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佩蘭有什麽功效?

佩蘭有什麽功效?

佩蘭其實是壹種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不壹定見過的中草藥,我們在很多文學作品裏面都有看到過對於佩蘭的描寫,其實佩蘭不僅僅是壹種具有觀賞性的植物,更是壹種功效作用都很重要的中藥。那麽,壹般佩蘭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以及食用禁忌呢?

中藥名佩蘭peilan

別名蘭草、澤蘭、圓梗澤蘭、香水蘭。

英文名EupatoriiHerba。

來源菊科植物佩蘭Eu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壹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狀莖橫走,稍長。莖直立,圓柱狀,下部光滑無毛。葉對生,下部的葉常早枯,中部的葉有短柄,通常3深裂,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葉脈羽狀,背面沿脈被疏毛,無腺點,揉之有香氣;上部葉較小,通常不分裂。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聚傘花序;總苞片10枚左右,2~3列,外列的甚短,內列的較長,膜質,長圓形至倒披針形,常帶紫紅色。每個頭狀花序具花4~6朵;花兩性,全部為管狀花,冠毛較花冠為短,花冠白色或帶微紅色,先端5齒裂;雄蕊5枚,聚藥,不露出於管外;子房下位,柱頭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圓柱形,長約3毫米,有5棱,熟時黑褐色。花期秋季。

產地分布生於溪邊或濕窪地帶,有栽培。分布於河北、山東、江蘇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分兩次采割,去雜質,曬幹或鮮用。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長30~10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有的帶紫色,有明顯的節及縱棱線;質脆,斷面髓部白色或中空。葉對生,有柄,葉片多皺縮.破碎,綠褐色;完整葉片3裂或不分裂,分裂者中間裂片較大,展平後呈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狹窄,邊緣有鋸齒;不分裂者展平後呈卵圓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平,味辛。歸脾經、胃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屬化濕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水煎服。多用治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

藥理研究有祛痰、抗病毒、抗癌的作用。對流行可愛冒病毒有抑制作用;並能抑制排卵。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葉含香豆精、香豆酸、麝香草氫醌;根含蘭草素。另含乙酸橙醇酯、百裏香酚甲醚、對聚傘花素、蒲公英固醇乙酸酯、3-谷固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血燥,氣虛腹脹者慎服。

相關藥方

①治五月黴濕,並治穢濁之氣:藿香葉3克,佩蘭葉3克,陳皮4.5克,制半夏4.5克,大腹皮(酒洗)3克,厚樸(姜汁炒)2.4克,加鮮荷葉9克為引。煎湯服。(《時病論》芳香化濁法)

②治中暑頭痛:佩蘭、青蒿、菊花各9克,綠豆衣12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③治急性胃腸炎:佩蘭、藿香、蒼術、茯苓、三顆針各9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④治唇瘡:佩蘭葉取汁洗之,日三上,瘥。(《普濟方》)

⑤治風齒疼痛頰腫及治血出不止:佩蘭150克,水壹鬥,煮取五升。熱含吐之,壹日盡。(《普濟方》)

具體功效

1、利水祛痰

脾主運化水濕,為生痰之源,“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佩蘭辛平,芳香。入脾胃二經,能醒脾開胃,脾氣健運,則運化水濕功能正常,就能防止濕、痰、飲等產生,故有利水消痰之功,故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痰癖、水腫等病。

2、生津止咳

《素問》雲:“五味入口,藏於脾胃,以行其精氣,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發也,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為消渴,可用佩蘭生津止渴治之。

3、化濕解暑

佩蘭有良好的化濕解暑之功效。佩蘭氣味芳香,性平味辛,歸脾胃經。辛能發散,香能去穢,故有化濕解暑的功效。

4、調氣生血

佩蘭辛平,芳香,入脾胃二經,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佩蘭芳香走氣道,血生於氣,故有調氣生血之功,可用於產後補虛,因產後氣血俱傷,元氣受損,抵抗力減弱,所謂“產後百節空虛”,稍有感觸或生活失慎,則發產後諸病,故可用佩蘭,調氣生血,增強產婦體質,而防諸病發生。

5、殺菌滅菌

我國自古就有佩蘭用以藥浴,以祛除身上的汙穢,預防各種皮膚疾病,其實就是利用了佩蘭中含有的揮發性油,這種成分具有很強效的抑菌殺菌功效,能預防菌類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

6、治療口臭

佩蘭為芳香化濕類中藥,其味辛,性平,具有解暑化濕,辟穢和中之功效。臨床曾用單味佩蘭治療口臭,屢用屢驗。

方法很簡單:取佩蘭葉50克,水煎服或熱水浸之代茶飲。此方對因胃熱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膩等癥久不能除者,確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