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名度上來說,玉林當然不如風景最好的旅遊城市桂林和秋天出名車的工業城市柳州。但在經濟上,玉林僅落後於廣西南寧柳州桂林三大巨頭。
玉林,古稱玉林州,位於廣西東南部,毗鄰粵港澳,前鄰北部灣,背靠中國西南,面向東南亞。地處華南經濟圈和西南經濟圈的交界處,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玉林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嶺南美玉,山清水秀如林”的美譽。同時,玉林也是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世界牛仔之都,南方藥材之都。
自西漢丁原六年起,榆林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有“千年古國,嶺南大都會”的美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華僑文化、客家文化、玉商文化。
其中,僑鄉文化的形成尤為艱難。漢代的玉林商人曾經穿梭於南方絲綢之路,來到現代。由於各種政治經濟原因,大量玉林人被迫流亡海外,經北海、梧州、廣州、香港等地離開南陽。
即使離開了家鄉,玉林人依然在不忘初心,在異國他鄉打拼,從零開始,努力奮鬥。他們實現了從流浪者到定居者,從生計者到開發者,從無產者到財產所有者,從背井離鄉者到反哺家鄉者的壹系列轉變,為祖國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玉林有江南四大名樓之壹的真武閣、斜路山莊、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勾空、田蕓文化城。其中真武閣是唯壹沒有後期重建的著名建築,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真武閣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悠久的歷史,更在於其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地位。整個展館由榫頭和鉚釘連接,近3000個格構構件串聯,相互支撐,相互制約,合理協調,基於杠桿結構原理形成壹個美觀穩定的統壹整體。雖然歷經了400多年的風雨和地震的搖晃,但依然安然無恙,真是中國古建築的傑作。
這座隱藏了數百年,像天平壹樣維持著整個建築的三層樓閣,因為壹個人而引起世人的關註,他就是著名古代建築師梁思成。
65438年至0962年,梁思成教授親臨玉林市榮縣真武閣,並發表研究論文,使精略臺真武閣傑出的建築藝術為世人所知。無數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研究和參觀真武閣。真武閣也因此在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無數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研究和參觀真武閣。許多外國人在這裏也很有名。
除了真武閣、斜路山莊等文化旅遊資源,玉林的風景旅遊資源也是“有本事”的。玉林北流大容山森林公園,這裏的生態是玉林最完美的森林之壹。群山起伏,山腳下有很多水庫。這些水庫也是大榕山森林植被吸收的來源,起著中介作用。其中有壹條由北向南的河流,成為當地的母親河,它就是南流河。
南流江不僅解決了當地群眾用水的燃眉之急,也成為振興經濟的紐帶。發源於榮達山的南流河,流經玉林多個縣、鎮、村,為當地農村用水、農業灌溉和植物生長提供水源,是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南流江是當地農民和人民賦予的救命稻草,因為當地的農作物在旱季需要灌溉才能生長,南流江有許多從四面八方流向鄉鎮的小河,是覆蓋玉林許多地方的主要河流。
正是這種獨特的優勢,造就了玉林人“果敢、開拓、包容、務實”的精神,被稱為“廣西的猶太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玉林人勇立潮頭,不等不靠,甩開膀子,從壹個很不起眼的“農民城市”到商賈雲集的區域城市,成就了壹個美麗的世界。
後來雖然錯過了很多發展的機會,但玉林人並沒有氣餒,反而越來越沮喪。“建碼頭、修機場、建高鐵”三件大事成為榆林發展的三駕馬車,逐步形成了航空、鐵路、港口、公路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廣東沿海地區,渝北城際鐵路,渝湛高鐵,讓玉林成為真正的沿海城市。
同時,玉林也要充分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做好珠三角和廣西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融”,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對接和溝通。玉林還全力打造兩灣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以“產業樹”、“產業林”的理念承接兩灣溢出產業,鼓勵新興產業落地,招企聚籠。
廣東沿海地區,渝北城際鐵路,渝湛高鐵,讓玉林成為真正的沿海城市。
總體來看,榆林正在從邊緣城市向地緣中心城區轉變,以產業規模加快人口聚集將是榆林現在和未來發展的最好時機。
榆林,當下可為,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