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生鮮電商率先押註預制菜。如何在混戰中取勝?

生鮮電商率先押註預制菜。如何在混戰中取勝?

2022年,預制菜被視為開年第壹風口,就連沈寂已久的生鮮電商也因率先押註預制菜而復活。

在日前遊仙日報、丁咚購物、盒馬發布的虎年春節消費數據報告中,預制菜成為主角之壹。其中,每日優鮮預計,春節期間高端預制菜將增長2倍以上,丁咚買的高端預制菜銷量將同比增長3倍以上,盒馬預制年菜銷量也將同比增長345%。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春節期間生鮮電商平臺上的預煮蔬菜銷量大漲,與餐飲行業日益規範化、規模化的趨勢有關,也與多點疫情刺激C端消費變革有關。此外,生鮮電商急需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受到資本青睞的熟菜可能是下壹個突破口。

值得註意的是,不僅是生鮮電商平臺,還有傳統餐飲品牌、創業公司等玩家。多方混戰之下,生鮮電商平臺該如何取勝?

預制蔬菜被“熱炒”,有望成為萬億市場。

預制菜,又稱“Aauto更快的菜”、“懶人菜”或“3R產品”,主要是指標準化的原料在中央廚房加工後提前制作的“半成品”。壹般預制蔬菜都是通過冷鏈運輸銷售,用戶可以簡單加熱或烹飪後食用,甚至可以買來即食。

2021年4月,被譽為“預煮菜第壹股”的味之香成功IPO,上市初期迎來10個漲停板,最高市值達到14億元。同年,相關品牌企業,如三殘有料、尋味獅、魏震小美源等也宣布獲得數千萬融資。

進入2022年後,預制菜熱度不減。僅6月5438+10月,國內a股市場上,國聯水產、海鑫食品等壹批預熟食品概念股持續攀升,掀起壹波漲停潮;同花順數據顯示,預制菜板塊6月5438+10月12暴漲9.75%,次日上漲6.24%,表現相當搶眼。

與此同時,魏震小美源於6月65438+10月18宣布獲得數千萬B+輪融資,由百度創投領投,鼎祥資本、零壹創投跟投。加上其在2021和10完成的數千萬B輪融資,這個新興品牌兩輪融資累計金額超過1億元。

除了風生水起的資本,券商機構對預制菜也有很高的期待。國海證券指出,預制蔬菜是過去五年食品加工行業中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之壹。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到2026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山西證券更為樂觀。其在專題報告中稱,2021年中國調理菜空間規模有望達到3400億元,同比增長18%,未來3-5年中國調理菜行業有望成為下壹個萬億餐飲市場。

這與第三方研究機構的分析不謀而合。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預制蔬菜行業分析報告》,2021年中國預制蔬菜市場規模預計為3459億元,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51650億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計算,2027年預制蔬菜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

生鮮電商提前押註風口,聚焦C端消費者

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自然吸引了眾多玩家。在參與者中,生鮮電商的身影更為特殊。他們在這波熱潮之前就提前布局好了預制菜道。而且,與傳統餐飲品牌聚焦B端用戶不同,生鮮電商預制菜聚焦C端消費者。

據悉,丁咚早在2020年6月就成立了Aauto更快料理部,並正式開始相關業務,隨後於2021年初正式發力。自2021年初推出自有品牌產品“Aauto更快料理”以來,受到用戶的青睞。截止到2021,11,平臺已售出近1億份阿auto快菜,總成交額占丁咚雜貨市場的3.5倍,成為增長最快的品類之壹。

目前,丁咚的Aauto更快美食已推出超過1000個SKU,開發了多個自有品牌系列,包括博興蝦、丁咚滿貫、丁咚王牌美食、蔡長青、丁咚好胃口等。其中,拳擊蝦是調味小龍蝦系列;丁咚大滿貫是高品質的火鍋系列;叮咚王牌菜以餐飲菜和地方名菜為主,為“吃好”系列;蔡長青定位家常菜;丁咚的美食主要以牛排和沙拉為主,主打“健康飲食”。

無獨有偶,每日優鮮在2020年首次涉足預制菜。當時通過線上“名店名菜”頻道邀請餐飲企業入駐,為消費者提供預制菜品。此後,每日優鮮慢慢開始嘗試開發自己的預制菜品牌,並因此收獲了壹批用戶。

數據顯示,2021年,每天有超過800個SKU的生鮮調理菜,其中精品調理菜100個SKU,整體銷量同比增長超300%。每日優鮮主打火鍋的自有品牌“每日招牌料理”壹經推出便大受歡迎,今年元旦期間銷售額增長近3倍。

相比較而言,盒馬涉足預制菜的時間比較長,早在2016就進入了這個領域,2017更是推出了小龍蝦等炒菜。2020年,盒馬成立3R事業部,開始研發自己的半成品品牌“盒馬工坊”。據悉,目前盒馬的預制菜主要通過自研和聯名銷售,用戶可以在盒馬生鮮生活會員店、盒馬MAX、盒馬NB購買;冷凍預制蔬菜約200個SKU,冷凍預制蔬菜約150個SKU。

日前,每日優鮮、丁咚購物、盒馬均發布虎年春節消費數據報告,備好的菜品均成為主角之壹。具體來看,每日優鮮預測,春節期間高端預煮菜銷量將增長2倍以上,面向丁咚的高端預煮菜銷量將同比增長3倍以上,盒馬預煮年貨菜銷量也將同比增長345%。

每日鮮餐集團負責人吳婷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預制菜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壹個關鍵原因在於整個餐飲行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目前餐廳的菜品大多可以‘預制’。”

生鮮電商如何在多方混戰下取勝?

從長遠來看,裝配式菜市場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確實值得期待。然而,應該註意的是,預制蔬菜產業目前正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除了生鮮電商平臺,傳統餐飲品牌和創業公司也紮堆而來。

比如以“扇貝大逃亡”聞名的獐子島,最近宣布涉足預煮菜肴,上市蒜蓉扇貝等產品。有“鴨養殖第壹股”之稱的ST華英也透露,將推出“預蒸鴨血、預蒸火鍋鴨血”等預制配料。此外,被稱為“資本屠夫”的魯也帶著壹個預制盤項目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他宣布成立統建科技集團,孵化統建工場新的預制盤項目...

對於行業現狀,安信證券在壹份研報中提到,目前近七成的裝配式蔬菜加工企業仍處於小、弱、散的狀態,很多是個體工商戶和作坊式的生產加工模式,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商業模式。由於參與人數眾多,目前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仍處於藍海競爭中,沒有全國性的龍頭企業。

那麽,在多方混戰之下,生鮮電商平臺的優勢在哪裏,如何取勝?

上述分析師認為,相比其他企業,生鮮電商有前置倉、社區店等業態,在渠道和供應鏈上有絕對優勢,最終在價格上會有壹定的競爭優勢。

國海證券也在研報中指出,生鮮超市等新零售平臺的預制菜布局通常選擇OEM運營模式(即貼牌生產模式),他們進入預制菜行業有幾大優勢。

首先,目前C端預制菜的滲透率還很低,但C端預制菜的主要消費者與其畫像重合度很高;其次,其鋪設的前置倉也為預制蔬菜打下了良好的物流基礎;此外,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積累的消費大數據更有利於洞察消費者喜好,精準銷售。

不過,國海證券也指出,這種模式也存在壹些弊端,主要體現在貼牌生產質量控制難度大,銷售渠道單壹局限於自有平臺。

如今,圍繞預制菜的戰鬥仍在繼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吸引新的玩家。市場格局最終如何演變,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本文來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