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中文名:塞倫蓋蒂地理位置:東非大裂谷以南,坦桑尼亞和中國以北,面積3萬平方公裏。類型:生物保護區動物天堂,大遷徙,地理環境,生態保護,旅遊,坦桑尼亞,動物天堂。這裏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是世界上野生動物數量最多的地方。漫畫《馬達加斯加2》中,獅子、斑馬、河馬、長頸鹿四個主角奔跑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現實中,妳可以在非洲赤道地區看到他們的臉。非洲的許多動物都有壹種“魚腥味”。除了以上四種,還有非洲象,貪吃的老鼠和鳥,瀕臨滅絕的色彩斑斕的山魈,還有瞪羚和長耳刺猬。運氣好的話,妳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雄性瞪羚用兩個像劍壹樣又長又直的犄角去搶奪想要的雌性;長耳刺猬突然蜷縮起來,像球壹樣滾開,躲避敵人。非洲常見的野生動物有大猩猩、狒狒、獵豹、羚羊、角馬、水牛、犀牛、鱷魚、側頸龜、變色龍、非洲蜥蜴、盲蛇、非洲樹蛙、青蛙、鴕鳥、非洲灰鸚鵡、非洲塞西爾鶯、裸眉畫眉、紅嘴雀、犀鳥、香蕉杜鵑、非洲鯽魚和非洲肺魚。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建在其中。大遷徙塞倫蓋蒂是馬賽“壹望無際的平原”。她擁有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落:數不清的角馬(角馬)、斑馬、湯姆遜瞪羚、格蘭特瞪羚、鬣狗、長頸鹿,以及獅子、大象、黑犀牛、水牛、獵豹等眾多5種世界著名的非洲動物,還有300多種鳥類,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自然生態系統。每年5-6月間,塞倫蓋蒂的食草動物(約1.5萬只角馬和斑馬,30萬只湯姆森瞪羚和3萬只格蘭特瞪羚)從中部平原遷徙到西部常年有水的地區。7月至8月間,它們中的壹部分從塞倫蓋蒂遷徙到馬賽馬拉草原,龐大的動物大軍形成了震撼世界的壯麗景觀。遷徙途中,穿越馬拉河的“千軍萬馬”景象也是大遷徙的壹大亮點。地理環境恩戈羅恩戈羅火山(Crater Ngorongoro)200萬年前是壹座噴發巖漿的巨大火山,現在是壹個面積超過1.6平方公裏的火山盆地,開車走在路上看動物需要80多公裏。這裏地形獨特,周邊封閉,氣候有利,水草肥沃。因為沒有幹旱和洪水,連角馬和斑馬都失去了遷徙的本能,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的食草動物都成了永久居民。食肉動物成了自然平衡的守護者,殺戮成了消滅老弱病殘的正義之舉。這裏有壹年四季郁郁蔥蔥的草原,有郁郁蔥蔥的灌木和高大的刺槐林,還有永不幹涸清澈的河流,還有濕地、淡水湖和鹹水湖。它是世界上動物的天堂。站在火山頂上往下看,綠色的草原擁抱著藍色的湖泊,湖泊被壹圈白色的鹽堿地包圍著,就像壹顆巨大的珍珠鑲嵌在草原上。瑪麗安娜湖廣闊的瑪麗安娜湖壹望無際。湖的北部是壹個弧形的山脈,就像壹個月牙形的花冠套在瑪麗安娜的頭上。站在懸崖上向南望去,湖水壹直延伸到天邊,水天壹色。八月的旱季,山坡上古老的猴面包樹落葉,露出如龍般矯健的枝幹。當妳走在猴面包樹下,妳會立刻感到巨大的壓力向妳襲來。就算十個人手拉手也圍不過壹棵樹。在山腳和湖之間是壹片原始的熱帶雨林,是真正的臥虎藏龍之地。2000多種動物在叢林中生活繁衍。叢林中的每壹種動植物都有自己的領地和生存技能。植物為各種動物提供食物,動物為植物提供繁殖和播種服務。自然循環是相互依存的。乞力馬紮羅山乞力馬紮羅山是坦桑尼亞的象征,海拔19344英尺。它是非洲最高的山,也是世界上最適合步行的山。它的底部直徑40英裏,山頂的火山口覆蓋著冰川,十分壯觀。俯瞰乞力馬紮羅山,世界各地的遊客可以在肯尼亞看這座山,但必須進入坦桑尼亞才能攀登。不幸的是,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和降雪量峰值的減少,乞力馬紮羅山的冰川面積在過去80年裏縮小了80%以上,山頂的雪帽有在20年內消失的威脅,這無疑像是給喜歡這座山的遊客下了壹個“最後通牒”。生態保護人類的腳步打破了天地的和平,人類的無知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幸運的是,塞倫蓋蒂已經成為世界關註的焦點之壹,在有識之士的幫助下,成為人類尋求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實驗基地。形成旅遊吸引資金提供資助,科學有限的人工幹預培育保護區自然生態,科學研究為支撐尋求自然的平衡和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塞倫蓋蒂的酒店都建在由火山巖形成的落基山脈中。房屋依山勢而建,建築風格古樸自然,與巖石融為壹體。從遠處看,妳看不到房子,除非妳看到巖石。只有當妳通過巖石門口或樹林接近時,妳才能看到真實的東西。大多數酒店都是四星級的,有臥室、酒吧、宴會廳、遊泳池等設施。住在這樣的酒店裏,仿佛融入了保護區,成為了大自然的壹員。恩戈羅恩戈羅和馬利亞納酒店坐落在高高的懸崖上,遠離自然保護區。然而,獨特的地形位置讓遊客在自然保護區內享受大自然的無限美景。塞倫蓋蒂的科學家們受雷擊草原並點燃火種的啟發,找到了維持草原可持續發展的方法,進行了旱季燒草,雨季自然恢復草原活力的輪換式維護方法,為動物提供了肥沃的草原和生存空間。在壹些河流上選擇性地修建低壩,以便在旱季形成小型蓄水區,在蓄水區周圍自然形成綠色植被,從而為河馬建造了壹個生活家園。分級蓄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壹些區域也保護了濕地的生態,成為更多動物如大象、水牛在旱季的庇護所。雖然我們還不知道所有這些善意,在全球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對塞倫蓋蒂的影響有多深遠。但是,只有天地和諧,保護自然生態鏈,才是人與自然對話的基點。旅遊6月11到明年5月是塞倫蓋蒂的雨季。此時動物從稀疏走向聚集,正是觀賞動物的好時機。自2002年埃及成為非洲第壹個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以來,中國赴非洲遊客數量不斷增加,市場上的相關旅遊產品也日益豐富,從最初的聯合遊線路,到越來越多的壹國深度遊產品。去非洲的自助遊已經成為旅行者無盡的旅程。坦桑尼亞有四個國際機場,其中桑蘭崗國際機場、桑給巴爾國際機場和乞力馬紮羅國際機場是客運機場。肯尼亞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公司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等國際航空公司都有直飛往返航班,遊客可以方便地安排自己的旅行計劃。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受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非洲旅遊業將呈現相對緩慢的增長。目前,相對較高的機票成本、相對落後的基礎設施以及人們對非洲文化的不了解仍然是阻礙非洲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因素。在過去的10年裏,坦桑尼亞逐漸成長為壹個獨立的旅遊目的地,尤其是它的北方旅遊路線——這條路線匯集了“狩獵旅行”的精髓,非洲大陸上有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從壹望無際的塞倫蓋蒂草原到馬尼亞拉茂密的河邊森林,從非洲象征性的塔蘭吉爾稀樹草原到恩戈羅郁郁蔥蔥、渾然壹體的生態系統。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構成了壹次完美的非洲之旅,路線還包括乞力馬紮羅山、恩戈羅火山口、奧杜威大峽谷等標誌性景點,是坦桑尼亞最繁華的旅遊路線。旅遊小貼士1。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與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僅壹河之隔,這兩個地區是動物的天然家園。以前兩地免費通行。兩地邊境1977關閉後,最歡迎坦桑尼亞遊客先到達三蘭口岸,再轉機到塞倫蓋蒂。然而,東非的主要國際機場是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很多旅行團還是選擇去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然後從西南部的安博塞利或者西北部的伊斯巴納入境,去塞倫蓋蒂。路線:a .廣州直飛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然後轉機到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再轉乘越野車進入塞倫蓋蒂。b廣州直飛內羅畢,坐大巴到馬賽馬拉,然後在伊斯巴納轉邊境口岸,直奔塞倫蓋蒂。c .廣州直飛內羅畢,乘車進入安博塞利,在坦桑尼亞中轉進入阿魯沙,經馬利亞納、西戈倫戈羅進入塞倫蓋蒂。2.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貨幣都是先令。兩種貨幣在塞倫蓋蒂都通用,但是匯率差距非常大。人民幣對肯尼亞先令為1元:10.99先令;人民幣對坦桑尼亞先令為1元:192.09先令。從國家整體水平來說,肯尼亞也比坦桑尼亞富裕很多。3.塞倫蓋蒂的年溫差很小,年平均氣溫20。8℃,降雨主要集中在165438+10月至次年5月。對於300多萬食草動物來說,巨大的塞倫蓋蒂仍然太大了。在旱季,中部草原每平方公裏的動物很少。只有雨季是塞倫蓋蒂的聚集時間,每年2月是角馬的繁殖期。當食草動物聚集時,大量的食肉動物被吸引過來,所以觀看動物捕獵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2月到6月。坦桑尼亞是壹個農業國。主要作物是玉米、小麥、水稻和高粱,經濟作物是咖啡、棉花、劍麻、腰果、丁香和茶葉。坦桑尼亞作為壹個多黨民主國家,奉行社會主義和自力更生的政策,但難以自給自足。它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壹。2009年,仍有約壹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日常消費品需要進口。坦桑尼亞的壹位記者曾說:“當世界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候,我們仍然住在稻田裏像鳥巢壹樣的茅草棚裏,甚至和雞、羊住在壹個房間裏。怎麽能談社會發展進步呢?”與許多非洲國家壹樣,由於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是坦桑尼亞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據悉,除了舉世聞名的乞力馬紮羅山,非洲的三大湖泊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都在坦桑尼亞的邊界上。坦桑尼亞還擁有恩戈羅火山口、東非大裂谷、馬尼亞納湖等著名自然景觀和桑島奴隸城、世界上最古老的古人類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過去幾年,坦桑尼亞旅遊業穩步增長,旅遊收入幾乎是農業的3倍,是國民經濟的領頭羊。坦贊鐵路坦贊在政治、經濟等領域與中國有著友好合作關系。其重要標誌之壹就是上世紀70年代由中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共同建設的坦贊鐵路,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援外項目之壹。修建坦贊鐵路時,由於施工難度大,設備落後,不得不采用“人海戰術”。在施工過程中,有數十名中國施工人員傷亡。鐵路建成後,為坦桑尼亞和贊比亞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交通幹線,促進了兩國的經濟發展和交流,被兩國人民譽為“自由之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友好國家的幫助,坦桑尼亞人曾經的生活方式——“吃壹棵樹(香蕉、芒果、椰子、木瓜等樹),穿壹件布(坎加粗布蓋全身),用三塊磚(磚或石頭撐鍋底)做飯燒水”,被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