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汪曾祺的幾則軼事

汪曾祺的幾則軼事

1.汪曾祺對自己的工作極其自信。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創作經歷:“寫完之後,我覺得不錯,但我拿刀站得很穩。我環顧四周,對自己說:‘妳小子真行!’" "

2.汪曾祺1946年在上海,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情緒低落。他的老師沈從文寫了壹封信,罵汪曾祺:“為了壹時的困難,哭哭啼啼,甚至想到自殺,都沒有用!”妳手裏有筆,怕什麽!”用自己打天下的經歷鼓勵他用筆,並讓珍妮·張兆和寫壹封長信安慰他。

3.汪曾祺是沈從文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最喜歡的弟子。沈從文非常賞識他,把他當老師,當朋友。沈從文經常說汪曾祺的文章比他自己的好,比老舍的好。最難得的是可以“受辱”。

4.汪曾祺反右時受到沖擊,被發配農村勞動。他在固原馬鈴薯研究站畫了壹幅馬鈴薯圖冊,試圖為自己刻下壹個印章:“侍奉軍臺”,這使他成為清朝壹個被懲處的大臣。但由於條件有限,我只用毛筆畫了壹個印章圖案。他曾經寫過自己的詩,說:“三十年前,我打算成為壹名畫家。我什麽時候出去修印象,搔頭發,抹胭脂?”

5.汪曾祺畫土豆,有了新的科學發現。原來麻土豆的花是香的。人們過去認為馬鈴薯的花是無味的。

6.汪曾祺在固原吃了很多土豆。據他回憶,有七八十種。比如“男爵”,壹個可以是飯;有壹種很甜很脆的味道,可以當水果生吃;他最喜歡的是“紫薯”,像蒸栗子壹樣黃,吃起來像蒸栗子,但入口更細膩。他曾誇口說,他是全國唯壹吃過這麽多種土豆的人。他回北京探親,也會從張家口給家裏帶土豆和蘑菇。

7.下放張家口的經歷對汪曾祺影響很大。基於這段經歷,他創作了《七裏茶館》、《黃油煎餅》、《孤獨與溫暖》、《羊舍壹夜》、《看水》、《羊舍壹夜》、《王全》等著名小說,以及《葡萄月令》等其他著名散文作品。

8.汪曾祺在家裏和孩子平等相處,就像朋友壹樣。除了他的妻子石,他的孩子們甚至他的孫女都稱他為“老人”。他曾寫道:“壹個現代的、有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不大不小’。父母牛逼,孩子‘直’,最沒意思。”

9.汪曾祺和他的妻子石壹生相親相愛。汪曾祺並不擅長謀生。他晚年寫文章會算發表了,不知道稿費怎麽收。還是依靠石作為他的專職秘書來應付。

10.沈從文曾在路邊看到壹個“路倒”躺在地上,以為是難民。仔細壹看原來是醉酒的汪曾祺。沈從文讓幾個同學把汪曾祺背到宿舍,給了他很多濃茶讓他清醒。

11.汪曾祺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當過槍手,為同學楊宇民寫過壹篇關於李賀的論文。老師聞壹多看了,很滿意,稱“比汪曾祺寫的好。”汪曾祺去世後,楊宇民從那堆舊報紙裏翻出這篇報道,已經是五十四年後的事了。

12.汪曾祺在西南聯大的時候,生活比較隨性,經常缺課。朱自清是他的老師之壹。朱是古板而古板的,所以他不曾祺。中文系系主任想讓朱自清接受汪曾祺做助教。朱自清說:“汪曾祺連我的課都不上。我怎麽能請他做我的助教呢?”

13.汪曾祺在文革中受到沖擊,後被江青賞識,調到沙家浜寫作隊。所以汪曾祺對江青的“知遇之恩”頗為感激。文革結束後,汪曾祺寫到他和江青的交往,觀點依然不偏不倚,沒有被時間的變遷所扭曲。

14.汪曾祺喜歡贍養後輩。他為許多年輕作家的作品寫過序言。看這些作家的作品,寫評論,花了王老不少時間,但他對此並無怨言。

15.汪曾祺曾打算寫壹部關於漢武帝的小說,可惜沒能完成。他認為漢武帝的精神狀態很有問題,值得用現代精神分析的方法去研究。

16.農科院的很多人物真的有他們的原型。但是,在不同的作品中,他們表現出不同的面貌。例如,在《孤獨與溫暖》中,壹位平易近人的小米專家李在尷尬中與壹位醜陋的技術人員有染,並有了壹個私生子。

17.汪曾祺寫梔子花“又粗又大,香到刷不掉,故不為雅者所取,以為其人品不高。梔子花說:‘去妳的,我就想聞這個。我想開心地聞聞。“妳他媽的在乎什麽!”"

18.汪曾祺早年愛讀西方文學,最喜歡的作家是契訶夫和阿佐林。

19.汪曾祺遇到壹位想買牛肉卻不會做飯的女士。經過打聽,我知道她在家從來不吃牛羊肉,但是她的孩子要在外地學習工作,讓他們提前適應。汪曾祺把母親請到壹邊,講了各種牛肉的做法,從紅燒、紅燒、咖喱牛肉,到廣東的蠔油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牛肉幹等等。

20.汪曾祺早就想寫大鬧的故事,卻壹直不知道“鬧”字在家鄉人口中是什麽。這個問題直到他被派到張家口工作才得到解決。原來“鬧”字來自蒙古語方言,指的是壹片水。

21.《超凡脫俗》裏的王二奇真的有原型,汪曾祺熏蒸攤子的細節也是真的。他後來回到家鄉,見到了王二的後人。

22.汪曾祺和石回高郵探親,在船上合影。他們被稱為“高郵湖上的老鴛鴦”

23.汪曾祺和石是西南聯大的校友。汪曾祺是中文系的“才子”,石是外文系的林黛玉。兩人當時都聽說過對方,但並不認識。

24.汪曾祺在西南聯大讀書時,不喜歡體育課,經常逃課。最後因為體育課學分不夠,他只好從西南聯大畢業。

25.汪曾祺愛吃。剛到西南聯大的時候,路費還沒用完,有的同學還收到家裏的匯款,於是大家把昆明大大小小的餐廳都吃了個遍。汪曾祺對昆明的清蒸雞印象深刻,認為這是中國最好的雞。那時候,只要有人說壹句“修義吧”,就是大家吃蒸雞的信號。

26.汪曾祺不僅愛吃,還喜歡親手做飯。他曾自創“釀油條”,香脆聲十裏,“勝於炸春卷”。他曾說:“家常菜和酒要有點新意,省錢省事。”偶爾有客人來,也渴了酒。主人卷起袖子做飯,壹邊切蔥姜調調料,壹邊還能和客人聊天,顯得悠閑自在;如果什麽都沒發生,那就有意思了。如果主人很著急,客人坐立不安,那喝這個酒還有什麽意義!"

27.汪曾祺解放後的第壹部小說是《羊舍之夜》。這部小說取材於他下放勞動的經歷,但筆法卻是田園式的。然後他寫了《王全》和《看水》。這三部小說被編成了壹部集子:《羊舍之夜》。據說當時付給汪曾祺的稿費是最高標準,與郭沫若、老舍平起平坐。這筆稿費(800元)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還是王家唯壹攢下的巨款。

28.汪曾祺最著名的小說可能是《誡》和《大鬧筆記》。但他自己最喜歡的是《不壹樣的冰》和《事業》。

29.汪曾祺的父親名叫汪菊生,字輕如雛菊,意為“人輕如菊”。王菊生多才多藝,會吹笛子,會封字畫。王菊生也是壹名優秀運動員,他在江蘇省運動會上獲得了撐桿跳第壹名。他會武術和騎馬。他是壹個非常聰明和多才多藝的人。汪曾祺對父親有很深的感情,寫了很多回憶的文字。王菊生精通醫術。他經常不收窮人的醫藥費,熱心公益。《漁醫》中王的原型是王菊生。

30.汪曾祺父親對汪曾祺的教育理念頗具現代感。汪曾祺十七歲第壹次戀愛,暑假在家寫情書,王菊生勸他。汪曾祺才十幾歲。王菊生喝酒的時候,也給他倒滿壹杯。他抽煙的時候,也是自己壹支,兒子壹支。所以汪曾祺壹生都沒有停止過抽煙喝酒。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