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北京哪裏可以禱告懺悔?

北京哪裏可以禱告懺悔?

北京的東、南、西、北各有壹座著名的教堂,合稱北京四大教堂。妳可以選擇最近的教堂,去懺悔,平靜自己的心靈,尋求平靜和喜悅。詳情如下,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東塘-王府井天主教堂

東堂也叫王府井天主教堂。位於王府井大街74號,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壹。它是由兩位牧師李磊思和安司文(國籍不詳)創建的。明末,兩人在四川傳教。清初,他們被清兵帶到北京,在蘇服兵役。順治十二年(1655),世祖福臨給了他們壹間房子和壹塊空地(現在的地址),他們在空地上建了壹座教堂,即北京第二聖堂(第壹座是南堂),這是最早的東大殿。

東堂保存了壹批宮廷畫師郎世寧所畫的聖像,嘉慶十二年(1807)大火後被廢。1884年,羅馬式大廳重建,在義和團運動中被燒毀。1904年,用“庚子賠款”(法國和愛爾蘭兩國聯合修建)重建,即現在的東唐。

東廳庭院,中間有壹座天主教堂,東西向,寬25米,約30間。它坐落在青石地基上,3個十字架立在大殿頂上,中間大,兩邊小。大廳內有18個圓形磚柱,直徑65厘米,方柱基礎,大廳兩側掛有《耶穌受難記》等多幅油畫。原醫院內殿以北是惠沃女校;大殿南面和西面有教室,東面有醫院,有花池、平房和樓房,是祭司的住所。東塘是壹個很大的空地,是學校的操場。占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是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南殿-宣武門教堂

南塘位於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41。它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意大利人利瑪竇於明朝萬歷三十三年(1605)在此創建,清順治七年(1650)由當時的湯若望(也是耶穌會傳教士、德國人)重建,康熙五十壹年(1712)重建。

大堂為哥特式拱形建築,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配樓約400平方米。南殿有兩塊原堂石碑,其中壹塊是清祖皇公堂碑文,現已難以辨認,嵌在大堂前兩面墻上。大堂西墻豎立的原鐵十字高約1.2英尺,是南廳最早的遺跡。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西塘-西直門教堂

天主教西塘位於西直門內大街路南。它是北京四大殿堂(北堂、南堂、東堂、西堂)中最晚的壹座。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多羅主教來華,隨行人員中有壹位神父,後來在宮中教授太子西學。清雍正元年(1723),德力格在右直門購地建天主教堂。嘉慶十六年(1811),教堂被毀。同治六年(1867)重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又毀。重建於1912,屋頂有壹座尖頂鐘樓,四角有四座尖頂建築。現在樓頂的鐘樓已經拆除,禮拜堂依然存在。

北塘-四十庫教堂

位於西城區西什庫街33號,又名北堂,建於1890,是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西施庫教堂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原為中南海紫光閣西,名為蠶池口的地方,在羊舍夾道(即養蜂夾道)以南,故又稱蠶池口教堂。慈禧擴建西苑時,怕在富友街蠶池口教堂鐘樓高處看到中海。她特意和法國部長商量,撥出舊西什庫的20畝地,補償7.5萬英鎊的搬遷費,把以前的天主教北教堂搬遷到這裏。擴建後成為今天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

北堂為哥特式建築,十字形大堂,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度16.5米。鐘樓塔尖約31米。大殿前有平臺,三面漢白玉欄桿,大堂有主壇、苦難堂、誦經樓。大堂正門兩側,有兩座中式亭子。屬於北堂的建築有寺院、圖書館、後花園、印刷廠、孤兒院、醫院、光華女子中學、牧師宿舍等。1985年北廳整修,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穌祭壇和東西兩側的聖母瑪利亞和父約瑟祭壇。開幕式於2月24日舉行,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