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少了,更容易完成,收獲更多;追求太多的人,往往會被多重目標所迷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最後壹無所獲。
聯想到最近寫效率手冊,定了很多目標,看書,目標是每天看很多頁,結果很多目標都實現不了。
《道德經》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但字字句句都是真的,反復閱讀也能不時領悟,使人的壹生受益無窮。
相對於“越多越好”的價值觀念,老子說“得越少越糊塗”,似乎是相反的。
我們可以從兩個不同的維度來理解這句話的奧妙。如果我們真的意識到了,就會發現成功的關鍵很簡單,可以少走彎路。
少即是多:持續專註於壹點是成功的最快捷徑。
俗話說360行,每壹行都是最好的。
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成功理念和策略。但是,壹切都離不開它。老子從道的根源上,告訴我們壹個規律:“少即是多”。
少的是專註和專註。
大多數人做事都有壹個通病,就是三分鐘熱度,很難持之以恒。事實上,成功最關鍵的驅動力是專註。
如果妳在精神上,妳就不能分心。就像寓言裏的猴子,妳今天撿芝麻,明天扔西瓜,到頭來壹無所有。
在規律性的層面上,東西方文化是相同的。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早年在壹次晚宴上把最重要的壹個字寫在手心裏。結果都寫了“專註”,就是專註的意思。
任何人,不管是聰明人還是笨鳥先飛,沒有持續的專註,什麽都做不了。
只有專註才能贏。這就是老子“少即是多”法則的應用。
太多了很迷茫:太多的選擇,太多的誘惑,會失去原來的方向。
無論是大是小,選擇太多就意味著沒有選擇。
我身邊有壹些創業者,因為選擇太多,項目太多,最後由盈轉虧。
有壹個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10年前,他抓住了短信流量的流行,賺到了第壹桶金。公司收入從幾百萬增長到幾千萬。
後來老板很有想法,經常創新,R&D系陸續做起來:兒童教育平臺,遊戲平臺,酒類培訓。研發投入特別大,收入卻很少。堅持了幾年,公司實在撐不下去了,只能裁員,壓縮開支,仿佛又回到了白手起家創業。
老祖宗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征服國家很容易,因為妳專註於壹個目的,只做壹件事:打敗對手。
守國難,因為目標達到了,沒有了目標,國家從聚焦切換到和平,和平久了就開始分散,所以守國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困難在於選擇太多,誘惑太多,會失去原來的方向。
人在奮鬥之初,專註於目標,壹心壹意做事,卻很容易把事情做好。
取得壹定成績後,誘惑多了,機會多了,選擇多了,人就容易忘記初心,誤入歧途。
這樣的案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人在取得壹定成績後,內心膨脹,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身邊的機會和誘惑更多了。內外因素誘發各種事件,慢慢衰落。
以上是老子對《道德經》中“少得多惑”的解讀。
我們很難完成任何事情,經常會因為不夠堅持和專註,意誌力左右搖擺而走彎路。像打井人壹樣,我們這裏挖幾把,那裏挖幾把,卻永遠挖不到水。
取得壹定成績後,選擇的機會多了,誘惑也多了,容易混淆初心,導致自己的成績守不住,退步。
我們總是提醒自己,“得到的少,得到的多就會迷茫。”不要忘記妳的創新精神,如果妳勤奮練習,妳將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