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泰興黃橋燒餅簡介

泰興黃橋燒餅簡介

簡介

江蘇泰興黃橋鎮有壹種燒餅,叫黃橋燒餅。這種燒餅是用酥脆的面團和餡料做成的,餡料是火腿或豬油。在爐膛爐中烤制時,燒餅酥脆、焦黃,味道鮮美。這種燒餅只有這個地方才有。

黃橋燒餅的由來

黃橋燒餅產於蘇北黃橋鎮,其名氣與著名的黃橋戰役密切相關。黃橋戰役打響後,在陳毅、粟裕的直接指揮下,黃橋鎮12農業磨坊和60個餅幹爐日夜趕制餅幹。城外戰火紛飛,鎮上火光沖天。當地人民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上前線,譜寫了愛民擁軍的壯麗凱歌。時隔三十多年,也就是1975年五月,粟裕將軍回到黃橋,黃橋人民依然熱情款待。他手裏拿著餅幹,激動地鼓勵大家說:“從黃橋餅幹身上,我們看到了軍民的深情。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的榮譽。”

古代的燒餅,制作和使用精細。據《與中國同食單》記載,芝麻餅的制作是:“松子、核桃粉碎,加冰糖屑、肥油,炒面。”黃橋燒餅吸收了古代制作燒餅的方法,保留了兩面甜黃、外撒芝麻、內脆的傳統特點。從“酥餅”、“燒餅”、“酥燒餅”等壹般的道道品種,發展到蔥油、肉末、雞丁、香腸、糖、橘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料的精致品種。黃橋燒餅有鹹有甜,鹹的裏面有肉丁、肉松、火腿、蝦皮、香料。烤出來的燒餅顏色是紅色的,不糊,不糊,不生。1983被評為“江蘇名特食品”。

現在著名的小吃“黃橋燒餅”以65年前的著名戰役“黃橋決戰”命名,但其內容完全不同。65年前的黃橋燒餅,遠沒有著名的“黃橋燒餅”精致。那時候黃橋燒餅只是壹種簡單的酵母餅。面粉用酒曲發酵,然後在稭稈爐裏加壹點油,用小火烤至兩面焦黃。它的形狀像壹個倒置的小臉盆。現在的黃橋燒餅只有手掌大小,只有半寸厚,最外層是厚厚的壹層棕芝麻,圓圓的,金燦燦的,黃燦燦的,看起來就是壹件精致的小工藝品。當然,裏面的內容對於65年前的熱血軍人來說,更是不可想象的。65年前,黃橋燒餅什麽都不加,面粉裏壹點糖,是燒餅裏最好吃的。現在黃橋燒餅的主要餡料是肉松、火腿、蝦仁、蔥油、雞丁、香腸等餡料混合豬油、香蔥、面粉。在溫控電烤箱的烘烤下,燒餅外黃內軟,色澤蟹殼紅,不焦不粘,不油不膩。

1975年,粟裕將軍回到黃橋,黃橋人民依然用燒餅熱情款待他。他手裏拿著燒餅,感慨萬千。他激動地鼓勵大家說:“從黃橋的燒餅上,我們看到了軍民的深情。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的榮譽。”其實他當時吃的黃橋燒餅和30年前擁軍時的黃橋燒餅已經大不相同了。用來招待粟裕將軍的黃橋燒餅是改良肉松,在兩個方面進行了改良。壹方面,形狀從最初的臉盆大小縮小到手掌大小。另壹個方面是餡料,由無餡改為有餡,但餡料主要是肉松和鹹甜糖直接做成的。因為烤制的燒餅是在炭爐中烤制的,烤制溫度完全由人工控制,燒餅有時會因為烤制時間長而變黑。所以黃橋燒餅雖然有名好吃,但壹直很難做到優雅。65年後,黃橋餅幹以其軟、脆、甜、鮮被評為“江蘇名特食品”,這不僅得益於科技的進步,更來自於老區人民敢於探索創新的勇氣和智慧。聰明的黃橋人把黃橋餅幹從以前的單曲“抹酥餅”、“芝麻餅”、“酥餅幹”改成了“抹酥餅”。發展成以火腿、蝦米、蔥油、雞丁、香腸、橘餅、桂花、細沙為主要餡料的十余種不同花式,或鹹或甜,或鮮或辣。不管妳是什麽樣的氣質,只要妳願意去品味,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

練習2

配料:面粉

輔料:肥肉、肉松、方火腿、蔥。

調料:鹽、味精、糖、胡椒粉、香油、豬油。

烹飪方法:

1,取適量面粉,用豬油做面點,再取適量面粉,加入豬油和糖,用冷水和面,再加入清水做成略軟的面團,反復拍打後醒發壹會兒;

2.將肉松、火腿、蔥花、鹽、味精、糖、香油、胡椒粉加入肥肉中,拌勻,做餡;

3.將和好的面點和油水面條按3: 5的比例疊好,包成壹團,壓平,搟薄,再壓平,切成大小均勻的制劑,裝入餡中做成餅,表面刷壹層蛋液,然後將芝麻泡勻,平鍋放少許油,芝麻面朝下,煎至兩面金黃。

特點:色澤金黃,酥脆可口。& lt/img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