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根
南瓜的根系非常發達,種子發芽長出直根後,以每天2.5cm的速度紮入土中,根深壹般可達60cm左右,最深達2m左右。直根可分生出許多壹級、二級和三級側根,每天伸長6cm,形成強大的根群,但主要分布在10~40cm的耕層中。由於南瓜具有強大的根系網,所以它在旱地或瘠薄的沙土地上也能正常的生長發育,並獲得較高的產量。
(二)莖
中國南瓜的莖為五棱形有溝,其表面有粗剛毛或軟毛,或有棱角;印度南瓜莖為圓筒形、無棱,其表面有軟毛。莖分蔓生和矮生。蔓生種壹般分主枝、側枝及二次枝。莖中空,莖色有深綠色或淡綠色。壹般主蔓長3~5m,也有的品種蔓長可達10m以上,莖節上易生卷須,借以攀緣。在南瓜的匍匐莖節上,易產生不定根,可深入土中20~30cm,起固定枝蔓並輔助吸收水分及營養的作用。中國南瓜的矮生種基本為叢生狀,從莖基部常常分生出3~5條30~50cm的側蔓,在每個側蔓上生長2~3個瓜。印度南瓜的短蔓類型壹般是前期為短蔓,生長中後期節間長短逐漸和長蔓品種接近,成為長蔓類型。
(三)葉
南瓜葉片甚大,互生,葉柄細長而中空,沒有托葉,呈濃綠色或鮮綠色,葉腋處著生雌、雄花,側枝及卷須。
中國南瓜有的品種沿葉脈呈現白斑。白斑多少、大小、葉色濃淡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葉片大多為掌狀五裂,缺刻淺或為全緣。
印度南瓜的葉大部分為心臟形或圓形,極少量的品種葉片表面似有壹層蠟質呈灰綠色,但不像中國南瓜葉片的白斑呈點、片狀分布。葉面都有柔毛,粗糙。南瓜的葉片形狀、葉面茸毛及斑紋的差異是種間的不同特征之壹。
(四)花
中國南瓜的花蕾呈圓錐狀,花筒廣平開杈,花冠裂片大,多網狀脈,花瓣頂端銳尖。雌花萼片大,呈葉狀,雄花萼筒下多緊縊,花冠多翻卷呈鐘狀。
印度南瓜的花蕾圓柱形,花筒呈圓筒狀,花冠裂片柔軟,向下垂吊,花瓣圓形,萼片小而狹長。
兩個南瓜種的花型均較大,雌、雄花同株異花,雌花大於雄花,為異花授粉,蟲媒花。花色鮮黃或橙黃色。雌花子房下位,柱頭3裂,花梗粗,從子房的形態大致可以判斷以後的瓜形。雄花比雌花數量多,有雄蕊5個,合生成柱狀,花粉粒大,花梗細長。花冠5裂,花瓣合生成喇叭狀或漏鬥狀。花的大小與色澤因品種及種類不同而異。南瓜花在夜間開放,早晨4~5時盛開,上午10時之前授粉效果最好。南瓜主蔓的雌花壹般出現在5~30節,因品種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側蔓雌花的發生壹般為主莖基部的側蔓雌花著生節位高,主莖上部的側蔓雌花著生節位低。研究表明,短日照和較大晝夜溫差有利於雌花形成,並可降低其著生的節位,有利於商品瓜提早上市。
(五)果實
南瓜的果實是由花托和子房發育而成的,以中果皮和內果皮為主要食用部分。南瓜果形多種多樣,有扁圓形、短柱形、球形、紡錘形、梨形、瓢形、長柱形等。南瓜果實大而多肉,分外果皮、內果皮、胎座3部分,單瓜重因品種差異甚大,老熟瓜從3~5kg直至100~200kg或更重。壹般為3心室,有6行種子著生於胎座,也有的為4心室,著生8行種子。
中國南瓜嫩瓜果皮的底色多為綠、灰或乳白色,間有深綠、淺灰或赭紅的斑紋或條紋。果面平滑或有明顯棱線,或有瘤棱、縱溝。果皮硬,有的有木質條溝,成熟果赭黃色、黃色或橙紅色,多蠟粉。果肉的顏色多為淺黃、黃、橘黃或黃綠色等;果肉致密或疏松,纖維質或膠狀,肉厚壹般為3~5cm,有的厚達9cm以上。中國南瓜的果梗細長、硬,有木質條溝,全五棱形,與果實接觸處顯著擴大成五角形梗座。
印度南瓜嫩果外皮白色、灰色、黃色、綠色等,成熟果外皮淡黃、金黃、橘紅或綠色。果肉乳白至橙黃色,含澱粉較多,偏粉質。果實形狀多為扁圓形、圓筒形或橢圓形,果面平滑,無蠟粉,果柄圓形、軟、較小。
果柄長短及梗座形狀是區別中國南瓜和印度南瓜種的重要依據。
(六)種子
南瓜的種子著生於內果皮上,種瓜成熟後籽皮硬化,成熟的種子外形扁平,常溫條件下種子的發芽年限為4~6年。
中國南瓜種子近橢圓形、白色至黃褐色,邊緣厚而色深,珠柄痕水平、傾斜或圓形,千粒重60~120g。印度南瓜種子白色或黃褐色,周緣有大邊,色澤很淺或與種子顏色不同。珠柄痕斜生,千粒重230~270g。南瓜種子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周緣部的有或無,在臍部上形成的環柄痕的形狀等,也是鑒別不同南瓜種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