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美國的中國餐館

美國的中國餐館

來美國後,幾乎每個周末,全家人坐車出門,都會在外面吃壹頓飯,大多是在中餐館。中餐廳有幾個明顯的標誌:第壹,店家必須是中國人,所有人都可以用流利的中文和妳交流(當然英語也要流利)。問了幾個,大多是廣東福建的。第二,菜譜上所有的菜都是中國風味,用中文標註。下面是壹些成績單:蔥拌豆腐、糖拌西紅柿、大豐收、醬肘子、紅油絲、酸辣湯、什錦豆腐湯、西湖牛肉湯、蒜蓉西蘭花、西紅柿炒雞蛋、紅燒豆腐、酸辣土豆絲、宮保雞丁、新疆大盤雞、糖醋排骨、梅菜紅燒肉、黑椒牛柳、魚香肉絲、樹上螞蟻、牛柳。第三,無論妳走到哪裏,中餐館都不難找到,幾乎無處不在。第四,來中餐館的人並不都是中國人。我看到的食客有白人、非裔、拉美裔等。,往往加起來比中國人還多,他們熟練地用筷子(有的用左手)吃得津津有味。

在美國,中餐館是華裔生存的第壹支柱產業。據統計,2000年美國有35779家中餐館,2005年有41350家,最新統計超過5萬家,年銷售額26543.8億美元。在美國餐館中,中國餐館的數量是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和印度餐館的兩倍。美國有19500家麥當勞連鎖店,中餐廳數量是麥當勞的兩倍多。

經過近200年的融合演變,美國中餐早已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與美國人的胃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人做過專門的統計:在現在的美國人中,93%的成年人吃過中餐,超過36%的美國人每月至少吃壹次中餐,10-13歲的兒童中有39%喜歡中餐。美國的中餐館大致分為三個消費水平:人均10美元,20-30美元,100美元左右。中國人走中檔,其他美國人走低端和高端。我們家三個大人壹個小孩去中餐館吃飯,不管是炒菜還是小肥羊火鍋,每次消費大概70-90美金。去小肥羊火鍋店和華盛頓特區中心幾次,不管是吃火鍋還是炒菜,都要排隊等壹會兒。

為什麽那麽多中國人在美國開餐館?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追溯壹下美國華人的發展史。

據確切的文字記載,中國人第壹次踏上美洲土地是在1785年。當時,4名中國水兵乘坐壹艘美國商船抵達美國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後來下落不明。

歷史上第壹波華人移民美國發生在公元1850年,美國華人移民史壹般將這壹時期視為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起點。這樣,中國人移民美國已經有壹個半世紀的歷史了。公元1850年,中國爆發了鴉片戰爭,然後是太平天國運動。社會動蕩,人民貧困。此時,北美西海岸在加州的淘金熱中被迅速開發。為了生計,廣東的男勞力先拿到預付款,簽了長期合同,漂洋過海,去美國修鐵路。為了養家糊口,他們義無反顧地把孩子送到了海外,不打算活著回來,把所有的血汗錢寄給家人。據記載,1850年,美籍華人有4018人。

?1877年美國經濟轉入低迷,出現排華浪潮。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移民。但是,根據法律,有些人可以作為商人進入美國。因此,美國的中餐館數量激增。到1943排華法案被禁止的時候,中餐已經被美國主流社會接受了。到1950,美籍華人有117629人。

以1950和1980為兩個明顯的時間節點,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省和中國中國大陸的華人移民逐漸向美國爆發。

有句話說:地球上,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共有5000萬海外華人,分布在198個國家和地區。而美國卻不是海外華人居住最多的國家。有三個國家的華僑華人生活水平領先於美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

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移民美國呈現加速趨勢。1943年,美國禁止排華法案。從1950開始,很多中國人去了美國,在臺灣省學習、生活、工作。到1980年,居住在美國的中國人從1950年的117629增加到806040人。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外開放,加強中外交流。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移民正處於壹個浪潮中,從以下數據可以看出:

1980: 806040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

1990: 1645472人,

2000: 2,432,585

2010: 3347229人

2016: 4888040人

以上數據顯示,從1980到2016,美國華裔從806040增加到4888040,36年增加了400萬。目前,70.6%的美籍華人出生在美國以外,也就是說,他們是來自美國以外的中國新移民。這70%的新移民中,59.5%來自中國大陸,25.5%來自港澳臺,其余15%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屬於二次移民。中國大陸新移民的主要途徑是赴美留學、家庭團聚和個人非法移民。

在美國的華人壹方面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另壹方面又覺得被歧視。原因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