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桂枝(中藥)的詳細數據

桂枝(中藥)的詳細數據

桂枝,中醫的名字。它屬於樟科,中等大小的樹;壹年生枝圓柱形,頂芽鱗片寬橢圓形,綠葉互生,長圓形至近披針形;花白色,約4.5毫米;龍;果橢圓形,成熟時深紫色,無毛;花期6-8月,結果期10-65438+2月。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春夏季節切筍,曬幹或陰幹,切成薄片或小塊待用。辛,甘,文。心、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經通絡、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的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胃脘痛、血寒閉經、關節痛、痰飲、水腫、心悸等。

基本介紹中文名:桂枝別名:玉桂節:植物門: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樟科:樟科分布:福建、臺灣省、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采收期:春季、夏、二季用量:3 ~ 10g毒性:無毒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癥、炮制方法、生理特性、產地、相關論述、樟科肉桂幹燥嫩枝作為藥用部位。味道辛辣,甘甜,溫潤。經絡屬於肺、心、膀胱經。功效:發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陽化氣。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如風寒感冒、寒凝血瘀、痰飲、水瀦留、心悸等。相關配伍①相當於白芍,用於外感風寒、表虛多汗者。②與枳實、薤白同用,用於胸陽不足、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者。③與當歸、吳茱萸同用,用於婦女寒凝血瘀、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腹痛。④與茯苓、豬苓、澤瀉同用,用於治療膀胱氣化不暢、水腫、排尿困難者。⑤治風寒濕痹,肩臂疼痛,可與附子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 ~ 10g。桂枝因為辛溫,易動陰血,所以禁用。任何外感發熱、陰虛火旺、血熱皮疹等癥狀都應避免。孕婦和月經過多者慎用。加工方法:去雜,洗凈,充分濕潤,切成厚片,幹燥。生理特征多見於闊葉林,但多為人工栽培。肉桂喜溫暖氣候,適合在亞熱帶地區無霜環境中生長。生長最適溫度為26 ~ 30℃,月平均溫度20℃以上開始生長,20℃以下生長緩慢,0 ~ 6℃低溫無凍害。肉桂喜濕,忌積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在70%以上。雨水太多會引起根腐和葉腐。太幹旱的地帶,植物生長勢差。肉桂是半陰性樹種,對光照的要求隨樹齡而異。幼苗喜歡陰涼,避免陽光直射。成熟的樹木在更多的陽光照射下可以正常生長,肉桂含油量高,品質好。肉桂為深根樹種,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強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 4.5 ~ 6.5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肉桂幼樹生長緩慢,成樹生長較快,萌發力強;10年以上的實生樹開始開花;肉桂種子壽命短,不能暴曬和長期儲存。在福建、臺灣省、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尤以廣西為甚,多為人工純林。相關討論①《本草綱目》記載:“治諸風寒風濕,關節拘攣疼痛,舒筋化痰,抑肝氣,托脾土,鐵陰痹。”(2)《新本草》味甘,辛,熱,有毒。益肝肺氣,心內寒熱”,此時桂枝性無知在辛的基礎上增加了甜味,由溫轉熱。又說“虛寒加肉桂心、吳山茱萸、附子、附子……”將桂枝歸入吳茱萸中烏頭熱之藥。由此可見,桂枝和桂枝在當時是同壹種藥物,治療應用側重於性熱溫熱的作用。