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封肉的來歷:
據說很早以前,同安有種習俗---請神出巡。每當佛祖出巡時,沿途的居民必定要煮上鹹稀飯讓轎夫、信徒及遠道而來的遊客們品嘗。那時,人人都認為:哪家的粥比較受人歡迎,哪家就能受到神的保佑,來年那家就會財運亨通,興旺發達。因此,家家戶戶都想盡辦法,用上上等料力爭把粥煮得最好。
某村,有壹人,家裏很窮,他渴望自己也能向別人壹樣煮壹鍋讓人垂涎的粥,讓人吃個精光,圖個好運。因此,他變賣所有家當,然而,卻只能換得壹塊不大的方形三層肉。他想,如果把肉切成小塊,放入粥裏,就如同大海裏的金子閃爍不了光芒,發揮不了作用。於是,他想了壹個辦法:用醬油把整塊肉上色,配上幾種調料煮熟,然後放入煮好的粥,頓時,整塊肉油光發亮,整鍋粥香氣四溢。看到的人都贊不絕口,這肉真香呀!人們不約而同地端起碗盛粥,壹碗接壹碗。也許是不好意思,還是於心不忍,人們始終沒有把那塊肉夾到自己的碗。
說也奇怪,經過幾年的努力,那個人就成了富翁,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人們嘖嘖稱奇,紛紛仿效他的做法。然而,每家的做法雷同,口味壹樣,就吸引不了人,因此,大家開動腦筋,采用不同的做法,加上不同的配料,集眾人之智慧,方肉越做越好吃。後來人們發現用紗布包裹燜燉熟的方肉最好吃,於是這種方法延續至今。由於“方”與“封”在方言中音相同,日子久了,人們把“方肉”叫成了“封肉” 。
同安封肉的配料:
主料:豬腿肉連皮300克 說明:肥瘦依個人偏好選擇,美觀起見,最好切圓狀,不要成條狀,買的時候註意點就行.
輔料:板栗諾幹(10個),香菇諾幹(10個),八角諾幹(6個),桂皮諾幹,幹蝦仁諾幹.
八角和桂皮是調味用的,數量不要多.香菇板栗蝦仁依個人口味增減,不過畢竟是輔料,不要太多.
材料準備:
豬腿肉整塊洗凈,在瘦肉面上切井字花刀,備用;
板栗去殼對半掰開,洗凈備用;香菇、八角、桂皮、幹蝦仁洗凈備用;
方便起見,可以用幹凈的紗布將八角和桂皮包起來,也可以不包.
同安封肉的做法:
1-鍋放油少許,燒熱,豬腿肉瘦肉面朝下放入鍋中,加醬油少許,翻動豬腿肉將其上色.醬油不要多,以將肉色為紅色為宜. 放蝦仁、板栗、香菇入鍋,翻炒片刻後加水壹小碗,旺火燒開.水的多少以燒開能蓋住肉塊3/4為宜.
2-等水收至1/3碗左右,停火.將肉、蝦仁等移至圓形大碗中. 蝦仁、板栗、香菇放碗底鋪開,肉塊瘦肉面朝下倒扣其上,加入鹵制剩下的汁水.用保鮮膜將碗口封住,不用太緊.
3-將碗上高壓鍋蒸,30--40分鐘出鍋即可.
備註:如果個人口味偏油,在鹵制的時候可以多放點油.汁水也可以多留,這樣蒸的時候瘦肉部分容易入味.其他輔料依個人口味增減或者更換.
特點:色深紅,肉爛香味,肥而不膩,老少皆宜。
同安封肉做法二:
主料:豬腿肉連皮300克
說明:肥瘦依個人偏好選擇,美觀起見,最好切圓狀,不要成條狀,買的時候註意點就行.
輔料:板栗諾幹(10個),香菇諾幹(10個),八角諾幹(6個),桂皮諾幹,幹蝦仁諾幹.
八角和桂皮是調味用的,數量不要多.香菇板栗蝦仁依個人口味增減,不過畢竟是輔料,不要太多.
材料準備:
豬腿肉整塊洗凈,在瘦肉面上切井字花刀,備用;
板栗去殼對半掰開,洗凈備用;香菇、八角、桂皮、幹蝦仁洗凈備用;
方便起見,可以用幹凈的紗布將八角和桂皮包起來,也可以不包.
制作步驟:
1-鍋放油少許,燒熱,豬腿肉瘦肉面朝下放入鍋中,加醬油少許,翻動豬腿肉將其上色.醬油不要多,以將肉色為紅色為宜.
放蝦仁、板栗、香菇入鍋,翻炒片刻後加水壹小碗,旺火燒開.水的多少以燒開能蓋住肉塊3/4為宜.
2-等水收至1/3碗左右,停火.將肉、蝦仁等移至圓形大碗中.
蝦仁、板栗、香菇放碗底鋪開,肉塊瘦肉面朝下倒扣其上,加入鹵制剩下的汁水.用保鮮膜將碗口封住,不用太緊.
3-將碗上高壓鍋蒸,30--40分鐘出鍋即可.
備註:如果個人口味偏油,在鹵制的時候可以多放點油.汁水也可以多留,這樣蒸的時候瘦肉部分容易入味.其他輔料依個人口味增減或者更換.)
同安封肉的典故:
“同安封肉”是用壹大塊三五斤重的豬腿肉摻和著海蠣幹、香菇、蓮子、蝦米等佐料,潑上醬油,再用紗巾包裹,加蓋入籠燜燒,上桌才掀蓋,所以叫做“封肉”。
“同安封肉”有壹段有趣的典故:明正德年間,同安理學名宦林希元(公元1482———1567,字懋貞,號次崖,官至廣東提學僉事。)獲得進士前,在同安南門外嶽口村當私塾先生。平時喜好品嘗“同安封肉”,又因家徒四壁,只得削木頭(雞腿狀)浸醬油來解解饞。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林希元考中進士,衣錦還鄉。鄉紳們趕緊置辦豐盛的宴席,為他接風洗塵。席間,林希元對滿桌的海參魚翅,山珍海味,只是淺嘗即止,又似乎欲言又止。鄉紳們見狀,以為招待有什麽不周之處,都惴惴不安,趕忙夾魚叉肉又敬酒。這時,林希元卻突然發問:“怎麽沒有‘封肉’這道菜?”鄉紳們壹時都傻了眼,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原來,當時的“封肉”雖然好吃,卻顯得粗俗,上不得大場面。還好,主人急中生智,說:“如今‘封肉’已成為家鄉名菜,在最後壹道出,是壓桌菜。”壹面急急吩咐人火速準備。
從此,“封肉”從普通的民間菜肴走上了喜慶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