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豆腐、半肥瘦豬肉、青菜(按各個喜好,我通常選小白菜)油、鹽、醬油適量。
做法:將青菜鋪底,然後是豆腐(切薄),最上面是剁成肉碎的豬肉,撒上壹點鹽和油。放進鍋裏蒸,好的時候再淋壹些醬油就可以吃了。
巧蒸香辣豆腐
主料:豆腐
輔料:泡椒、香菜、蔥、姜、蒜
調料:鹽、雞精、白糖、醋、蠔油、香油、桂皮、香葉
烹制方法:
1、將桂皮和香葉用水泡壹會備用,粉碎機中加入泡椒、蔥、姜、蒜、白糖、醋、雞精、蠔油以及泡香葉和桂皮的水打成汁待用,切壹些香菜、蔥、泡椒;
2、將豆腐切成大塊放入盤中,倒入打好的汁,淋少許油香入蒸鍋蒸15-20分鐘,取出後撒上香菜、蔥花和泡椒圈,燒少許熱油澆在上面即可。
特點:香辣味厚,豆腐滑嫩。
麻婆豆腐
原料:黃豆嫩豆腐,黃牛肉,菜油,蒜苗,辣椒面,花椒面,豆豉,醬油,濕澱粉,精鹽,鮮湯。
制法:將豆腐切成 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入溫開水中略焯,取出瀝水;牛肉剁成末,蒜苗切成 1厘米長的小段;炒鍋加油燒熱,下牛肉末炒散,至顏色黃時,加豆豉,精鹽,醬油同炒,再放辣椒面炒勻,加鮮湯,下豆腐塊同燒壹會兒,最後放入蒜鹽;用濕澱粉勾芡,澆少許熟油,出鍋裝盤,撒上花椒面即可。
特點:汁色紅亮,豆腐嫩燙,麻辣味厚,肉末酥香。
參考資料:
豆腐是人們公認的有益食品,而且味道清淡,正是做清淡菜的好材料。但為了過得了節日要喜慶的壹關,烹制的時候不妨用濃郁的肉汁、海鮮來調味,使得它既清淡,又好味。
推薦菜式①:雞湯蟹粉燜豆腐
做法:肉蟹壹只,豆腐兩塊,鹹蛋黃2只,雞湯200克,花雕、陳醋、生粉少許。把肉蟹拆成蟹粉,豆腐切成小方塊,再用鹽、糖燜制。
點評:有雞湯汁醬在,豆腐不容易碎,菜成之後,壹勺豆腐壹勺湯,清吃、拌飯都相當可口。金黃的顏色,讓菜式顯得夠氣派。
推薦菜式②:泰汁咕嚕豆腐
做法:豆腐2塊,雞蛋壹只,涼瓜壹條,面粉250克。豆腐切成八小塊,炸過以後,用酸甜帶辣的泰汁調味。
點評:酸甜、辣味都是讓人開胃的口味,豆腐炸過以後香口,但容易上火,所以特意把涼瓜拌在汁醬中。
冷豆腐 用料:
絹豆腐1盒250克、紅綠海草少許 配料:柴魚絲5克、蔥5克、海苔絲少許、生姜泥5克、冷豆腐醬油
冷豆腐 做法:
1、將豆腐切成若幹塊、放入凈水、再放入幾根紅綠海草點綴。
2、上桌時將冰塊放入凈水中,以保持豆腐的溫度。
吃法:在小碗中盛入特制冷豆腐醬油,用漏勺將豆腐舀入醬油中,再根據個人口味將柴魚絲、 蔥、海苔、生姜泥適量放入,即可享受到味道鮮美、清清爽爽的豆腐美味
翡翠豆腐
原料
豆腐250克,萵苣250 克,生姜15克,味精1克,精鹽5克
制作過程
1、萵苣洗凈後,切4厘米長片,生姜切絲,豆腐切1厘米厚塊;
2、油熱後,放姜爆炒出香味後,加半碗水即放萵苣,立刻加蓋2分鐘後打開,再放入豆腐加味精和精鹽,然後輕輕翻炒幾下即可。
戀愛豆腐果
貴陽小吃中久負盛名的壹種。豆腐先經堿水洗泡發酵,然後切成長方形小塊,用無味的柏木鋸面作燃料,烤至兩面發黃,食用時用薄竹片將豆腐當腰剖開,添進由胡辣椒、生姜米、點蔥、蒜泥、醬油、醋、味精等調制而成的佐料,趁熱吃下,鹹辣爽滑、滿口噴香。現經營豆腐果的攤子遍布貴陽大街小巷,隨處可嘗到。
原 料:
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調 料:
糊辣椒粉、醬油、鹽、味精、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蔥花、堿水等適量。
制作方法:
烤。豆腐切成5厘米寬、7厘米長、3厘米厚的長方塊,用堿水浸泡壹下,拿出放在竹籃子裏,用濕布蓋起發酵12小時以上。再將折耳根、苦蒜切碎,裝入碗中加醬油、味精、麻油、花椒粉、糊辣椒粉、姜術、蔥花拌勻成佐料待用。將發酵好的豆腐排放在專制的木炭渣鐵竈上烘烤,烤至豆腐兩面皮黃內嫩、松泡鼓脹後用竹片劃破側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風味特色:
表面微黃,辣香嫩燙,開胃生津。
技術要領:
豆腐發酵時間不能過長,用手觸摸有粘性感覺即可。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制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鐘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白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幹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壹道風味名菜。
奶豆腐,分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兩種。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漿,或提取酥油後余下的奶渣,放置幾天,待其發酵。當奶漿或奶渣凝結成塊時,用紗布把多余的水份過濾掉。然後將固體部分,在鍋裏文火煮,邊煮邊攪,直到粘著程度時,再裝進紗布裏,把黃水擠出。這時就可以裝饃壓制成形,或置於木盤中,用刀劃成各種形狀;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鮮奶發酵,使其變酸後,倒入鍋裏煮熬,奶漿就變成老豆腐形狀。然後在紗布中,擠壓去水份,裝模成形,奶豆腐色澤乳白為最佳。奶豆腐可現吃,柔軟細膩,十分可口,也可晾幹久存食用。
原料準備:嫩豆腐1250克,黑魚500克,海米25克,夾心豬頭250克,水發香菇50克,冬筍150克,塔菜心250克。
調料選用:黃酒25克,精鹽10克,味精5克,蔥姜末30克,豬油50克,肉湯1250克。
制作食用過程:
1、用刀將嫩豆腐剖成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搪瓷盆內,加少量清水,放進冰箱(-18度)內速凍,5小時後即成凍豆腐。取出自然化凍待用。
2、塔心菜洗凈,瀝幹水分;冬筍削去毛衣,切成3厘米長、1.5厘米寬的薄片;香菇剪去根、蒂洗凈;海米洗凈後放入碗內,加黃酒(5克)、清水(25克),上蒸籠蒸30分鐘,取出待用。
3、將黑魚刮去鱗,開膛挖去內臟,去腮洗精斬去魚頭,剔除脊背骨,成精魚肉條。在切成長3厘米、寬1.5厘米的薄片,放入盤中。
4、燒熱鍋,放開水和凍豆腐,燒滾後,倒入漏勺,瀝去水分;熱原鍋,去水下入豬油、蔥、姜末熗鍋,烹黃酒,加肉湯、夾心肉塊,煮熟後取出,切成長4.5厘米、寬1.5厘米的薄片;將黑魚頭、脊背骨放入原湯中,燒滾15分鐘,即用漏篩濾去魚渣,棄之不用,再放香菇、肉片、海米、魚片、凍豆腐塊、冬筍片,燒滾後,撇去浮沫,加鹽、味精、黃酒,倒入火鍋內,最後放塔菜心,即可上桌,點燃火鍋食用。
成品特色:豆腐鮮香,肉醇不膩。
斑腩豆腐煲
材料:
1. 石斑魚肉200 公克
2. 豬肉10 片約30 公克
3. 油豆腐150 公克
4. 香菇5 朵(泡軟備用)
5. 雪豆少許
6. 生菜少許
7. 高湯1.5 杯
8. 蛋1 個
9. 蕃薯粉2 大匙
10. 蒜末,姜末1 大匙
11. 蔥段少許
調味料:
A:蠔油1 大匙, 沙拉油1 大匙, 鹽、柴魚味精、
B:太白粉1 大匙,水半杯(調成芡粉水)
C:胡椒粉、香油少許
做法:
1. 先將石斑魚肉洗凈並擦乾水份,切成0.5 公分厚3 公分長,用1 個蛋拌勻之後沾蕃
薯粉稍炸壹下備用
2. 將生菜鋪在煲鍋底或深盤底備用
3. 另起油鍋爆香蒜末,姜末,蔥段後再放入香菇炒香
4. 將高湯倒入(3)後,放入石斑魚片,油豆腐,豬肉片及調味料A,拌炒壹下,等煮開了轉
中火再悶煮5 分鐘後再放入調味料B勾芡,最後再將雪豆放入拌炒壹下,起鍋前加調
味料C 即可盛出放入(2),就可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