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田螺坑土樓群被評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6月,11,該村被公布為第壹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7月,福建土樓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被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65438福建土樓南靖景區再獲殊榮,成功晉級國家5A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森·安德烈(Stevenson Andre)將田螺坑的土樓群稱為“世界上獨壹無二的神話造山模式”。
?田螺坑自然村因其地形像蝸牛,四周是高聳的山脈,中間地勢低窪,看起來像個坑而得名。田螺坑土樓群也叫“四菜壹湯”,因為它從遠處看像盛開的梅花,有壹種奇妙的景觀。
?相傳清朝嘉慶年間,田螺坑土樓群的始祖黃貴以養鴨為生,將壹群鴨媽媽趕到田螺坑的山腳下。當他看到山谷又深又密,泥地裏長滿了蝸牛,是養鴨媽媽的好地方,就定居了下來。黃貴喜有個兒子叫黃百三郎,長得眉清目秀,勤勞勇敢。他在壹場大雨中救了姑娘吳師娘(據說壹只蝸牛有九十九個親生女兒,蝸牛裏沒有姓,所以在客家話裏可能排第十,所以叫吳師娘)。這個吳師娘把黃百三郎的蟹形地和“和昌樓”的祖先展示出來,以示感謝。然而,幾天後,黃百三郎病倒了。黃貴喜知道了蝸牛姑娘的事,盡管兒子惹了急,還是連夜帶著兒子袁走了。幾年後,黃貴喜去世,死前後悔不已。黃百三郎還是要回到蝸牛坑,他和蝸牛姑娘團聚了。在蝸牛姑娘的幫助下,他的家族生意蒸蒸日上,人丁興旺。這個養鴨少年充分利用了滿是蝸牛的山川和深谷密林的地理優勢,賺到了自己的第壹桶金。和中國大多數人壹樣,黃百三郎致富後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蓋房子。先建方樓,即“湯碗”,雅名“步雲樓”,寄托了“登高望遠”的美好願望。步雲樓建成後,黃的後人又相繼在其周圍修建了和暢、振暢、瑞昌、瑞雲四座圓形建築。
?傳說歸傳說,可能有虛構的成分。蝸牛姑娘可能不是真的,但黃百三郎是真的。田螺坑黃氏族譜證實,黃百薩布郎於清朝嘉慶年間從永定遷居於此,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人生。土樓群黃氏祠堂正中有個祠堂牌位,黃拜薩不郎居第壹,其墓在五更寮,距螺螄坑兩公裏,每年清明節被騙民壹只螺螄祭祀。
?田螺坑土樓群體現了風水、建築、環保、藝術、歷史的高度智慧。像從天而降的飛碟壹樣,長在地上的蘑菇點綴在南京的群山中,它們與周圍的山巒、梯田、果樹、溪流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畫卷。土樓有它獨特的、簡單的和山野融合的美。
?壹座土樓也是農村的家史。全家不僅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還能享受幾代人同在壹個屋檐下的家庭團聚。這反映了客家人和睦相處的宗族觀念和儒家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