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栽培技術
整地和施肥
收獲後要盡早深耕,充分冷凍幹燥,打碎耙平,施足基肥。根據土壤情況選擇蘿蔔品種。可以安排土壤較深的大品種,耕地深度要在33厘米以上。如果土層較淺,可以選擇土層較淺的中小品種。中型種耕地深度約25 cm,小型種耕地深度約15 cm。栽培方法因品種、土質、地形和當地氣候條件而異。中小蘿蔔在雨水少、排水好的地方平床栽培,大蘿蔔根深葉大,必須高床栽培。在長江流域,大蘿蔔或小蘿蔔常采用深溝高壟,以利排灌。壹般邊框高度20至27厘米,邊框寬度1至2米,溝寬40厘米。
蘿蔔根系發達,需要充足的基肥。整地前施農家肥100噸,過磷酸鈣25公斤,復合肥50公斤,翻耕入土後為畦埂耙平,使土壤疏松,細碎,畦面平整。
適時疏伐
蘿蔔苗出土後生長迅速,要及時套種。原則是早套種,分階段,晚套種。苗距早,苗小,拔苗時不損傷預留苗的根系;晚建苗比早建苗能減少因蛾害造成的植株缺乏。生產中壹般要間苗2到3次。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1片疏葉。當有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伐。擴繁時,每穴選1株具有原品種特征的壯苗,即定苗,其余拔苗。留苗數大中品種4000 ~ 5000株,小品種10000株。
水肥管理
在肥水管理上,前期要促進葉片和吸收根的健壯生長,為後期肉質根的膨大奠定物質基礎。當營養生長到壹定程度時,必須加以控制,以促進營養物質及時運輸到貯藏器官。在肉質根快速膨大期,要保證葉片壽命長,生命力強,這樣才能制造更多的養分,保證肉質根的膨大。
蘿蔔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分的要求不同。發芽期要有足夠的水分,土壤有效含水量要在80%以上,這樣才能發芽迅速,出苗整齊。苗期到膨大期,要少澆水,以利於蹲苗,促進根系向土層深處發育。在葉片生長高峰期需要適當澆水,以保證葉片的生長。肉質根生長期,需要提供充足均勻的水分,保證土壤濕潤,防止突然幹濕。此時,如果供水不足,不僅會影響肉質根的膨大,還會使須根增多,質地粗糙,導致糠心。但如果土壤水分過多,要及時排水,防止根腐病的發生。澆水時,早春氣溫低時宜在早晨澆水,雨天最好在傍晚澆水,以降低地面溫度。
施肥要根據蘿蔔生長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來進行。基肥充足、生長期短的蘿蔔可以少追肥;大粒種子生長期長,產量高,肥料用量大。除了施足基肥外,還要分階段追肥。追肥的時間和次數壹般如下:第壹次,當幼苗長出兩片真葉時,追肥薄薄的農家肥,播種時行間施,播種時澆足;第二次,在第二次間苗和中耕後,以20%的濃度追肥;膨脹時再施30%人畜肥,每畝加過磷酸鈣5公斤,硫酸鉀5公斤。三次追肥後,中小蘿蔔迅速膨大,不再追肥。秋冬大蘿蔔在“露地”時也需要每畝追施7.5至20公斤硫酸鉸鏈,以滿足根系旺盛生長的需要。追施農家肥和化肥不能太集中,也不能太靠近根部,以免灼傷根部。
中耕除草
蘿蔔播種出苗後,如遇下雨或澆水造成土壤板結,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對於長時間裸露的品種,在生長初期就要培土扶根,使其直立生長。銀行關閉後,壹般不再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