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公交系統的傻逼等了這麽久;天氣太熱,詛咒天氣;事情太多,煩到‘罵娘’;和同事壹起旅遊,壹起抱怨公司或客戶;甚至抱怨近視;天天抱怨洗碗;在網上壹起否認霧霾;人民在正確的時間對了,到處抱怨國家的不好,比如食品,教育,房價,醫療…
從去年開始,作為壹個家庭年計劃,沒有抱怨被提上日程。
從前年開始,半年或者壹年之內,在家風上養成壹兩個好習慣,大家壹起監督,壹起養成。
比如前年就很守時。無論大事小事,當妳約定了時間,妳就應該要求自己準時。經常有人說,遲到就是遲到,沒有解釋,沒有理由。雖然偶有失誤,但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去年的計劃主要是戒掉拖延癥,其次是抱怨。避免拖延癥,包括早上起床,做家務;答應的,應該做的,想做的壹切……精煉的語言就是:馬上去做,馬上。
去年的分計劃,今年的主計劃,無怨言。
不要抱怨,自從去年有了分計劃之後,啰嗦的抱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在減少。我們實踐: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盡力而為,聽天由命。所以之前抱怨的人和事,學會了換個角度去改變,去接受,去思考。
這壹年,我自己抱怨的越來越少。
但是這個春天連綿不絕的雨,我還是對它有壹個抱怨:我不認為我家姑娘的鞋子在路上被水浸濕了,我也不認為壹件陽臺的衣服永遠是幹的。如果網絡不好,妳還是會說:哎,這個網絡。
晚飯前,我去店裏買菜,路過SO,幾個員工在樓道裏吃飯。聽壹個女生說快餐越來越差,另壹個說,不知道是不是地溝油。
到了小店,看到北方的圓茄子,壹手拿著,壹手在拍照。邊上壹個大媽在跟店主抱怨,菜怎麽這麽貴?說到百香果,我抱怨自己睡眠不好,買回來泡水。另壹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聽說百香果有助於睡眠,也加入了他們的談話。她抱怨自己總是睡不好,看起來憔悴無助。
店主又轉向我,告訴我這種茄子比較嫩,比長茄子好吃。我還在看手機裏的照片,隔壁小區的母子倆進來了。
兩個小區相距不遠,我們的生活和玩耍區域經常重疊。在白鷺洲散步,在小店買菜,在樓下瀏覽衣服,中山公園,圖書館…
熟悉的陌生人。我們認識,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也沒說過話。
她的兒子大約10歲,是壹個佝僂病和自閉癥的孩子。她帶著兒子慢慢地走來走去是很平常的事。
她看到我看手機聊茄子。加入我們,告訴我們如何讓茄子更有營養。然後把她手機裏自己做的茄子圖片翻出來給我們看。
翻到她的早餐:蘿蔔排骨湯,五顏六色的飯團,青菜;雞蛋,紅糖饅頭,百合枸杞紅棗銀耳湯。
早餐像午餐,家人聲稱早餐像皇帝的,她瞬間就幹掉了。
很好奇寶寶被檢查。“幾點起床,燉排骨湯,五顏六色的米飯,選洗菜?”
她說五點多壹點就起來了,起來喝了點溫水,吃了個蘋果,做了早飯。四種菜要準備五顏六色的米飯,切丁,用不同成熟度的米飯逐壹添加。最後,趁熱做壹個可愛的飯團,撒上壹些黑芝麻。
她挖出了野風齋的日出日落。有白鷺洲,有植物園,有美術館,有她兒子的特殊學校,還有誌願者工作的地方…
說說特殊學校吧,從吃飯到學習。
她說她每天走兩萬多步,都是帶著兒子。孩子腿不方便,走路慢。他壹小時只能走大約7000步。
壹天三個多小時,陪兒子散步。
她說她經常拍日出日落的照片,有時候壹天會去海邊好幾次。我經常晚上7點去鼓浪嶼,在海邊走走。
我問她,她兒子這麽晚這麽早怎麽辦?
“我壹天24小時帶著他,我去哪,他就去哪。”她說。
“孩子願意每天在外面走嗎?”
“那是因為他喜歡在外面,不喜歡呆在家裏。他因為生病需要多走路,所以我們開始在壹個城市裏走路。”
她說她熱愛攝影,我就問她,為什麽不買個單反?
“我只能用手機快速拍照。如果我不註意,我的兒子就會消失。哪來的時間用單反慢慢對焦?”
妳光彩照人又低調。
她用手機拍了很多好吃的。告訴我怎麽用飲食來調理兒子的身體。
我們在看照片的時候,她那個大頭大眼睛的兒子把收銀臺上的筆拿到嘴邊壹會兒,她就趕緊拿走了;過了壹會兒,她扯了壹片碎白菜葉子放進嘴裏,她趕緊止住了…
我沒有抱怨我的兒子,也沒有感到尷尬。我熱情地笑了笑,繼續給我們看照片。
我不停地稱贊她的廚藝和她生活的科學規律。每天定時吃飯,定時走路,定時睡覺,定時早起。
她又熱情地笑了。“是我兒子。為了他的健康,我把生活調整成這樣。”
有壹個佝僂自閉的孩子,她選擇了用溫暖的微笑接受。
我想她過去常常抱怨天氣和烹飪。
當妳還能抱怨的時候,生活還算不錯。妳只有在有精力、有心情、有時間的時候才會抱怨。
當生活糟糕到抱怨成為壹種奢侈的時候,妳只會默默承受,而不會抱怨。
鞋子濕了,吹幹就好;讓陽臺晾衣服;網絡不好,就出去走走。哎,有什麽好抱怨的,矯情。
願我們學會在糟糕的生活中不抱怨。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溫暖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