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最早的蛋炒飯的歷史記載見於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這可能就是蛋炒飯的始祖了。揚州炒飯,又稱揚州蛋炒飯,在謝衍的《美食經典》中有“越國吃碎金米”,是揚州蛋炒飯的前身。相傳楊迪巡撫揚州時,將“碎金米”引入揚州,成為關於揚州炒飯的最早記載。
範圍
揚州炒飯是如何從揚州流傳開來的,不得不提壹個人,那就是揚州知府易炳壽。
易炳壽,福建汀州人,54年任揚州知府。這個人有很好的政治聲音。他不僅精通詩詞書法,還是個美食家。廣為流傳的是他發明了現在流傳於粵港兩地的“逸夫面”和“揚州炒飯”。我們今天吃的方便面是在伊拉克政府面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易炳壽也被稱為方便食品的先驅之壹。
來源-江蘇風味炒飯
香港著名書法家淩雲超先生在他的《中國書法三千年》壹書中說:“江蘇炒飯是蔥油炒飯,但伊拉克不同的廚師在上面加了糖霜,還有壹些蝦仁和叉燒壹起炒,所以能吃起來比以前更美味。這種味道被南方人稱為“揚州炒飯”。易炳壽回到家鄉後,也把這種方法帶回了家鄉福建,並在《劉春曹唐吉》壹書中專門介紹了揚州炒飯的烹飪方法。這時,“揚州炒飯”不僅是楊式的,也是粵菜菜單上的壹道佳肴。正是易炳壽的創新和傳播,才有了今天“揚州炒飯”的多彩面貌。
揚州蛋炒飯,從選材上來看,主料是用精白秈米或用新白粳米代替。在烹飪之前,它需要用水清洗幹凈。略泡後要放在鍋裏煮至熟透,無硬度,顆粒松散松散。炒飯時為了防止燒焦,需要用蛋液將米粒全部包裹起來,俗稱“金包銀”。油炸後像碎金壹樣閃閃發光,光滑有光澤,美味爽口。
老字號餐館
菜根香酒店是壹家有8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酒店。原位於揚州新生街20號,1958年由新生街遷至國慶路中段。菜根香飯店的蛋炒飯是揚州炒飯的正宗風味,有蛋炒飯、桂花炒飯、月牙蛋炒飯、火腿雞蛋炒飯、三鮮蛋炒飯、什錦雞蛋炒飯、蝦仁雞蛋炒飯等。品種多,款式多。
工作方法
材料:
白飯3小碗,蝦20g,瘦豬肉50g,熟火腿25g,熟雞肝25g,竹筍25g,四季豆25g,洋蔥1,紹興酒25g,雞蛋2個。
練習:
1.雞蛋拌勻,四季豆用鹽水焯壹下,豬肉切成細絲,火腿、雞肝、竹筍切丁,蔥切成蔥花。移開油鍋,用中火將雞蛋炒至差不多熟,再放入米飯、調料、蔥花,攪拌均勻後裝盤。
2.取油盤,放入1茶匙油。先將蝦仁、肉絲炒熟,再加入火腿丁、雞肝丁、筍丁、青豆、鹽、味精、紹酒,攪拌均勻,澆在米線上。
配料:雞蛋,肉絲,香腸,蝦可以加入增加味道,胡蘿蔔,甜味,香菜和洋蔥。
烹飪方法是:炒飯壹定要用隔夜飯(因為熱飯水分太多),先把涼飯放入鍋裏再慢慢鏟,不要放太多油,這樣把飯裏的水分攪起來。然後,將雞蛋(先調好香味)放入鍋中,油溫不要高。快速翻炒(不然雞蛋會很快變老),然後加入煮好的肉絲、香腸、蝦米、胡蘿蔔,翻炒壹會兒,最後加入香菜、洋蔥,香噴噴的炒飯就出來了。
揚州美食以美味取勝,但揚州炒飯真正屬於大眾。揚州炒飯屬於民間,來自揚州老百姓的餐桌,來自揚州市民對美食的講究和自覺。它的精致是大眾所能達到的精致,必然會成為可以長期流傳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