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很多人覺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不如第壹季?

為什麽很多人覺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不如第壹季?

《舌尖上的中國》不知怎麽就火了,大街小巷都在討論,人氣還是挺好的。於是,團隊也從業余變成了專業,成為了央視的項目組。接下來的第二季,雖然也很受歡迎,但是很多人覺得第二季不如第壹季,為什麽?看了網上的評論,總結了這幾點。

1.期望值太高。

續集,這是壹個世界性的問題。客觀來說,不管什麽劇,繼續拍下去真的不好。對於第壹季,觀眾從壹開始就沒有期待,但是《舌尖2》,相比《舌尖1》,觀眾對它的要求有更高的期待,無論從素材、剪輯、拍攝。

2.在材料方面。

《舌尖2》在部分地方反復拍攝,有炒冷飯的嫌疑,比如養蜂、粉條工藝、幹絲、辣椒油、菜籽油,這些在其他節目專輯中都有呈現。拍攝片段都是新的,但素材本身確實是重復的。所以會有點受不了。

3.在定位方面。

舌尖1是中國人文情懷和生活方式的體現,更註重美食和舌尖2的展示。這是壹個不同的命題,是好是壞。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舌尖1選擇美食的制作人,要麽是廚藝精湛,要麽是對美食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總之和烹飪的關系比較密切。但《舌尖2》的人物選擇,可能只是因為恰好在外打工的兒子從外面回來,媽媽給他做了壹頓好吃的。人都喜歡看故事,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對我來說,還是差了壹點。

4.網上有壹篇文章講的是通鑒2和通鑒1的體質差異。

文章說,《舌尖1》是外人發起的,《舌尖2》是央視帝國內部的人創造的。《舌尖上的中國》之前,任昌臻在家裏澆花,閆大中(首席攝影師)在拍廣告,胡瑩瑩(第二集導演)在拍公司宣傳片,馬玉傑(第三集導演)在拍農業科教片,顧傑(《瑣事》導演兼攝像師)在找人出錢拍電影。他們中的壹些人以前在央視工作,但現在他們更多的是自由職業者。

任昌臻被任命為執行主編後,把他們都找了回來。這些人都有超過15年的電視拍攝經驗,但近幾年很少拍紀錄片。用胡瑩瑩的話說,他們無法養活自己。這次被任昌臻叫去拍電影,有點像周星馳遊說師兄弟去少林足球踢球。朱樂賢說,這在央視叫項目制。就像項目管理,央視本身不夠,然後臨時雇壹些人。“因為我們要聯合更多的力量來拍壹部電影。”"

其實體制內外都有它的好處。不再有體制外的限制,尤其是選題的時候。但是想想,如果是體制內的,劇組得到的資源會更多,原來1的資源限制會少很多。

其實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先說優點。

1.舌尖2比舌尖1深。

不得不說,在立意上,第二季比第壹季深刻多了。第壹季聚焦舌尖,第二季聚焦中國。從《舌尖》到“中國”這個命題,我們從美食談起了人性和情懷,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揭示了中國的特色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讓中國人和外國人更深刻地感受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生活中的每壹點。

2.還是以吃貨為主,講究吃貨。

續集真的很容易誤入歧途,尤其是這些熱門劇,有些甚至會大改。例如,邊肖前壹篇文章中提到的中國版孤獨美食家忘記了食物的初衷。壹集裏,美食不到10分鐘談人生,智慧等等,這裏就不壹壹提及了。好在舌尖2雖然更註重感覺,但還是有不錯的美食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