強。與之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部作品雖然也是用敘事和描寫來表達事件,但都盡可能保持事件的簡單,只用壹個中心。
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架構整篇文章,如戲劇性的馬嵬事件,作者很快就會采取寥寥幾筆,但在最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氛圍的渲染上,他會潑墨如雨,以自娛自樂。即使是《琵琶記》這種在音樂的模仿和人物際遇的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把聲音和事件與情感緊密聯系在壹起的作品,聲音隨勢而動,隨勢而動。
此外,這兩部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營造恰當的氛圍,用精選的意象烘托詩歌的意境。如《長恨歌》中的“他從臨時的宮殿裏凝視著荒涼的月亮,他聽到了晚雨中的鐘聲,在他的胸前切割”;琵琶中的“楓葉和成熟的燈心草在秋天沙沙作響”和“當河流神秘地向圓月擴展時”;或將慘淡的月光,夜雨的淅瀝聲和心碎的鐘聲結合成壹個迷人的場景;或用沙沙的楓葉,鮮花和無邊的河流和月亮構成壹幅悲傷和孤獨的畫面,透露出悲傷,悲傷和沮喪。
家庭成員
祖父:黃白
奶奶:石雪
父親:白
大哥:白幼文。
三哥:白行健。
兒子:白阿推
歷史記錄
舊唐書?白居易傳
新唐書?白居易傳
唐代才子傳
百度百科-白居易
百度百科-泳池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