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文昌魚受到國內外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

為什麽文昌魚受到國內外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

主要原因

文昌魚又稱文昌魚、蛞蝓魚、雙尖魚或海矛,是壹種珍貴的海洋動物。它的形態結構極其特殊,兼具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特征。它是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過渡類型的典型代表,因此受到了國內外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在我國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文昌魚又稱文昌魚、蛞蝓魚、雙尖魚或海矛,是壹種珍貴的海洋動物。它的形態結構非常特殊,兼具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特征。它是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過渡的典型代表,因此受到了國內外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中國已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是壹種半透明的“魚形動物”,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由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被動物分類學家譽為“活化石”。

文昌魚盛產於中國福建廈門劉屋店海邊。作為漁業,它在世界上很有名。它的名字與廈門有著不解之緣。廈門北流五店外海有壹個鵝嶼島,島上有壹座古廟叫文昌廟。相傳文昌帝乘鱷魚渡海,鱷魚生蛆,落入海中,成為這種“魚形動物”。起初,這個地區的漁民捕獲了大量的這種“魚形動物”。於是他根據古廟的名字給它取名為“文昌魚”。

文昌魚有壹個奇怪而有趣的形狀。它很小,左右扁扁的,兩頭尖細,全身呈紡錘形,略像壹條小魚。壹般它的體長只有4 ~ 5厘米,最大的只有6.7厘米。但與魚類不同的是,它還沒有分化出頭部,沒有明顯的頭、腦和眼、耳、鼻等感覺器官,所以也叫無頭。它的身體前端有1個黑點,稱為眼點,能感受到光線的強弱,幼蟲特別畏光。前端腹面中央有1個由薄膜制成的圓形帽子,帽子周圍有37 ~ 45個觸角。觸須的數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觸須上有感覺突起,可以保護帽子,防止粗糙的物體進入口腔。文昌魚沒有成對的側鰭,身體後端有65,438+0個大矛狀尾鰭,背部有65,438+0個皮膚沿中線褶皺形成的背鰭或背鰭,與尾鰭緊密相連。尾鰭的腹側與其前面的臀鰭相連,這些鰭不成對。臀鰭前部,身體腹部比較平坦,所以這部分的橫截面略呈三角形。在這個部位的左右兩側,有皮膚下垂形成的褶皺,稱為腹褶。腹褶與臀前鰭交界處有1孔,稱為腹孔。文昌魚明顯分節。其皮膚由單層細胞的表皮和果凍狀結締組織的真皮組成。有光澤,表面無鱗片,半透明粉紅色。可見體內有63 ~ 66個略透明的肌節呈“V”形交替排列,左右重疊。這些肌節的數量是文昌魚分類的重要特征之壹。

文昌魚分布於福建、臺灣省、廣西、廣東、海南、山東和河北的淺海,尤其是福建廈門的劉屋店。在國外,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裏蘭卡和東非也有發現。

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根據不同地層發現的化石和比較解剖學、胚胎學的結果,可以推斷脊椎動物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但由於缺乏堅硬內骨骼的動物不容易形成化石並保存在地層中,因此至今沒有發現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過渡類型的化石證據。幸運的是,文昌魚這種活體動物,不僅具有壹些無脊椎動物的特征,而且在生活習性、胚胎發育、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等方面都具有壹些脊椎動物的胚胎形態,因此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類型,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空白,成為整個生物進化史中不可或缺的“橋梁”。對此,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這是最偉大的發現,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動物起源的鑰匙。”

文昌魚的脊索、神經管、咽和鰓、中胚層和體腔的形成過程與脊椎動物相似,而壹些內臟器官(如腎小管和性腺)的結構與無脊椎動物相似。因此,研究其內部結構和胚胎發育各階段的情況,對於理解和解釋動物系統發育中的壹些基本理論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文昌魚具有脊椎動物的三個主要特征,即脊髓、背神經管和咽鰓裂,比較典型。在活著的脊椎動物中,這些器官只在胚胎或幼體中出現,在成體中完全消失,被新的器官取代或分化為更高級別的器官。文昌魚沒有骨頭,脊索是它的全身支柱。它的脊椎呈桿狀,周圍有壹個脊索鞘,背部有兩個尖銳的末端,自始至終貫穿全身,略向前延伸至脊髓,所以文昌魚也被稱為頭索動物。脊索是原來的中軸骨骼,在脊椎動物成體中被脊椎骨組成的脊椎所替代。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中央部分呈索狀,位於消化道的腹側,而脊椎動物的背神經已明顯分化為腦和脊髓兩部分。而文昌魚則有壹個原始的中樞神經系統,是1的長管,位於背脊索之下,所以稱為背神經管。背側神經管分化程度很低,前端管腔略增大,稱為腦泡,其他部分相當於脊髓,但兩者無明顯區別,神經已從神經管中分離出來。無脊椎動物的肌肉組織厚度在各處都是壹樣的,而文昌魚因為有脊髓和背神經管,側肌較薄,背肌較厚,但肌層外的皮膚只有兩層表皮和不明顯的真皮,而脊椎動物的皮膚是多層的。文昌魚的循環系統屬於壹個封閉的管道,血液沿著具有真正管壁的血管流向身體的各個部位,這與脊椎動物中魚類的血液循環非常相似,但仍然是原始的。心臟還沒有形成,只有腹主動脈可以跳動,血液沒有顏色。文昌魚的消化系統由口、喉、腸和肛門組成。咽約占消化管總長度的65,438+0/3,腸僅為65,438+0未分化直管。肛門位於身體左側,略靠前於下尾鰭的中心,幾乎與上尾鰭的起點相對。在消化管的前端,1肝憩室從腹側向前方突出,可以分泌消化液,相當於脊椎動物的肝臟。咽部兩側有很多咽鰓裂,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咽內壁有纖毛、背板、內柱等結構。水進入後可以呼吸和進食,然後通過鰓裂進入鰓周腔,再從腹腔排出。文昌魚的排泄器官類似於無脊椎動物,如多毛類和鴨嘴獸,也類似於胚胎期脊椎動物的原腎,包括1組腎管,壹般為90 ~ 100對,位於咽壁背面兩側,能收集廢物並排入鰓腔。此外,在咽部後端的左右兩側還有1對被稱為棕漏鬥的結構,可能也具有排泄的功能。

文昌魚雖然雌雄同體,但從外表上很難區分。生殖腺常沿體壁成對排列,左側24 ~ 27個,右側25 ~ 29個,從腹腔向鰓周腔兩側突出。它有壹個原始的激素系統來調節其生殖活動。精子和卵子成熟後,隨水流排出腹腔,在水中受精發育。壹般來說,雌性在6-7月份第壹次產卵,2月初第二次產卵。產卵多在下午日落時進行,第二天早上受精卵發育成能自由遊動的幼蟲。此時鰓裂數量還很少,沒有鰓周腔。3個月後會長成成蟲,但性腺完全成熟需要1年。

文昌魚對自然環境要求嚴格,要求海水透明度高,水質清潔。水深5 ~ 10米,pH值8.1 ~ 8.2,最適鹽度1升。海水含鹽24 ~ 29克,最適水溫12 ~ 30.5℃。大量淡水流入河口,高酸度的海底淤泥等環境會將其殺死。

文昌魚生活在水中。它的形狀像魚,也被稱為“魚”,但它不是魚嗎?壹般來說,魚是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遊動,終生呆在水中。它的身體分為三部分:頭、軀幹和尾巴。大多數魚都有魚鰾和側線,鰭是運動和平衡的主要器官。特別是側鰭是魚類特有的,相當於陸生動物的四肢,而文昌魚沒有頭和軀幹,沒有像魚類那樣的側鰭,沒有。

文昌魚不如魚擅長遊泳,雖然它的體型有利於在水中遊泳。因為它沒有尾鰭,不能平衡身體,不能隨意轉彎,所以遊泳時只能靠扭動身體和尾巴。通常喜歡棲息在含有貝殼碎片或棘皮動物的粗糙疏松的沙地上,將身體埋在沙子裏,只露出頭部準備隨時攝取矽藻和微小浮遊生物等食物,尤其是在夜間。當壹個地方的食物耗盡時,它會通過左右擺動身體遊到另壹個合適的地方,潛入沙地,擺好姿勢,繼續它的覓食活動。有意思的是,它對沙子質地也有選擇,要求粗砂多,細砂少,因為帶淤泥的細砂比較硬,鉆不進去,細砂也會阻礙它的呼吸。

文昌魚分為脊索動物、頭足動物、頭足動物和文昌魚。

頭足類動物分化很大。除文昌魚外,其他頭足類在美國、德國、瑞典、英國、法國等地也有發現,但這些地方數量很少,而且都生活在深水區,壹般在水下20 ~ 60米左右。

文昌魚雖然小,但是沒有骨頭和骨,肉非常好吃。它是壹種珍貴的海鮮,早已聞名於世。中國的文昌魚資源和產量均居世界第壹,主要產地是廈門。從65438到0956,廈門劉五店產量達到280噸。但隨著高集海堤的修建和大規模圍墾,改變了該海域的水動力條件,文昌魚賴以生存的沙質沈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此外,攔河築壩、淺海灘塗牡蠣養殖大發展、海底大量取沙、近海汙染以及涼釣和過度捕撈等因素也加劇了文昌魚生存環境的惡化。世界著名的文昌魚產地劉屋店資源日益枯竭,文昌魚處於瀕危狀態。

可喜的是,近年來在廈門黃厝和小登島海域發現了文昌魚的棲息地,說明廈門仍是我國重要的文昌魚產地。1991年,當地政府建立了面積為5000公頃的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避免重蹈劉屋店文昌魚資源被破壞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