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念裏,高血壓是老年人得的病,其實不然,高血壓不只是老年人才會得,年輕人甚至是少年都可能會得上高血壓,這主要是與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關。飲食過於重口味、不愛運動等等都會導致高血壓的出現,那麽,降血壓最好的 方法 是什麽?降血壓的食物有哪些?下面我為大家揭秘。
降血壓最好的方法
高血壓不僅僅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在年青人的身上也是會出現的。不要小看高血壓這個疾病,雖然在生活中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是這個疾病壹旦發病的話,患者的健康是受到嚴重的威脅。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目前降低高血壓最好的辦法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服用降血壓藥進行治療。高血壓患者應走出不願意服藥、不規律服藥、不難受不吃藥的誤區,積極進行藥物治療。
患者多要長期服藥控制,但藥物會傷身,所以也要註意減少藥物傷害及對藥物的依賴,吃藥外配合營養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清除血液垃圾的同時,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
藥療降血壓
從中醫的理論角度看,高血壓病的發生機理可解釋為:素體陽盛,肝陽上亢;或因長期情誌不和,憂郁惱怒,肝失疏泄,氣郁化火,使肝陰暗耗,風陽升動,上擾清空,發為頭暈、頭痛。故早期高血壓治療時可用平肝熄風法。中藥可選用龍膽草、鉤藤、野菊花、夏枯草、地龍、香蕉皮等,能有效幫助降低血壓。
相對於中藥,西醫治療方便,且見效更快,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可歸納為六大類,即利尿劑、?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和а1受體阻滯劑。並不是說高價藥就是好藥,關鍵是要看療效,高血壓是壹種慢性病,口服藥物控制是最好的,沒必要經常的輸液來控制,這樣反而不好。當然那些突發性高血壓,或者是慢性高血壓急性發作的,輸液治療還是有必要的。
食療降血壓
?是藥三分毒?,藥物治療法雖然對降低高血壓有顯著療效,但長期服用藥物也會對其造成依賴,是對人體健康的二次傷害。除了藥物治療,日常飲食保健也是降低高血壓的重要途徑。壹些食物能夠有效穩定高血壓,讓患者過上健康生活。例如芹菜、茼蒿、莧菜、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菜、菠菜等蔬菜;蘋果、西瓜、鮮梅、檸檬等水果;壹些菌類如靈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是高血壓患者餐桌的必備品。患者也宜多吃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牛奶、瘦肉、雞蛋、豆類及豆制品。飲食宜多食鉀食物。
以下為大家介紹幾味成本低、制作簡易的 高血壓食療法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芹菜粥: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將芹菜洗凈,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凈。芹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和味精,攪勻即成。
(2)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籠蒸後,取出曬幹或陰幹,然後磨成細末,備用。粳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細末,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兩次,晚餐食用。
(3)綠豆海帶粥:綠豆、海帶各100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 其它 2味同煮成粥。可長期當晚餐食用。 ...
運動降血壓
在國外,運動降血壓是壹種很流行的方法。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更是有效預防高血壓的手段之壹。.運動能鍛煉全身肌肉,促使肌肉纖維增粗,血管口徑增大,管壁彈性增強,心、腦等器官的側支循環開放,血流量增加,有利於血壓下降。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是高血壓病的壹大誘因,運動可穩定情緒,舒暢心情,使緊張、焦慮和激動得以緩解,有利於血壓穩定。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有降壓之功,只有步行、慢跑、騎車、 遊泳 、慢節奏的 交誼舞 和 體操 等有氧運動才能擔此重任。
慢跑運動量大於散步,適用於輕癥患者。長期堅持使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癥狀減輕。慢跑速度宜慢,時間由少至多,每次以15~30分鐘為宜。
騎車是壹種能改善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鍛煉,不僅能鍛煉肌肉關節,減肥,勻稱身材,而且能強化心臟,防止高血壓,同時起到預防大腦老化,提高神經系統敏捷的作用。每次30~60分鐘為宜,速度適中。
太極拳 長期練習太極拳的老人,其血壓平均值明顯低於不打太極拳的同齡老人。
不宜進行力量型運動、快速跑步等無氧運動,動作過猛的低頭彎腰、體位變化幅度過大以及用力屏氣的活動,會導致血壓快速大幅度升高,容易發生意外,不能做。另外,冬泳、扭秧歌等也要盡量避免。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量的運動,不要效仿他人,畢竟人有個體差異,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運動降血壓也不是立馬就能奏效的,只要高血壓患者堅持運動,終會看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即使沒有高血壓疾病,長期運動對人身體也是百利而無壹害。 ...
降血壓八大誤區
服用降壓藥時需謹慎,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患者由於缺乏對高血壓的了解或習慣使然,容易走進服用誤區,影響了治療效果,耽誤病情。下面編者為大家 總結 降血壓?八大誤區?,希望對患者有所幫助。
壹、第壹次服藥出現不適後停藥。有些患者第壹次使用某種降壓藥物時,由於機體壹時不適應,可能會產生心慌、暈厥等不良反應,甚至感到服藥後癥狀加重,又叫首劑綜合征。
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為此,高血壓患者開始服用降壓藥物時劑量宜小,壹般主張是常用量的1/3,之後逐漸增加至治療量。
二、藥價越貴效果不壹定越好。有人在選用降壓藥物時,片面認為藥價越貴降壓效果越好,看價吃藥。其實,藥品的價格和效果不成正比,壹些廉價的大眾降壓藥同樣有不錯的療效,服用得當才是關鍵。
三、服藥出見效即停藥。高血壓患者壹般需要終身服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藥,否則容易回到治療前的水平,甚至誘發更加嚴重的心、腦、腎並發癥。正確的做法是,待血壓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少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力爭用最少的藥量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四、忽視血壓升高。有人體檢發現血壓高於正常值,但自覺沒有什麽不適癥狀,也就不當回事。事實上,高血壓的程度與癥狀並不成正比,沒有癥狀,並不表明血壓不高。所以說,即使沒有頭暈、失眠等高血壓癥狀,如果發現血壓高於正常範圍,也壹定要上正規醫院檢查,並遵照醫囑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