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個月開始,嬰兒的腦細胞發育逐漸趨於高峰。為了促進大腦發育,除了保證母乳充足外,還需要給媽媽添加健腦食品,保證母乳能為寶寶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
常用的益智健腦食品有:
1.動物腦、肝、血、魚、蛋、奶;
2.大豆和豆制品;
3.核桃、芝麻、花生、松子及各種瓜子;
4.金針菇、黃花菜、菠菜、胡蘿蔔;
5.橘子、香蕉和蘋果;
6.紅糖,小米,玉米。
2.正確使用奶粉
近年來,制備嬰兒食品的方法得到了簡化,因為市售的嬰兒奶粉更接近母乳的成分。沖調嬰兒奶粉的第壹原則是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說明。每個公司生產的奶粉濃度不同,不能混為壹談。如果孩子根本沒吃過母乳,可以在牛奶中加入壹些酸奶,以利於寶寶腸道內有益菌的繁殖。大多數出售的嬰兒奶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然而,在不同的實驗後,弗雷德·克蘭納博士認為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塗維生素C的效果是很好的。請教兒科醫生如何在牛奶中逐步添加維生素C。
補充微量元素
補充富含鐵的食物。
寶寶出生3 ~ 4個月後,體內儲存的微量元素基本耗盡,尤其是鐵元素基本耗盡,僅靠母乳或乳汁已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補充壹些富含鐵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蛋黃是理想的食物之壹。它不僅含有大量的鐵,還含有兒童所需的各種其他營養物質。容易消化,容易添加。
壹般可以用以下方法給孩子添加蛋黃:
1.取1/4 ~ 1/2熟蛋黃,用小勺碾碎,直接加入煮沸的牛奶中,反復攪拌,待牛奶稍涼後餵寶寶。
2.取1/4 ~ 1/2的生蛋黃,加入壹湯匙牛奶和壹湯匙肉湯,混合均勻,小火蒸至凝固,待冷卻後用小勺餵給寶寶。
逐步給寶寶添加蛋黃,註意觀察寶寶進食後的表現,先嘗試餵1/4蛋黃。3 ~ 4天後,若孩子消化良好,大便正常,無過敏現象,可餵至1/2,觀察壹段時間無不適後可增至1。
氨基酸和維生素的攝入
在所有的天然食物中,幾乎沒有壹種簡單的食物能完全滿足人體的整體營養需求,要麽缺少這種維生素,要麽缺少那種礦物質或氨基酸。所以合理的飲食應該包括多種食物的食用,讓各種食物相輔相成,取長補短。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這壹目標是無法實現的,尤其是嬰兒的食物種類單調,更是難以實現。如果長期食用壹種或多種食物,容易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妳只能根據營養需求在食物中添加壹些額外的營養素來補充妳的生理需求。嬰兒強化食品是通過補充通常缺乏的任何營養素制成的。在嬰兒常用的適宜食物中添加所缺少的營養素進行強化,從而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是壹種常見的科學產品方法。例如,大米中缺乏賴氨酸。大米中強化0.3%賴氨酸後,大米中的可利用蛋白可由3.0%提高到5.1%。目前大部分嬰兒食品缺乏鐵、鈣和維生素A、D,所以有三種產品:鐵強化食品、鈣強化食品和維生素A、D強化食品。這些營養素大多在嬰兒常用的食物中得到強化,如奶粉、米粉、面粉或鹽。嬰兒通過食用強化食品獲得所需的營養,所以強化食品對嬰兒有益。但各種營養素都有壹定的適宜要求,任何過量的營養素都會有副作用,如鐵、鈣、維生素A、D都是有毒的,所以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要強化,強化食物中的用量也是有限制的,各地的標準也不壹樣。當然,也可以盡量使用不同種類的天然食物進行合理搭配,相互補充,也可以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例如,大米缺乏賴氨酸。如果在富含賴氨酸的牛奶中加入米粉進行烹飪,營養價值會大大提高,還能起到強化食物、合理調配生理機能的作用。
補充壹半所需的鈣。
6個月以內的嬰兒每天需要600毫克鈣,6個月以上的嬰兒每天需要800毫克鈣。壹般來說,嬰兒只能從食物(母乳、牛奶等)中獲得所需鈣的壹半。).比如,母乳餵養的寶寶都吃母乳,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即使她們每天能吃700毫升母乳,含鈣量也不到250毫克。所以,為了滿足寶寶骨骼、牙齒的正常發育和全身正常代謝的需要,需要補充寶寶所需鈣的壹半。那麽如何補鈣呢?
嬰兒補鈣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鈣,如配方奶粉、嬰幼兒營養乳米粉、乳小麥粉等,另壹種是用鈣來補充。目前廣泛采用的是後壹種方法。那麽選擇哪種鈣劑比較好呢?現在補鈣制劑種類繁多,不下200種,補鈣成了熱門話題。選擇鈣劑時,壹要看鈣劑的含鈣量;第二,要看鈣的溶解度。只有易溶於水的鈣才能被很好的吸收。第三,安全無毒,無副作用;第四,價格合適。保健單位的醫生會根據原則幫助家長選擇合適的鈣劑。目前壹種直接由牡蠣殼制成的“活性鈣”並不適合嬰幼兒。其鈣含量雖高,但溶解性差,所以吸收率低。也因為它的強堿性,對寶寶的腸胃有刺激性,長期餵食會讓寶寶食欲不佳。此外,由於近海汙染,牡蠣殼含有對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如鉛、鋁、汞等。,長期使用會造成蓄積中毒。因此,嬰兒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宜自行購買。不要以為貴的鈣就是好的鈣。
補鈣的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這樣鈣才能被很好的吸收利用,否則餵的鈣大部分會被腸道排出體外,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寶寶不能吃蔬菜,容易造成維生素C缺乏。壹般每100毫升母乳中含有維生素C 2 ~ 6毫克。但是,牛奶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少。加熱煮沸後,壹部分被破壞,剩下的不多了。所以要註意給孩子補充壹些綠葉蔬菜汁、番茄汁、橙汁、新鮮果漿。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遇氧、高溫、堿或青銅易被破壞。所以給孩子做這些食物,要用新鮮的水果蔬菜,現在要註意衛生,避免過多破壞維生素C。
補充維生素e
在兒童發育過程中,身體積累了較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以對抗運動時下肢重量線不當、下肢肌肉韌帶過度收縮和拉伸而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靜止時,由於局部張力降低,血流量增加,有利於代謝產物的排除,形成從缺血到再灌註的相對過程,在此過程中組織內產生高活性氧自由基。這種自由基的急劇增加使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破壞了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引起局部疼痛。維生素E是壹種抗氧化劑,作用於氧自由基,清除氧自由基,穩定細胞,所以有治療生長痛的作用。維生素c也是壹種抗氧化劑,適當的應用也是有益的。維生素E的劑量為每次5 ~ 10 mg,壹日三次。壹般1 ~ 2個月後,孩子就不會再有下肢疼痛的感覺了。
6.補充碘、銅、硒等微量元素。
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引發“大脖子病”。孕婦缺碘會使胎兒生長緩慢,導致智力低下或癡呆,甚至出現克汀病(癡呆)。壹般來說,碘來自海鮮,海帶、紫菜含碘豐富。現在食鹽加碘,發病率大大降低。成年人每天大約需要100 ~ 200微克的碘。孕婦、乳母和嬰兒應適當增加碘的攝入量。
銅與造血和嬰兒發育有關。嬰兒每天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0.05 ~ 0.1毫克銅。壹般來說,銅來源於肝臟、蛆、肉、魚、豆類、帶殼水果等。大多數動植物食物都含有銅。使用腸外營養時,長期腹瀉、腸道吸收不良和因病不能進食可引起銅缺乏。銅缺乏的嬰兒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貧血、面色蒼白、厭食、腹瀉、肝脾腫大和生長停滯。口服1%硫酸銅溶液,每天1 ~ 2 ml。
硒是動物性食物的重要成分,主要功能是形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參與代謝。先天性癡呆、克汀病、心肌病患兒硒含量降低,糖尿病患兒硒含量升高。據報道,硒對致癌物有抑制作用。
此外,鈉、鉀、氯、鎂等。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與酶、激素、維生素、核酸壹起維持生命的代謝過程。
7.服用維生素不應過量
雖然孩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才能保證身體的生長發育,但也不能攝入過多。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容易被吸收,沈積在脂肪中,會引起不良反應,甚至中毒。
維生素D中毒
有的家長怕孩子得佝僂病,經常給孩子多吃含維生素D的藥,比如魚肝油精,容易引起中毒。癥狀有:食欲不振、消瘦、尿頻、但尿量少、低熱、便秘、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表現為精神抑郁和運動障礙。
維生素a中毒
如果兒童大量食用豬肝、魚肝和濃縮魚肝油,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維生素A中毒,中毒癥狀有:骨痛、皮膚黏膜改變、顱內壓增高等。
總之,維生素不能過量服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否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