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註意起床要慢,起床不要太快。
清晨也是心梗的高發期。所以,早上起床時,不要急著起床,慢慢起床,坐下後休息壹下,註意刷牙洗臉後及時吃早餐。如果早上想做早操,建議慢慢來,不要著急。像太極這樣的運動很適合。
第二,夏天熱,開空調很有必要。註意溫差很大。
夏天很熱,很多人喜歡在家裏把空調開得很低。但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誘發血管痙攣和血壓波動過大,加重心臟負擔,導致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建議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
第三,日常生活中,註意少做過分的動作。
很多心肌梗死都是在用力過大的時候突然發生的,比如上廁所的時候便秘,或者搬東西的時候,或者突然轉身的時候,這些時刻要註意控制力度,不要用力過猛。對於便秘,要註意多吃水果蔬菜來緩解便秘。
第四,夏天出汗多,要註意補水,同時要避免大口灌。
由於夏季出汗過多,口渴缺水時,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建議壹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 ml的水,最好每半小時左右喝壹次水。喝水時要註意避免大口灌,建議小口慢慢咽。
第五,夏天做運動,要註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雖然經常鍛煉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但也要註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壹般有氧運動每周要進行3~5次,每次至少30分鐘,我們不贊成突然的大規模運動。像老年人或者壹些心臟功能不好的人,建議做壹些適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打太極等。
預防夏季心肌梗死,要註意以上五個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以及壹些容易被忽視的非典型癥狀。
我們都知道胸痛發生在胸骨中間或左側位置,有瀕死感和壓迫感。壹般來說持續5~15分鐘,部分人伴有出汗、惡心等癥狀。這些癥狀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癥狀。
那麽,除了典型癥狀,非典型癥狀可能更容易被忽視或誤認為其他問題而延誤治療;雖然這些不典型癥狀在醫學理論上可能無法完全解釋,但如果手術前後發生了壹些明顯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會與心肌缺血有壹定的相關性。
大多數患者通常在發病前壹兩周出現壹些癥狀。如果妳的身體突然出現壹些明顯的癥狀,建議多加註意,考慮是否有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可能。
壹是短時間突然牙痛,近期反復發作,勞累興奮時加重。
牙痛,尤其是當患者確實有牙齒問題時,很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造成嚴重後果。壹般來說,牙病嚴重,藥物無效時,牙醫會建議拔牙,壹旦拔牙,就會使用麻藥。如果牙痛本身就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而麻醉藥又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就容易加重心肌缺血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猝死。
因此,如果出現短期牙痛,壹般持續3分鐘左右,且在1周內復發,往往會加重疲勞感和興奮感,應考慮懷疑是否有心梗的可能。特別是心梗高危人群如果牙疼,就醫時要告知醫生,讓醫生先排除是否有心臟問題。
二、運動時突然腹痛,疼痛集中在肚臍附近,用藥無法緩解。
上腹痛也可能是下壁心肌梗死的癥狀。特別是壹些與活動有關的胃腸功能障礙,如腹痛、惡心嘔吐等,要及時就醫,考慮是否有心肌缺血的可能。
第三,胸口突然有壹種持續的束縛感,像是被透明膠帶包裹的感覺。
胸悶可以說是心絞痛的常見癥狀,其他奇怪的胸部不適,如胸部有被透明膠帶束縛的感覺,也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的可能。
因此,當胸部出現壹些不適,特別是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感覺窒息等癥狀時,就要及時就醫,考慮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四、左上肢突然出現酸脹無力癥狀。
如果左肩和左上肢突然出現酸麻、酸脹,甚至無法用力,在檢查既不是關節炎、肩周炎也不是頸椎病的情況下,要考慮心肌梗死的可能。建議去心內科。
當左肩胛骨和左上肢突然出現酸痛無力時,應及時就醫,考慮心肌梗死的可能。
五、老人突然喜歡睡覺,累了不想動。
疲勞、懶惰、不願意動的癥狀大多是老年人常見的。壹般來說,他們沒有其他不適癥狀。如果找不到其他原因,此時應考慮無痛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建議去醫院心內科。
6.像漏氣壹樣突然的肩胛骨疼痛,特別是在妳活動或者情緒激動的時候。
當肩胛骨感覺到漏氣壹樣的疼痛時,特別是在運動或體力活動時,或情緒激動時,疼痛會加重,但休息壹會後會緩解。這個時候妳就應該去醫院考慮是否有心梗的可能。
七、突然聽力下降或耳朵嗡嗡作響。
這種聽力下降甚至雙耳嗡嗡作響的情況在心絞痛患者中並不是個例。很多心絞痛患者都有這種情況。建議遇到突發性聽力下降或雙耳失聰也要去看醫生,考慮是否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八、走路時突然有痛感。
這種走路時的疼痛很少見,但確實存在。每個個體的情況不同,心臟報警的方式也可能不同。如果患者本身就有很高的心梗危險因素,壹定要重視這些突發的癥狀。
總之,對於老年人群和部分心梗高危人群,當某些癥狀突然、頻繁出現時,壹定要多加重視,早發現、早治療、早受益。#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預防心肌梗塞# #微風計劃# #健康科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