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的治療藥方有哪些?

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的治療藥方有哪些?

急性傳染性結膜炎是球結膜受各種不同的細菌和過濾性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是壹種傳染性較強的眼病。本病全年均可發生,多見於春夏季節,發病急,雙眼同時發病或略有先後,以明顯的結膜充血及黏膜膿性分泌物為其主要特點。

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為細菌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兩類。由細菌感染的結膜炎,稱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結膜炎,稱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或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臨床表現為初起時自覺有異物感、燒灼、刺痛及畏光感覺,分泌物增多,細菌性結膜炎常有膿性分泌物,輕度怕光和異物感但視力不影響,兒童患此病後,眼瞼紅腫比成年人更重,分泌物可帶血色、瞼結膜上可見灰白色膜,此膜能用棉簽擦掉,但易再生。病毒性結膜炎的分泌物為水樣或粘黏,球結膜下可有出血,角膜可因細小白點混濁而影響視力,有時還可伴有同側耳前淋巴結腫大,有壓痛。本病主要經接觸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傳染。

該病屬祖國醫學“暴風客熱”和“天行赤眼”範疇,是壹種急性傳染性外眼病。

方壹洗肝散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組成龍膽草、川芎各9克,山梔子、薄荷(後下)、防風、羌活各10克,當歸尾12克,生地黃15克,大黃、甘草各6克。

功用清熱祛風,清肝活血,除濕止癢。

主治急性卡他性結膜炎。

方解洗肝散中龍膽草、山梔子清肝瀉熱燥濕;大黃瀉火解毒,導熱下行,且能消瘀;歸尾,川芎養血溶血;薄荷、防風、羌活疏風清熱止目癢、止目痛;生地黃養陰清熱;甘草調和諸藥。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龍膽草含龍膽苦苷、龍膽堿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消腫作用,並能抑殺細菌。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於皮膚或黏膜的神經末梢,血管收縮,局部產生清涼感,同時麻痹神經末梢,發揮消炎、止痛、止癢作用。

用法每日1劑,早晚2次溫服。晚上服藥後再用藥渣煎液熏洗眼部15分鐘。

方二消赤湯

出處《江西中醫藥》

組成柴胡、木通、紫草、川芎、赤芍、荊芥、大黃各10克,甘草各6克,石膏30克。

功用疏風瀉熱,解毒化瘀。

主治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解方中大青葉、白菊花、柴胡、薄荷、荊芥疏風清熱解毒,川芎、赤芍、紫草、大黃活血消瘀,石膏瀉熱,甘草調和諸藥。

藥理本方所用藥物柴胡、木通、紫草、薄荷等皆有較好的抑制病毒作用。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每次藥物煮沸後,用藥液的熱氣熏眼直至藥涼為止。

方三祛風參芩湯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組成生地黃24克,赤芍12克,黃芩、羌活、徐長卿、苦參、生甘草各10克,麻黃6克。

功用祛風清熱,除濕明目。

主治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解方中羌活、苦參清熱疏風,麻黃辛溫散風,徐長卿除濕清熱,生地黃養陰清熱,赤芍活血養血,甘草調和諸藥。

藥理本方所用羌活、苦參、黃芩、赤芍對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四紅眼洗方

出處《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

組成當歸、明礬各6克,花椒9克,川大黃15克,芒硝、菊花各10克。

功用清熱散風,消腫止痛。

主治急性結膜炎,各種紅眼病。

方解方中明礬、川大黃、芒硝瀉熱除濕止痛,花椒、菊花散風邪,當歸活血養血。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明礬可從細胞吸收水分,使之脫水收縮,減少腺體分泌,減少炎性滲出而消炎;並可使局部小血管收縮,血液凝固而止血,低濃度可有消炎、收斂、防腐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藥(除芒硝外)加清水煎2次,每次煮沸15分鐘。2次***取藥汁600毫升,混勻,倒入大碗內,加入芒硝溶化攪勻,用毛巾將碗圍之,囑患者睜目俯碗上,趁熱熏目、洗目,每次不少於30分鐘,多則更好,不熱可加溫洗之。每日1劑,日熏洗3次。

方五三花湯

出處《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

組成金銀花15克,蒲公英24克,紅花、薄荷、蟬蛻各9克,連翹、白蒺藜、菊花、赤芍各12克,酒軍3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急性結膜炎。

方解金銀花、蒲公英、薄荷、蟬蛻、連翹、菊花、酒軍清熱解毒,紅花、赤芍活血化瘀,白蒺藜消腫止痛。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率,激發機體免疫功能,並對細菌有抑制作用。紅花黃素可增加與改善纖維蛋白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環。

用法上藥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5分鐘,取藥汁300毫升,分2次內服,將所剩藥液倒入大碗內,用毛巾將碗圍之,囑患者睜目俯碗上,趁熱熏目、洗目,每次15~30分鐘。每日1劑,日熏洗3次。

按語臨證使用時,宜隨癥加減:若邪在衛表加荊芥、防風;邪入氣分、出現裏熱證者,加石膏、黃芩;入裏,侵犯肝經,加龍膽草、紫草;邪傳脾經,加梔子、茵陳;熱毒旺盛者,加大青葉、蚤休、石膏。

方六竹葉湯

出處《外臺秘要》

組成淡竹葉3握,黃連30克,古銅錢14枚,大棗(去核)10枚,梔子15克,車前草(切細)100克,秦皮30克。

功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解淡竹葉清熱利水、退目赤腫,黃連、梔子、車前草、秦皮清熱解毒。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本方所用梔子、黃連對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質等能抑制組織胺所致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可鎮痛、抑菌。

用法上藥***研粗末,加清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將藥液倒入小盆內,微熱洗目(患眼),反復洗之,每次洗30分鐘,冷則重暖。每日2次。

方七竹葉湯

出處《普濟方》

組成川大黃、甘草、郁金各30克(均搗碎),苦竹葉1握,膩粉6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眼熱毒,瞼腫遮睛。

方解方中川大黃瀉火解毒,郁金活血止痛、涼血清心,苦竹葉利水消腫。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黃能改善毛細血管脆性,促進血小板增生,縮短凝血時間,從而止血。

用法煎水澄清,溫後洗眼,每日洗3~5次。

方八桑菊熏洗劑

出處《外治匯要》

組成桑葉30克,野菊花、銀花各10克。

功用疏風清熱解毒。

主治急性卡他性結膜炎。

方解桑葉疏散風邪,野菊花、銀花清熱解毒。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桑葉對傷寒桿菌有強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野菊花能抑制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殺滅作用。金銀花具有抗炎、解熱、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上藥加水500毫升,浸泡10分鐘,文火煎開15分鐘。將藥液倒入大碗內,先用熱氣熏眼10分鐘,再反復洗患眼5分鐘(藥涼為止)。每日熏洗3次。

方九清肝明目湯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組成柴胡、生地黃、車前子各15克,梔子、菊花、決明子各12克,黃連8克、蟬蛻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肝瀉熱明目。

主治流行性急性結膜炎。暴發流行,起病急驟,白睛紅赤,流淚羞明,刺痛澀痛,且似有異物,眵多粘結。

方解本病常暴發流行於暑熱夏令,清肝明目湯中各藥配合,意在清肝經之熱,引火下行,而達火退目明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柴胡煎劑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對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決明子醇浸液有抑制細菌的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兒童用量酌減。取本藥液煎劑的過濾液洗眼,或用藥液浸濕紗布敷眼20~30分鐘。

方十四順清涼飲

出處《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組成當歸、赤芍各12克,大黃(酒炒)8克,甘草6克。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明目。

主治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解方中當歸人營陰活血;赤芍平肝且入血分,涼血活血,以退目中赤腫;大黃瀉熱活血,酒制引藥上行,以清頭目風熱;甘草和中,清熱解毒。四藥配合***奏良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當歸有抗炎、抗菌、止痛作用,又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功能。赤芍對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也有壹定抑制作用。

用法成人每日1劑,加水500m1,浸泡半小時,先用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煎10分鐘,將濾液取出,再加水300毫升文火煎20分鐘。將2次藥液混合分3等份,早、晚各服1份。另1份用紗布浸洗眼睛,每日3次。

方十壹清解祛風湯

出處《天津中醫》

組成銀花、秦皮、蒲公英、黃芩、大青葉、牡丹皮、桑白皮、赤芍各12克,荊芥穗、薄荷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熱解毒,散風祛邪。

主治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解銀花、秦皮、蒲公英、黃芩、大青葉、薄荷清熱解毒,牡丹皮、赤芍、荊芥穗活血祛瘀,桑白皮、川芎散風祛邪。

藥理據現代藥理研究,方中黃芩、薄荷、蒲公英均有抗病毒作用,蒲公英有激發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

方十二疏風清目湯

出處《新中醫》

組成蔓荊子、白蒺藜、谷精草、桑葉、菊花、赤芍、決明子各15克,牡丹皮、薄荷(後入)、甘草各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涼肝明目,活血通絡。

主治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解方用蔓荊子、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清熱解毒,白蒺藜、谷精草、決明子、密蒙花、蟬蛻、木賊清肝瀉火明目,赤芍、牡丹皮活血化瘀通絡。

藥理有實驗證明,方中桑葉、菊花、薄荷、赤芍、牡丹皮、甘草等藥對瘡疹病毒、流感病毒及肺炎雙球菌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赤芍、牡丹皮還有抗炎和抑制變態反應的作用;甘草則具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2~3次服。同時用幹凈的氯黴素滴眼液的空瓶吸取煎液的濾過液(用雙層消毒紗布過濾)滴眼,每次2~3滴,每日7~8次。

按語外用滴眼安全,無明顯刺激性,但每日只能用新煎藥液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