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律定量的膳食
糖尿病患者應盡量保持血糖穩定,避免大幅波動,尤其是使用降糖藥和胰島素的患者。為了降低血糖而盲目節食或不吃壹餐是不可取的。飲食不規律不利於醫生調整藥物劑量,還會引起低血糖。所以飲食要規律、定量、合理。建議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在此基礎上,最好將主餐中的部分主食作為輔食,在兩餐之間食用。
2.食物均衡,不偏不倚。
每個人對食物都有偏好。他們通常會多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不喜歡的人大多會少吃甚至不吃。但事實上,對於成年人來說,沒有壹種食物可以滿足所有的營養需求,每種食物都有其營養優勢。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可以均衡地吃各種食物,種類越多越好。糖尿病人要避免挑食、偏食等習慣。
3.膳食纖維有利於血糖控制。
食物為人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中國,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來源,而葡萄糖是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之壹。食物中的大部分復雜碳水化合物只有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後才能被吸收,葡萄糖為人體提供能量。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知道了這壹點,要想讓飯後血糖慢慢升高,就要延緩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粗糧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延緩消化過程,而這些膳食纖維往往在糧食整理過程中流失。所以,只要消化功能正常,最好增加主食中粗糧的比例。
4.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少甜。
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也大幅增加。這些美味補充優質蛋白質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脂肪。再加上食用油的大量增加,我們的脂肪攝入量也在不知不覺中大大增加了。另壹方面,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城鄉居民每日食鹽攝入量為65438±02g,大大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6g的推薦限量。精制糖雖然能給食物帶來香甜宜人的口感,但分解吸收更快,對血糖影響很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註意減少動物脂肪、食用油、鹽、鹹菜、醬菜、醬油、精制糖、蜜餞食品和甜飲料。
二、糖尿病的食物選擇
1.土豆
谷物的選擇要註意粗細搭配,其中粗糧要占到所有主食的壹半左右。這裏的粗糧是指未經加工的谷物,如小米、薏米、高粱、燕麥、燕麥粉、玉米粉等。
土豆包括土豆、紅薯、山藥、芋頭等。因為含有比其他蔬菜更高的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能量,所以土豆也被作為主食食用。與谷類相比,土豆具有能量較低、消化速度較慢、對血糖影響較小等優點。用土豆代替壹些主食,可以有利於血糖控制。
蔬菜
糖尿病患者適合選擇壹些能量低、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蔬菜,尤其是葉類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芹菜、菠菜、油菜、油麥菜、菊花、黃瓜、番茄等。壹般建議每天攝入500g左右(1 kg)。其中黃瓜和西紅柿能量較低,也可以作為加餐,緩解兩餐之間的饑餓感。
3.肉
肉類是人體最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所以吃肉要註意種類和烹飪方法的選擇。魚類和其他水產品是肉類的首選。因為魚蝦貝的含水量高,對應的能量低,選擇水產品可以適當增加食用量。其次,可以選擇雞肉、鴨肉等肉類。需要註意的是,家禽的皮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食用時應丟棄。畜肉脂肪含量高於魚類,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為了減少脂肪攝入,建議避免選擇排骨、牛腩等。,裏脊肉更好。肉類的烹調方法也應以煮、燉、涮等低溫烹調方法為主,切忌煎、炸、烤。
4.水果
新鮮水果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還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但水果中的糖分往往很高,對血糖的影響很大。糖尿病人應主要選擇含糖量低的蘋果、梨、橘子、柚子、草莓、獼猴桃等。而且水果要在兩餐之間吃,可以把血糖波動控制在最小範圍。
鹽5.6克,油兩勺
限制鹽和食用油的使用可以壹步壹步來。飲食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突然的改變往往不適應。建議廣大糖尿病患者使用專用限鹽勺和油壺,控制鹽和油的攝入。鹽的日消耗量不要超過6g,油要控制在25g左右。
6.糖尿病特殊食物的選擇
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各種糖尿病專用食品,很多大型超市都設立了糖尿病食品專櫃。但是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食物都有不同的標簽,比如無蔗糖、低糖、無糖、木糖醇等等。那麽應該如何選擇呢?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類。碳水化合物分為糖類、低聚糖和多糖,其中糖類又可分為單糖、二糖和糖醇。低糖和無糖食品是指每100g食品中單糖和雙糖的含量分別低於5g和0.5g,這是這個限量國家明確規定的。蔗糖只是二糖的壹種,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糖。冰糖、白糖、軟糖等主要成分是蔗糖。木糖醇不屬於單糖和雙糖。雖然是甜的,但是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小,所以現在很多糖尿病專用食品都用它做甜味劑。只是因為木糖醇的價格更高,所以含木糖醇的食品會更貴。
通過上面的介紹,妳壹定明白了,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首選無糖和木糖醇類食物,其次是低糖食物。至於無糖食品,往往只是商家用來迷惑人的噱頭。不可避免的添加了葡萄糖和麥芽糖,達不到穩定血糖的目的。
值得註意的是,並不是無糖食品可以隨意安全食用。無糖食品只是添加的單糖和雙糖含量低,並不是不含碳水化合物。比如每天吃的米飯、饅頭等主食,在制作過程中並沒有加糖,但仍然有很強的升血糖能力。這是因為主食消化後會分解成單糖,然後吸收到血液中,這也是主食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所以,並不是無糖食品就不會升高血糖。需要註意的是,吃無糖食品也要適度。
7.糖尿病患者要註意補充水分。
我們知道水是人體的主要成分,新生兒80%都是水。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含水量會逐漸減少,但成年人的含水量仍在55%左右,仍占體重的壹半以上。因為糖尿病會有尿量增多的癥狀,所以糖尿病患者會通過減少飲水來控制尿量。其實多尿的主要原因是血糖的升高超過了腎臟的重吸收能力,尿液濃度的升高從體內帶走了更多的水分。如果減少飲水量,血液中流失的水分得不到補充,導致體內缺水。所以糖尿病患者更要註意補水。建議每日飲用量為1700~1500ml,相當於每天喝三瓶550ml的農夫山泉礦泉水。
三、糖尿病的飲食誤區
1.主食盲目減少
有人認為少吃或不吃主食可以降低血糖的上升,確實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會有壹定的效果。但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應占全天總能量的壹半以上。特別是,葡萄糖通常是大腦和紅細胞的唯壹能量來源。在人體能量代謝過程中,脂肪酸代謝也需要碳水化合物參與。盲目減少主食會改變人體能量代謝的狀態,這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不可取的。
2.吃素不吃肉。
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最重要的來源,其氨基酸比例適合人體需要,是植物性食物不可替代的。動物性食物還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紅肉中的鐵不僅含量豐富,而且比植物性食物更容易吸收。所以無論是控制體重還是血糖,吃素食都是得不償失的。
3.不要限制植物油的攝入
其實動物油和植物油都是脂類。它提供的能量是同質量同蛋白質的碳水化合物的兩倍多。因此,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或植物油會導致總能量過多,從而影響血糖的控制。此外,長期過量攝入脂肪也會增加體重,導致體內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還會造成血脂異常,增加糖尿病患者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在盡可能減少動物源性脂肪的基礎上,還應限制植物油,糖尿病患者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在25g以下。
4.不要吃早餐
許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不吃早餐或只吃牛奶和雞蛋而不吃主食,以控制總能量攝入,降低血糖。不知道用這種方法控制熱量經常失敗。因為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就會特別餓,不知不覺就會吃得比以前多,會讓血糖升得更快。其實血糖控制的目的就是血糖達標穩定,血糖高低對人體危害極大。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血糖調節能力差,這種不吃早餐的做法會加劇血糖波動,違背血糖控制原則。所以糖尿病患者三餐熱量壹定要均衡,避免某壹餐能量過高或過低。此外,在三餐之外設置正餐,如上午9: 00、下午3: 00、睡前正餐,會使正餐的食物在壹天中分布更均勻,有助於血糖順利達標。
5.可以多吃不甜的東西。
說可以多吃不甜的東西,是基於食物越甜,升血糖的能力越強。其實這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