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葡萄糖。
我們吃澱粉(大米、面粉),然後它在我們的消化道被澱粉酶分解成葡萄糖分子;蔗糖被攝入體內,在蔗糖酶的催化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攝入的葡萄糖不經分解直接被小腸吸收到血液中,進入血液循環。葡萄糖進入細胞後,在線粒體中進壹步分解代謝,其中所含的能量逐漸釋放出來,被機體捕獲和儲存,用於做功。
葡萄糖在細胞中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糖酵解。類似於自然界的發酵過程,壹分子葡萄糖在各種酶的催化下轉化為兩分子丙酮酸和兩分子ATP。丙酮酸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有不同的生成途徑。
在劇烈運動、供氧困難、能量消耗大的情況下,丙酮酸被乳酸脫氫酶催化產生乳酸,大量乳酸在細胞內積累,這就是劇烈運動後肌肉感到酸痛的原因。而在酵母主導的自然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在丙酮酸脫羧酶的催化下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
當然,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的命運是不同的。在丙酮酸脫氫酶系的催化下,變成乙酰輔酶a,進入檸檬酸循環,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能量,通過氧化磷酸化儲存在ATP中。
以上就是人體內葡萄糖吸收代謝的過程,為我們提供能量。
果糖
1)攝入和吸收。
因為果糖甜度高,口感好,所以有些人在吃含果糖的食物或飲料時,會比平時吃得更多。同時,由於果糖的攝入不會刺激胃分泌飽腹因子ghrelin,所以果糖的攝入會在壹定程度上增加食物攝入的總熱量,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壹。
果糖通過葡萄糖轉運蛋白5,
GLUT5)被轉運到小腸上皮細胞,然後通過葡萄糖轉運蛋白2 (GLUT2)擴散到血液中,其吸收過程與葡萄相似。
與糖的吸收相比,既不需要ATP,也不需要鈉。由於GLUT5的限制,每個人每天能吸收的果糖總量是有限的。然而,遊離脂肪酸(FFA)和壹些氨基酸可以促進果糖的吸收,長期攝入果糖可以誘導小腸GLUT5表達上調。這裏果糖的攝入為肥胖提供了機會。
①果糖促進小腸遊離脂肪酸和載脂蛋白。
ApoB48的組合提高了血液中由ApoB 48釋放的乳糜微粒的水平,即提高了FFA的吸收。
②小腸GLUT5表達上調增強了人體吸收果糖的能力,即攝入食物的總熱量增加。
2)新陳代謝。
果糖進入肝門靜脈後被肝臟迅速吸收。
果糖在果糖激酶的作用下轉化為1-磷酸果糖,然後進壹步代謝為甘油醛、磷酸二羥丙酮和
甘油3-磷酸,從而與葡萄糖壹起進入代謝過程。
與糖代謝的主要區別在於,在糖代謝過程中,催化果糖-6-磷酸轉化為果糖-1,6-二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可被ATP和檸檬酸鹽抑制,從而進壹步抑制肝臟對葡萄糖的攝入,而催化果糖代謝的果糖激酶不受抑制,即果糖代謝過程中沒有限速酶,即果糖向機體的生成。
果糖能迅速進入代謝,積累大量中間產物,從而轉化為其他物質。約17%的果糖轉化為糖原,20%~50%(以離開肝臟計算)轉化為葡萄糖,其余部分中間產物轉化為3-磷酸甘油和乙酰輔酶a,為脂肪的從頭合成和長鏈脂肪的大規模合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因此,高果糖飲食可促進脂肪合成,從而增加血脂異常、肥胖、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果糖代謝的另壹個特點是不依賴於胰島素。由於果糖的攝入不刺激胃抑制肽的分泌,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胰腺不含GLUT5,所以不能攝取果糖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所以可以在不影響血糖濃度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用果糖為糖尿病患者補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