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來鳳魚是什麽魚?

來鳳魚是什麽魚?

璧山縣來鳳鎮,位於重慶西郊,縉雲山腳下,距市區27公裏,是著名的四大古驛站之壹。成渝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玉龍路與碧津路在此交匯。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小重慶”之稱。

來鳳鎮以其名菜“來鳳魚”而聞名。“來鳳魚”歷史悠久。數百年來,歷代烹飪大師在繼承川菜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烹制出以“麻、辣、鮮、香、嫩”為主要特色的“來鳳魚”,歷代食客喜愛。著名書法家楊玄庭欣然題寫《鮮魚之美》壹書,盛贊璧山鳳凰來的滋味。

來鳳原是古成渝驛道上的驛站,與龍泉驛、雙峰驛、易白石齊名,是古成渝驛道“四大名郵”之壹。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華陽國誌·八誌》雲:“土植山溪,祭六畜。蠶、麻、魚、鹽都是貢品。”嘉慶《璧山誌》記載:“鱗屬河鯉、崖鯉、鰱、鱒鯽、七星魚、紅尖魚、紫巾魚等。”,其中璧山來鳳南河盛產的七星魚、紅尖魚、青皮魚,為歷代貢品。

20世紀80年代初,以唐德興、唐為首的壹批廚師,在繼承川菜傳統烹飪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烹制出以“麻、辣、辣、嫩”為主要特色的“來鳳魚”,在過去深受食客喜愛。著名書法家楊玄庭欣然題寫《鮮魚之美》壹書,盛贊來鳳之味。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芬和遊本昌,歌手李丹陽和蔡國慶,書法家範普,政界要人人民日報社社長高第,原重慶市委書記肖揚專程來鳳凰吃魚。壹時間,食客們不分遠近,不分身份,齊聚來鳳,享用美食。

“來鳳魚”是近年來重慶“江湖菜”流行的鼻祖,然後還有辣子雞、芋兒雞、郵局鯽魚、太安魚等等。後來這些膾炙人口的“江湖菜”,在烹飪技法上並沒有擺脫“來鳳魚”的影響。

從古至今,“來鳳魚”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三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明末清初江南魚米之鄉的大量移民來到來鳳。除了繼續種田養魚,他們還把江南烹魚的技術帶到了巴渝,並與巴渝川味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閩、鄂、粵、湘菜和川菜風味的“來鳳魚”。據說康熙年間來鳳驛的名廚唐聾子,擅長做魚,能做出十余種魚,大概就是“來鳳驛”的雛形。

第二階段,抗日戰爭時期,政府遷都重慶,來鳳作為首都重慶的衛星城,被冠以名廚。看到碧河魚的美,比拼廚藝,極大地推動了“來鳳魚”廚藝的進步。許多達官貴人和名人聚集在來鳳,喜歡品嘗新鮮的魚。那時候“來鳳魚”很有名。

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時期;1984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來鳳區委、來鳳區辦按照中央1號文件精神,精心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區委、區辦事處領導親自幫助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解決征地、證照貸款等具體問題。壹些有商業頭腦的養殖戶開始打算在來鳳鎮開壹家鮮魚館。時任縣委書記的胡朝木同誌親自到新館祝賀。到1988,以“來鳳魚”為主的餐廳已經超過120家。競爭促使來鳳人不斷研究魚的烹飪技術;品種花樣不斷湧現,從而形成了麻、辣、甜、酸、梅、橙、桂花、菠蘿等十幾種口味。、珍珠魚、琥珀魚塊、鹹魚片、酸菜魚湯、白魚塊、瑪瑙魚腸、虎魚、大嘴魚、泡水魚、粉蒸魚、水煮白魚、脆皮魚、魚蛋、魚。

參考資料:

/drink/printpage.asp?ArticleID=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