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納豆是怎麽做的?

納豆是怎麽做的?

日本對納豆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約900年前(公元前1053年),日本人藤原昭弘所著的壹本《新猿樂》中首次出現了“納豆”壹詞。按照這本書裏的描述,納豆就是拿騷的豆子。所謂“索娜”就是寺廟廚房的意思。即古代日本寺廟中僧侶廣泛食用的發酵食品,所以納豆也被稱為“寺廟納豆”。當時納豆的制作方法是將蒸熟的黃豆在空氣中與納豆菌接觸後發酵,然後用鹽水浸泡,晾幹後保存食用。因此,豆子制成的納豆是當時僧侶蛋白質攝入的主要來源。後來演變出納豆的制作方法。日本人把大豆煮熟,用稻草包起來。大豆在稻草上被納豆菌充分發酵。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納豆,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味道獨特,外表黏黏的,筷子夾起來會拖很長的細絲。現代納豆是在無雜菌的衛生條件控制下,用優良的純納豆菌發酵蒸熟的大豆而成的質量穩定、功效顯著的生物技術產品。

1.使用器具和材料① 500g②黃豆② 0.3g納豆菌或半盒納豆(25g)③高壓鍋④不銹鋼盆⑥淺容器如泡沫飯盒⑦泡沫盒⑦2個立式長方形塑料瓶或溫水袋⑧溫度計②。蒸黃豆充分洗凈後,加入3倍的水浸泡過夜,倒掉水後放入高壓鍋蒸至黃豆被手壓爛,45分鐘左右。可以不用高壓鍋做飯,但是做飯的時候不要壹次放太多的水。為了保持黃豆的原味,最好還是蒸壹下。3.接種納豆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在適宜的溫度下,30分鐘可增殖2倍左右。因此,納豆芽孢桿菌的用量僅為500克幹大豆0.3克。溶於50毫升熱水中,均勻加入熱大豆中,快速攪拌均勻,裝入7個厚度約2厘米的泡沫飯盒中。用紗布覆蓋或在飯盒和飯盒蓋之間夾壹雙筷子,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因為納豆菌是好氧菌,所以接觸空氣非常重要。但發酵後,蓋上蓋子,用膠帶封好口。如果是納豆做的,選擇自己喜歡吃的品牌大豆,冷凍後作為菌種使用。500g幹大豆納豆芽孢桿菌的用量為半盒(壹盒50g)。用和上面壹樣的方法把它加到熱大豆裏。4.恒溫發酵14-15小時。將幾個裝有50℃熱水的長方形塑料瓶放在壹個幹凈的大泡沫盒中,將接種了納豆菌的泡沫飯盒放在瓶子上。箱內理想溫度為42℃。如果箱內溫度降至37℃,用50℃的熱水更換瓶子。反復更換瓶中熱水,發酵14-15小時,大豆表面產生白色薄膜,出現粘絲後大豆變成納豆。蓋緊,放入冰箱低溫保存。如果沒有泡沫箱,也可以用大紙箱,周圍裹上被子和電褥子,或者在箱內插上45℃的燈泡,保持箱內溫度恒定。註意多接觸空氣。5.成熟後在40℃-42℃恒溫發酵14-15小時,再放入冰箱低溫幾個小時,制得的納豆外觀和口感會更好。所以建議納豆在冰箱裏煮幾個小時再吃。六、納豆芽孢桿菌粉的保存納豆芽孢桿菌因為是孢子狀態,所以特別穩定,只要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就可以保存很久。但是打開後壹定要放在冰箱裏低溫保存。七、制作的關鍵①註意保持40℃-42℃的恒溫。②熱大豆中應接種納豆芽孢桿菌。八。註意事項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凝血抑制劑新香豆素時,vk2會使新香豆素失去藥效,所以不要吃納豆。納豆的科學吃法雖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由於其獨特的氣味和黏絲,有些人對其敬而遠之。那麽怎麽吃,氣味消失,粘絲減少呢?對於討厭納豆氣味的人,可以用壹些蔥、大蔥、蝦皮、小魚等香的食物來中和納豆的氣味,同時提高抗酸化能力。討厭納豆粘絲的人,可以將納豆用水稀釋1-2倍,再加入醬油等調料壹起食用。也可以把納豆剁碎,加到涼湯裏壹起喝。納豆最佳科學組合:1。納豆+洋蔥2。納豆+白蘿蔔粉3。納豆+韓國辣白菜4。納豆+生蛋黃5。納豆+海帶6。如何提高納豆1的保健效果?晚餐吃納豆最好。通過實驗,需要看到楊航教授認為納豆激活酶在1小時和12小時之間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據統計,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種血栓的發病時間多在淩晨和周壹。所以,最好每天晚上或者周日吃晚飯。2.盡量不加熱吃。納豆激活酶不耐熱,加熱到70℃活性消失。所以生吃最好。妳必須堅持每天吃飯。納豆活化酶進入體內後,其活性保持了半天左右。所以每天盡量吃30g,100g最好。4.保質期稍微過了就可以吃了。納豆的保質期是壹周。納豆在冰箱低溫保存期間,仍在進行緩慢的低溫成熟和發酵,納豆活化酶和vk2也在增加。但是,雖然過了保質期還可以吃,只是納豆菌為了生存不斷分解蛋白質,臭味逐漸增大。請問在哪裏可以買到學名為枯草芽孢桿菌的納豆?它是由煮熟的大豆和稻草偶然接觸而產生的。日本的傳統做法是將煮熟的大豆趁熱放入稻草制成的容器中,利用附著在稻草上的納豆菌自然發酵。用這種方法制作的納豆,除了納豆芽孢桿菌外,還含有其他雜菌,不僅不衛生,而且質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