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豆漿在北方也喊作豆汁兒,家鄉的早點裏,豆漿總是甜的,有壹次在南方出差,早點鋪裏的豆漿有鹹的,放鹽、香蔥、另加些切碎的老油條浮在上面,喝起來另有壹番風味。
豆漿是真實妙不可言,以它為基礎,加入小米粉就是豆粥,如果把熟豆漿點上少許鹽鹵,它就變成了豆腐腦,其最大特點是它的細嫩,中國人愛用比喻,故稱豆腐腦。
要說還真的有點像,嫩盈盈,顫巍巍,不像腦子又像什麽?這豆腐腦用壹般的勺子不能舀,不然會攪成爛泥壹般。盛豆腐腦要用特制的平勺。我留意了,大部分師傅用的都是黃銅打造的,黃騰騰閃亮。在缸裏,豆腐腦的上面往往會滲出少許水分,盛豆腐腦時很有意思,師傅要提著勁兒,輕輕地在上面壓壹壓,先把水淘在碗裏,等於用熱水燙燙碗,然後在豆腐腦上削壹層,盛碗裏,再削……
豆腐腦是壹早壹晚上街的小吃,而且是主打品種。想吃豆腐腦,攤主壹定問妳要甜的還是鹹的?甜的好說,稍加些糖便可;妳如果喝鹹的,放的東西就多了。
南方人講究,偏愛豬肉丁、扇貝丁、黃花菜、木耳、姜末等做成的鹵汁;北方人不會加海鮮,主要是黃花、木耳、口蘑、肉絲。但妳在街攤喝豆腐腦可沒這麽高檔的鹵味,大不了放些芹菜丁、大頭菜,榨菜就是好的了。另外,辣椒油、醬油、醋、味精也少不了。
有人怕街上的`不衛生,心存疑慮,攤主們像是摸透了大家的心理,發明了壹種小設備,不寬壹個櫥子,壹層層擺了,壹碗壹碗單獨蒸,這壹下幹凈了吧,不大的改革,提升了檔次,人們更多地喜歡這種碗蒸的豆腐腦。
要想有點小情趣,在自己家也可以做豆腐腦試試手藝。小家電多了,而且功能越來越先進,放進事先泡好的豆子,就能給妳煮熟豆漿,再加適量的內酯粉就能變成豆腐腦,內酯粉超市裏就有賣的,上面還有詳細說明,照著走下去即可。最後,按自己的喜好加上鹵料,也許比街上的更可人意。如果平時忙,壓力大,偶爾在家搗鼓點小吃,豈不妙哉。
在街上看看,妳還會發現賣豆腐腦的大多還有胡辣湯,兩個缸並立,熱氣騰騰,讓人看了不知吃什麽好。胡辣湯也是有名的小吃,裏面有牛肉丁、黃花菜、海帶絲、豆腐條、胡辣粉。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發明了壹種豆腐腦的新吃法。
好多年了,壹次到省會辦事,早餐時同行的朋友建議我來壹碗“兩摻”,我壹下子懵了,啥是“兩摻”?
見我不解,朋友告訴我,妳如果覺得單喝豆腐腦還不夠味兒,喝胡辣湯又嫌太沖,那就不妨來碗“兩摻”。先盛半碗豆腐腦,再舀上壹勺胡辣湯,這樣,什麽鹵也不要了。
我依計而行,果然致別:裏面有豆腐腦的嫩軟、滑潤,牛肉的筋道,油豆腐的香味兒,黃花菜的悠長,胡辣粉的刺激……喝壹碗,新鮮有味,痛快痛快。
胡辣湯實際上成了豆腐腦自然的鹵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