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是吃得太好,營養過剩,痰濕蘊結。這種人永遠不會化妝,需要清淡飲食來放松。蘿蔔白菜,跑步鍛煉,是最適合也是最需要的生活方式。
壹個是氣血和精力明顯不足,感覺筋疲力盡。臉色呆滯,聲音微弱,別說跑步了,連走路都不會,舌頭上有很重的齒痕,舌頭(舌頭上沒有舌苔的部分)呈淡白色。這種人需要營養。
這種缺乏正氣的人在職場上比比皆是,但他們仍然背負著繁重的工作,很多人都在奔波,這是極其不正常的,遲早會出現大的健康問題。
除了休息,他們可能需要營養。
這時候我們不妨試試這個宋代的“十全大補湯”或者“十全大補丸”。
四君子湯
由人參、白術、茯苓和炙甘草制成。
這個方子有補氣的作用,後來的很多補氣方子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味的,被稱為補氣的“祖傳方子”。
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運化不足引起的各種癥狀。如面色萎黃、聲音低沈、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弱等。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氣虛,缺乏接納和健康,會減少飲食;
濕濁內生,脾胃不利,大便稀;
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苦,所以虛弱。
氣血不夠生化,不足以傲面,所以面色蒼白;
脾土為肺金之母,脾胃虛寒,肺氣先竭,故氣短聲低;
舌淡苔白,有齒痕,脈弱,都是氣虛的表現。
人參為君藥,性溫,益氣健脾和胃。
臣藥為白術,健脾利濕,益氣助運。
將茯苓、健脾滲濕藥與苓術合用,健脾滲濕的作用是有益的。
藥是炙甘草,益氣中焦。
四藥配伍,起到益氣健脾的作用。
因本方藥性平和,專以扶正為主,四味藥如四君子,助人正氣,自然祛邪,故稱四君子湯。
四物堂
由熟地黃、當歸、白芍和川芎制成。
四物湯是補血的基本方,被後人稱為“婦科第壹方”、“血證立法”、“女子聖藥”。後世很多補血的方子都是以此為基礎,所以也被稱為補血的“祖傳方子”。
地黃性溫味甘,為君藥,補腎養陰養血。
配伍當歸,養血柔肝,調經。
芍藥,養血滋補,增強補血之力。
川芎,活血行氣,調理氣血。
全方補血不滯,血不傷;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調經。
血虛可以補血,血瘀可以活血。
八珍湯
這個八珍湯和乾隆皇帝吃的八珍餅不壹樣。
本方能補益氣血,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川芎八味藥組成。
因氣血互長,需要補養氣血時,常用此方。
十全大補湯
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芪和肉桂,形成十全大補湯,這是壹種中成藥,稱為十全大補丸。
此方收錄於宋代《太平惠民和記局方》中,其主治為:“男女百病虛損,五株七傷,不食,久病體虛,有時潮熱,氣襲骨脊,急痛,遺精,面色萎黃,足膝酸軟,病後皆較前甚,焦慮不安傷氣血,氣喘咳嗽,脾腎氣弱。”此藥溫而不熱,益氣養心,醒脾止渴,辟邪,溫補脾腎。其效果無法描述。"
中醫認為,氣血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
比如壹個人先天虛弱,或者過度勞累,病後調養不當,或者失血過多,都會導致氣血兩虛,導致各種疾病。
此時會出現面色蒼白或蠟黃、頭暈、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運動後出汗加重等癥狀,甚至心慌氣短。此時,舌頭兩側會有明顯的齒痕,舌苔薄白,舌色淡而不鮮。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以用本方溫補氣血,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上述癥狀。
禁忌
1,陰虛不能用。比如舌質很紅,舌苔薄或無苔,脈象很快。
2、有實熱不能用。比如那些外感熱邪,舌苔黃厚,舌紅的。
3、滋補壹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能盲目補。妳需要吃多久?妳需要隨時請醫生幫妳分析。
4.孕婦不能輕易自己服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服用時可以參考宋代秘笈:
宋代把藥磨成粉,壹杯水、三片姜、兩枚棗壹起煎至七分熟,隨時溫服。
所以對於怕冷、陽氣不足的人,可以用3片生姜、2枚大棗來煮水,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