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魚養殖技術有哪些?
鱖魚成魚養殖是把3厘米的鱖魚苗或6-8厘米的魚種飼養成體重500克左右的商品魚。這壹過程所需時間180天左右。飼養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餌料魚是否充足、適口,水質是否良好,管理是否得當。目前養殖的主要方式有池塘主養,成魚塘(小水庫)混養,網箱養殖等。1、池塘主養鱖魚
1.池塘條件:要求池底硬,少淤泥,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無生活與工業汙水流入,沒有配備餌料魚池塘的面積不宜過大,壹般1-3畝。配備餌料魚池塘的條件下,面積2-5畝為宜。放養前,池塘要經常規方法清塘消毒,殺滅各種病害生物和病原體。註水後,在鱖魚苗種下塘前1-2天,用0.7PPM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壹次,殺滅水中寄生蟲,以提高鱖魚(特別是夏花)的成活率。
2.魚種和餌料魚消毒:放養的鱖魚魚種和搭養品種暫養容器中,用3PPM的硫酸銅溶液或3%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5-10分鐘,定期投餵的餌料魚也用此法消毒,防止病原體從放養魚種和餌料魚中帶入養殖池塘。
3.放養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放養方法有以下三種:
(1)直接放養3厘米鱖魚魚種。以當地鱖魚夏花養殖壹周年成商品魚,廣東鱖魚夏花當年可以上市。每畝放養密度2000尾左右,前期養殖方法同土池培育鱖魚魚種,以後投餵餌料魚為主。這種方法工作簡便,節省勞力和池塘,但是由於魚種放養的規格小,成活率壹般只有50%,把握性差。
(2)放養6-8厘米大規格鱖魚魚種。這種方法適應於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戶,壹般畝放1000-1200尾。優點是成活率較高,壹般在85-90%,生產把握性大。
(3)放養壹齡鱖魚魚種,規格50-100克/尾,每畝放養500尾左右,放養規格要求基本壹致,畝搭養200尾左右的花、白鰱,200尾左右的老口銀鯽,不宜搭養草魚、青魚、鯉魚等,利用冬季收購小魚種暫養於池塘中。
4.投飼方法:餵養鱖魚的飼料魚來源有人工飼養和野生魚類采集,對餌料魚的要求壹要活,二要大小適口,三是無硬棘,四要供應及時,要盡量達到上述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益。
(1)飼料魚品種,凡是沒有硬棘的小魚蝦和小泥鰍,都可以作為鱖魚的餌料魚,但從來源、經濟、喜食等方面考慮,應選擇鯪、鯽、鰱、鯿魚苗種較好。
(2)飼料魚的規格,應根據鱖魚各個不同的生長階段,投餵相應的餌料魚。
如何提高魚苗運輸的成活率?
提高魚苗運輸技術是成功養殖的首要基礎。魚苗運輸在養殖生產中十分重要,因為魚苗相對於成魚來說,體弱性嬌,生命力較弱,抗逆性抗病性差,極易在運輸中死亡。造成魚苗運輸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缺氧、魚體損傷以及路途中的顛簸、水溫的變化超過魚苗的忍受程度等。結合生產實際談壹談如何提高魚苗運輸成活率,以供參考:
1.魚苗捕撈前,取樣做鏡檢是否有寄生蟲,及時做相應處理。
2.裝運前1-2天停止餵食,可使魚體內的糞便排出幹凈,降低魚苗的代謝率,以免排入運輸容器中汙染水質。
3.運輸前壹天進行拉網密集鍛煉,加快魚苗糞便的排泄和增強魚苗的抗應激能力,為運輸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4.對要起運的魚苗,要求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魚苗,提前壹天拉網到網箱內吊水,嚴格用篩子篩好魚種,剔除野雜魚,保證規格壹致。
5.運輸魚苗的用水,要是無汙染、水質清新的河水、井水或水庫水均可,要求水溫必須與魚苗養殖池水溫基本壹致,如使用自來水,要適當除氯後再使用。在運輸中要隨時註意溫度變化,作適宜的升溫或降溫準備。
6.魚苗運輸密度應與當時當地的氣候情況、水溫、運輸時間及魚苗的品種、規格等因素結合起來考慮。
7.魚苗運輸方法:快而有效、輕而平穩、妥善計劃、盡量稀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